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云南省文山州壯族傳統體育項目拋繡球的研究

2018-06-09 11:37陸晶晶張鵬飛
科學與財富 2018年10期
關鍵詞:文山州

陸晶晶 張鵬飛

摘 要:現如今,科技飛速發展,物質和生活都基本得到滿足,便追隨潮流。拋繡球在文山將慢慢被遺忘,而文山與廣西接壤,很多壯族同胞帶著自己的文化過來,沒很好空間發展傳承,缺少新元素的注入,危在旦夕,作者結合文山的人文地理,從各個不同階段進行抽樣調查和分析,對促進該項民族傳統體育的可持續發展作理論探討。

關鍵詞:文山州;壯族拋繡球;發展和傳承

拋繡球一般在歌圩節期舉行,是壯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云南文山州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無形中帶動人們的興趣,增強吸引力。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由運用于作戰和狩獵的兵器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傳情達意、招親、娛樂身心、競技強身用球等。其強烈的民族性、濃厚的趣味性、操作的簡易性等深受壯族人民的喜愛。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現代體育的沖擊,作為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拋繡球,近年的發展不夠順利,該項運動的發展空間越來越小。很多年輕人對該項目的興趣不高,本文對文山州壯族傳統體育項目拋繡球的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并提出該項運動的發展對策,以期為該項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1文山州壯族拋繡球的起源與發展

1.1文山州壯族拋繡球的起源

口碑資料和史料記載闡述分析,五、六百年前,在文山的廣南縣就有拋繡球這一體育活動。它是壯族人民世代相傳以及具有普遍性性和可持續性的民間精細手工藝術,以壯族文化著稱的最早產于中越邊境。壯族傳統繡球分為兩個類別,第一是作為運動繡球的民俗活動,第二則是作為信物、吉祥物的刺繡繡球,還比較單一化。

據了解,作為信物的繡球是由運動繡球演化而來。信物、吉祥物繡球內常放有谷物、棉花籽或豆栗殼等農作物種子,外表繡制各種動物圖案。相信萬物有靈是壯族人民的祖先一貫傳承下來,所以壯族人民有信仰花婆習俗,繡球外表制成花狀圓型,一種是受大自然萬物的影響,另一種和花婆崇拜不無關系。作為信物,繡球隱私性是很強的,繡球制作過程是在壯家姑娘閨房里完成,不曾以之示人。眾所周知,作為愛情信物的繡球,在歷史發展中漸漸成為壯族人民的標志物。

1.2文山州壯族拋繡球的歷史發展情況

壯族傳統體育項目拋繡球是在漫長道路不斷實踐中和社會生活產生的體現民族性與地方性的民族傳統文化。拋繡球這一民俗曾經有過一定消失過,不僅在文山,乃至廣西也同樣殃及。毫無疑問,繡球傳統工藝的發展變化與國內政治問題有關聯,國家往往通過某種意識形態、政策、法律法規實現對工藝文化的控制,文化的發展幾乎從未脫離過政府設定的條條框框。唱山歌、制繡球的人在文革期間被作為“封資修”遭到禁止,壯族民眾因此不能繡制繡球。改革開放之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國家的工作重點,一方面是鄉鎮企業發展,另一方面是農民可以自主生產,在此情況下繡球才得以興盛起來。還有另外一種民間說法是:若取婚行為以拋繡球形式便如同比武招親,此做法相對極端,偶然性極強,古代封建社會講求的是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說法,兒女婚姻大事不容草率。因此不被接受,不能成為主流民俗,便逐漸消失。

繡球,至始至終都是由精細的手工制作而成,刺繡技藝也是從小抓起,因而當地人們都會從小教授自己的女兒刺繡技能,以便傳承繡球文化,在文山壯族眾多的刺繡織錦工藝品中,最美麗的繡球無疑是繡球。如果不是這樣,前人制作的繡球早已不知去向,僅有簡單的藝術形象通過口耳相傳,留在人們記憶之中的是:“很久以前,我們這里的男女青年常在春節、三月三歌節、中秋節的時候,不約而同地聚集在山野中對唱山歌、談情說愛。談出感情,唱出心意,當兩人情投意合時,女孩子會隨手摘下山間的花草,用樹藤扎成花球,拋給意中人?!崩C球是在壯族人民在社會活動以及生產勞動創造出來的表達方式,滲透著壯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和積極樂觀精神,在文山有一定的文化底蘊。

在2006年5月,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是壯族的織錦民間技藝。從而改寫了壯族拋繡球的歷史,使其在人們心中上升了一個層次。繡球這一傳統文化通過文藝形式搬上舞臺,前后創作、排練、演出了大型情景劇本或者劇情《繡球,舞動的風情》、歌曲《拋繡球》等,將這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歷史諸多方面原因中,文山壯族繡球同樣面臨著嚴峻的傳統危機,急需搶救和保護。壯族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拋繡球文化的傳承延續大都靠口傳身教,艱難的生活困境讓年輕一代人望而止步,同時讓繡球這一織錦技藝后繼缺人。

