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身韻在劍器舞蹈中的運用

2018-06-08 10:13彭艷
戲劇之家 2018年11期
關鍵詞:神韻武術舞蹈

彭艷

【摘 要】劍器舞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是我國古代最常見舞蹈形式之一,也是舞會或者聚會中常用舞蹈。劍器舞最大特點就是要求舞者具有很強身法功底,對身韻運用有著較高要求,身韻訓練包括形、神、勁、律等多方面,需要手、眼、身、法、步等結合。目的是實現劍舞動作靈活有力,剛柔并濟。通過舞蹈再現社會生活,實現以劍傳情、以劍舞道、風采獨具、舞韻長存。

【關鍵詞】劍器舞;舞蹈;神韻;武術

中圖分類號:J7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1-0148-02

劍在古代最開始用于戰斗,是古代一種重要兵器,象征著權力、地位和榮耀。隨著歷史和藝術發展,劍被逐步應用于舞蹈表演方面,成為舞蹈表演一種工具,并因此形成了劍器舞。劍器舞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是我國古代最常見舞蹈形式之一,也是在舞會或者聚會中常用舞蹈。作為一種獨特舞蹈形式,劍器舞蹈中身韻具有表演性、競技性、藝術性,形成了劍器舞蹈獨特藝術魅力。

一、劍器舞概述

(一)劍器舞蹈發展

劍在中國古代具有獨特實用價值和文化象征意義,劍除了作為武器之外,還是一種重要舞蹈工具。據《孔子家語》記載,子路見孔子時,曾拔劍而舞;《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故事中,也有項伯與項莊對舞長劍情節。在漢代,我國已經出現了成熟劍器舞蹈表演樣式,由于當時工藝水平和文化影響,劍器制造和形式直接決定了劍器舞的古樸性和象征性,更多在于展現氣勢。

劍器舞在唐宋時期發展到巔峰,持劍已經成為當時普遍社會風氣,在聚會中很多賓客會舞劍助興。例如,唐代很多歷史文化名人都會舞劍,并且精通舞劍技藝的人眾多,因此形成了劍器舞蹈潮流,并且留下了著名《劍器舞》《胡旋舞》等舞蹈。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岑參等人都曾寫詩描寫自己以劍舞抒情或觀看劍舞感受。在《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詩中,杜甫就描寫了舞劍的場面,飄逸時,如群仙乘龍飛翔;激烈處,如雷電風暴襲來;靜止時,如江海凝波。在視覺和聽覺上都給人心曠神怡感覺,又不缺乏磅礴氣勢。

(二)劍器舞蹈的特點

劍器舞蹈顧名思義需持劍而舞。作為舞蹈表演工具的劍一般是短劍,這種劍的劍柄與劍身之間安裝有活動裝置,表演者在舞蹈中通過甩動、旋轉,可使其發出有規律聲音,并與優美身法、步法相輔相成,營造出戰斗氣氛。劍舞本為男性舞蹈,但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演變成為女性舞蹈,并因此增添了優美、典雅特征。劍舞的特點可以概括為龍形、虎步、游龍、戲鳳,分別對應劍器舞蹈中身法、步法、劍法和手腕。劍器舞蹈注重身韻、造型和力量協調,講究“手眼身法步”結合,以達到讓人賞心悅目目的。

二、劍器舞蹈中的身韻特點

(一)古典舞蹈中的身韻

身韻是身法和韻律總稱,體現了舞蹈中動作和情感等各方面融合。身法屬于舞蹈外部技法,韻律屬于舞蹈藝術內涵,二者有機結合,才形成了中國古典舞精髓。中國古典舞蹈講究“形神兼備、身心并用、內外統一”,這是中國古典舞藝術靈魂。中國古典舞蹈與戲曲、武術、雜技等具有深厚淵源,并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一系列身韻特點,例如“平圓、立圓、八字圓”“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等身韻內部結構,在表現方式上,則有擰、傾、圓、曲、仰、俯、翻、卷等。秦漢舞俑造型中“塌腰蹶臀”和“翹袖折腰”,唐代舞蹈中“三道彎”,傳統戲曲舞蹈中“子午相”“陰陽面”和“擰麻花”,民族民間舞中“輾、擰、轉、韌”等無不體現著舞蹈身韻美。

(二)身韻在劍器舞蹈中重要性

劍器舞最大特點就是要求舞者具有很強的身法功底,對身韻運用有著較高要求,主要表現在劍法中輕快敏捷身法和擰、傾、圓、曲等外形特點,并且立圓、平圓、八字圓的運動軌跡有著相同和回想滲透的特點。劍和眼、身法具有高度協調性,有著很強觀賞性和豐富內涵。劍法自身輕靈飄逸,神韻優美,對于舞蹈肢體、精神氣質以及心理狀態有著強化作用和效果。通過身韻訓練,才能掌握劍器舞蹈特點,讓舞者身體更加靈活,在氣息方面更加順暢,從而實現 “以劍練身”目的。

