?

淺談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音樂分析

2018-06-08 10:13陳斯妍
戲劇之家 2018年11期
關鍵詞:音樂分析藝術特色貝多芬

陳斯妍

【摘 要】貝多芬的第八鋼琴奏鳴曲也是眾人熟知的《悲愴》,獻給李希諾夫斯基伯爵。作者將此鋼琴奏鳴曲命名為《悲愴》。由這個小標題,可以大致看出這首奏鳴曲的主要音樂風格,但其音樂特色與構思如何,還需要具體分析。貝多芬音樂的整體音樂構思、主題、動機等等,都值得深究,甚至他的每一段旋律,都扣人心弦。本文結合自身對音樂的分析以及演奏的經驗,對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音樂進行淺要分析。

【關鍵詞】音樂分析;貝多芬;藝術特色

中圖分類號:J6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079-01

貝多芬(1770-1827),德國著名的鋼琴家、指揮家、音樂家,是古典樂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也是浪漫樂派的創始人。第八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早期作品的巔峰之作,也是其所有作品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一、整體藝術特色

第八鋼琴協奏曲共有三個樂章,本文著重對第一樂章進行分析?!侗瘣怼纷帏Q曲的第一樂章分三個層次來表達作者自己的情緒,首先是活潑、富有活力的主題構思;其次是推動力調式的大量運用,使得音樂走向流暢、旋律優美,也體現了音樂部分的主體特點;最后是音樂的整體織體結構,以及新穎的整體布局,使得音樂絲絲入扣,并在音樂開始時就抓住聽眾的耳朵,再加上音樂整體的陰郁基調,使得聽眾感同身受,不可自拔。這也是《悲愴》的獨特魅力所在。

(一)別出心裁的引子

引子是一個二段曲式,c小調,共10小節。在10小節內,充斥著斗爭與掙扎。主體動機一開始便占據主導,與兩個模進交相輝映,并且使用連續的十六分音符,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氛圍,在這里作曲家已經將自己的情緒埋了一個伏筆。1-5小節、6-10小節不斷采用模進、重復等創作手法,并在第10小節以屬七和弦半終止,調性結構為開放性。這就像一聲嘆息,為之后的音樂鋪墊一種悲傷的情緒,也是為呈示部做準備。而這個引子在之前的奏鳴曲中并沒有出現過,這10小節無論是在音樂題材上還是在內容上,都以一個新穎的題材出現,這也表現出貝多芬在音樂上的追求。

(二)主部主題與副部主題的強烈對比

主部主題共17小節,結構為不完全重復的兩段曲式,這種表現手法既是引子的擴充,也是對后面對比樂段的承上啟下,但與引子不同的是,主部主題不再有陰郁的氛圍,而是加入定音鼓,強有力地敲擊出對命運的不甘,這是貝多芬的經典手法,也是貝多芬典型的音樂處理。

第一次完全終止在第19小節,第二次以樂段重復出現,半終止結束在第27小節。在這里就不難看出,呈示部與引子不僅在結構上形成對比,也在音樂情緒的表達上形成對比,這些對比都是為了增加音樂矛盾而出現;不僅如此,這種手法更是突出了兩個部分彼此間的獨立。連接部分自然地在第27小節以疊入的形式進入,在第45小節開始急下,如川流的海水終歸平靜般,變成了一聲嘆息。

副部主題遵循古典音樂奏鳴曲的特質,在調式上與主部主題形成對比。第一副部主題在降e小調上進行,隨后又轉到降D大調,再轉到G大調,最后在降E大調上以屬和弦半終止的形式呈開放式終止。

第二副部主題則是一個典型的二段重復曲式結構。前樂段12小節,后樂段13小節。這兩個部分都和主部主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管是從音樂情緒上還是在結構分布上,尤其是副部主題沉重的音樂走向,都使人感到作曲家對命運不公的無奈。但在這無奈之中,第114小節又出現了嶄新的音樂情緒,調式也由小調離調為大調,像是重新燃起了希望,將之前憂郁的情緒一掃而光,這別樣的音樂情緒更是蘊藏了一線生機。

二、動機與旋律的大量運用

(一)展開部的開始便是慢板旋律,運用了引子中的動機,其中還有主題的部分,還包含了假再現的屬準備。在這展開部中,連續不斷的離調、轉調,都體現出作者的掙扎、無奈,但是在最后的屬準備,卻是在明亮的C大調上進行的,給予人希望,像是告訴大家,即便人生處處是黑暗,也要心懷感恩之心,積極地向前走,向前看。

(二)再現部中,主部主題再現出現了9小節,與前面形成呼應,連接跟呈示部相比少了幾小節,在結構上與之前形成對比,隨后便是第一副部主題的再現,調性上又從F大調轉為降E大調,隨后轉為主調c小調,并在c小調的屬和弦上半終止。緊接著第二副部主題再現,并且是第二副部主題的完全再現。結尾在G大調導七和弦上強有力地結束了。整個結尾部的情緒飽滿卻有一種悲涼之氣,像是作者在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質疑之后,卻發現只能接受這種命定的安排,有一種無可奈何的思緒緊緊地抓著作者,作者掙扎過、反抗過,最后,卻只能無奈地接受這種結果,從而發出無聲的嘆息。

在創作這首作品時,貝多芬第一次察覺到他的聽力不大如從前,所以這首曲子充滿了掙扎、難以置信以及哀傷,同時也反映出青年貝多芬對命運不公的看法,在掙扎反抗、對自由理想的強烈追逐后,不甘服從于命運的安排。整曲透露著無可奈何的悲涼,這也是將之命名為《悲愴》的主要原因吧。

參考文獻:

[1]崔文訊.探究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的演奏風格[J].文藝生活,2005(01).

[2]趙昕.古典主義之音樂形象———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淺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4.

[3]楊碩.淺析貝多芬第八鋼琴奏鳴曲一作品[J].音樂生活,2007.

猜你喜歡
音樂分析藝術特色貝多芬
亦遠亦近貝多芬
交響樂之王——貝多芬
貝多芬
貝多芬·丁
孤獨與詩意的交織
淺談《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
《瑯琊榜》淺評
簡論區域民族音樂田野調查研究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