2文山州壯族拋繡球的意義和影響

在文山經歷幾百年的洗禮,壯族拋繡球文化已經成為傳統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多彩的的紋繡圖樣,強烈的反應了壯族人民對生活、對民族文化與大自然的熱愛和敬仰。預示著人們對美好的向往,表達出真誠情感。從另外層面講能增強人民健身意識,促進社會體育事業的發展,它簡單易學,發展空間廣闊,不受性別、年齡、場地等因素的影響,人們可以因地制宜的參加這項體育活動。

壯族人民只有通過節日活動和體育活動等,才能更好的歡聚一堂交流信息,溝通感情,相互了解,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促進民族之間團結。不僅有利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與發展,還能造就一批重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研究工作者,對壯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具有深遠的意義;還有利于發展與傳播拋繡球作為壯族傳統體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有其自身獨特的運動意義。

從經濟角度上講,它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近幾年,繡球文化又演變成友誼的象征,可被當作代表民族特色工藝品送給乃至全國世界各地親朋好友,不經意間促進了繡球旅游業與手工業的發展。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民族文化不斷地被挖掘出來,步入經濟平臺,實現繡球產業的發展之路??赡苁且驗樵诋a業化的進程中,繡球似乎才有這個機會得以從要瀕臨消失的軌道上又被挽救回來,人們不斷給予其創新,增添新的活力和色彩。

3制約文山州壯族拋繡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新時代年輕人思想觀念未能正確認識

人們物質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不斷得到滿足,新一代的青少年對傳統文化拋繡球的制作發展的興趣越來越冷淡,大部分是中老年人在繼承著,導致后繼缺人,使繡球在發展道路上艱難險阻,面臨著瀕臨的危機。

3.2 缺乏強有力的組織機構

拋繡球的傳承與發展大都是當地民俗,是自發性表現形式,缺乏當地政府和相關單位強有力的組織機制做保障,會導致其自生自滅。

3.3 其發展形勢單一化

整個繡球產業,在市場上基本處于被動狀態,傳承者不能投其所好的將這一產業融入到市場大平臺上來,缺乏活躍的經濟產業鏈。

3.4 無競爭對象

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純手工技藝的繡球已不再背負著生存的壓力,只是還原一種民間工藝的單純身份,從某種意義上只作為讓人們愿意接受的民族手工藝術品。

4 文山州壯族拋繡球的傳承與發展對策

4.1 老一輩應更加注重繡球傳統體育文化的生存發展

一個優良的傳統文化離不開有知識經驗的前輩教導,在提高自身技能的同時也要繼承代代相傳的精神,注重和培養下一代對繡球文化的認知。如開設免費培訓,啟動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工程,提高下一代對此文化的興趣。

4.2 繡球的傳承與發展應順應時代步伐

結合民族特色、現代特征和國際軌道進行融合與發展,加快其在體育與健康、文化傳播、旅游服裝、吉祥物等和其他衍生商品上的綜合開發利用。

4.3 文山壯族繡球要先抓住其本質特色

抓住本民族的原生態風情,體現本民族特色,文山壯族拋繡球在“三月三”歌圩節中保留著原有的“以歌傳情”的本質,在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加以改造創新,使其原生態的民族風情便會一直具有本民族藝術特色。

4.4 拋繡球的發展離不開相關人士部門的支持

拋繡球運動的發展不僅是一個單一體育模式或獨立探索前行,應該是整個民族傳統體育事業與現代化建設想融合發展,在需要民族文化建設的同時也需要當地政府部門政策的扶持。以政府行為主導,加強宣傳教育,定期或者不定期舉行開展拋繡球相關活動技藝比賽,以此推動繡球文化產業迅速發展。

5小結

文山州壯族拋繡球民族風俗性強,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在熱衷著。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同一繡球文化可以呈現出穩定的與多變不同的傳承方式,只有在人們的潛意識里對卷入繡球文化再生產過程中進行雙重結構分析,才能進一步理解其傳承的動力所在。

參考文獻:

[1]楊尚春,周創.拋繡球進入廣西高校體育課程的可行性研究[J].百色學院報,2014,23(6)

[2]何衛東.從娛情到競技:壯族拋繡球文化演變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15,32(4)

[3]吳桂清.繡球:從“傳情物”到“吉祥物” ——以靖西縣舊州村為例[D].廣西民族大學,2009

[4]彭峰林,謝一鋒.廣西壯族傳統體育項目“拋繡球”的健身價值研究[J].搏擊(體育論壇),2012,4(5)

[5]韋麗春.紅水河流域壯族拋繡球的體育文化特征及其社會功能[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24(5)

猜你喜歡
文山州
2019年云南省文山州柯薩奇病毒A16型的基因特征
文山州總工會:對城鎮困難職工開展“遍訪”工作
文山州總工會:圓滿完成第十五期醫互活動收繳工作
文山州果蔬烘干機示范推廣
【記者手記】
文山州高原特色農業稻魚鴨稻田生態循環種養技術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會剪影
文山州甘蔗糖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文山州扎實推進油茶產業發展
文山州“利劍”專項行動成效顯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