優美劍器舞蹈,除了注重劍術動作豐富多彩,刀光劍影千變萬化,形體上大開大合,還要做到內外統一、形神兼備,傳達出豐富內涵、氣質、神采、韻律。任何藝術形式若失去了神韻,就失去了靈魂。劍器舞蹈要實現其藝術感染力,就需要神形合一,做到“以劍催身,以身帶劍”,一劍舞出,如行云流水、游龍戲鳳,并帶有特定寓意。歷史上有名的劍舞“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就是典型事例。在鴻門宴上,項莊借宴會中舞劍娛樂機會,欲尋機刺殺劉邦,然而項伯為保護劉邦,加入到舞劍之中,使獨舞劍舞變成了雙從劍舞,這時舞蹈形式變更加復雜,舞蹈寓意也隨之復雜起來,使舞蹈美感在感官和感受上都得到了提升。

三、劍器舞蹈中的身韻訓練

(一)身韻訓練的主要內容

身韻訓練包括形、神、勁、律等多方面,需要手、眼、身、法、步等結合。在劍器舞蹈中,要實現行云流水表演,關鍵是步法,同時伴隨腰部和手部動作,形成“大圓套小圓”的藝術特點,這種走與留變換交替,可以給觀眾留下廣泛遐想空間。身法訓練中,需要以根部帶梢部。人身體軀干和腰部是根部,手和腳是梢部。劍舞時,應通過腰部來進行發力,通過肩部和腕部力貫穿于劍身到劍梢。這就是在日常訓練中所說發力在根部,用力在梢部。

劍器舞蹈中,劍是手臂延伸。劍法表現力和手腕運用具有重要關系,手腕運用包括手指、手掌、關節伸展和收縮等多個方面運用。手腕既要有力,也要靈活,沒有力量,就會沒有控制力,不能使力量充分延伸至劍尖;不夠靈活,就會使動作僵硬,缺乏美感。因此,加強手腕力量和靈活度訓練,提升手腕控制力也是學習劍舞的必須訓練內容,靈活有力的手腕可以增強舞蹈的表現力,使劍真正成為人體延伸,做到身劍合一。

神韻訓練關鍵在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舞蹈表演時傳神的工具,通過神形合一,以眼神的“聚、放、凝、收、合”配合舞劍動作,體現出內在節奏和心理情感,做到“形未動、神先領,形已止,神不止”,使無生命之劍變為有生命有情感的劍,借助有形舞蹈表演,傳達無聲情感思想,塑造情感飽滿、性格鮮明的形象。

(二)身韻訓練目的

身韻訓練目的是實現劍舞動作靈活有力,做到剛柔并濟。一般印象中,劍舞具有陽剛之美,但其實劍舞也有柔美一面,一套完整劍舞應該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并濟,這就比如戰斗中攻與防,動與靜,二者變換交替,相輔相成,才能完整呈現出劍舞美妙。

身韻訓練還為提高劍舞藝術表現力和情感表現力。舞蹈最重要就是動作,劍器舞蹈尤其如此,不動不能成舞,但又并非凡動皆成舞,只有經過提煉和藝術加工的動作才能成為優美舞蹈動作,身韻訓練就是不斷提煉和加工過程。在動作加工過程中,演員對劍舞感悟不斷增強,通過舞蹈再現社會生活,實現以劍傳情、以劍舞道、風采獨具、舞韻長存。

四、結語

中國劍器舞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歷史上,遠有唐代公孫大娘“一劍舞器動四方”,近現代有《霸王別姬》中梅蘭芳借鑒太極劍創作劍舞,這些劍器舞蹈無不展現了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博大精深,也體現了中國古典舞蹈中身韻之美。在當前劍器舞蹈訓練和表演中,為了體現劍舞的文化內涵,展現劍舞的藝術美感,需要注重身韻在劍器舞蹈中運用,加強手、眼、身、法、步和神采、氣質訓練,從而達到劍舞表演中身心合一、身劍合一的藝術境界。

參考文獻:

[1]高校體育類舞蹈專業學生的體能特點及訓練研究[J].張永剛.體育科技.2016(02).

[2]民族地區舞蹈專業人才培養應用轉型探索[J].馬琳.文化學刊. 2017(01).

[3]師范院校舞蹈專業課堂教學若干問題之談[J].劉彥辛.中國校外教育. 2017(05).

[4]當前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就業狀況及反思[J].李雯.藝術評鑒.2016(05)

猜你喜歡
神韻武術舞蹈
中華武術
冰上舞蹈搭檔
墨舞神韻
石榴:秀美東方神韻
我和舞蹈
武術
如何讓學生掌握好武術中的寸勁
風之神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