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

2018-06-11 10:07王愛
絲路視野 2018年31期
關鍵詞:音樂作品音樂情感

王愛

【摘要】《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于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學音樂;教育

一、感受音樂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起點

音樂審美教育的起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學生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主要表現為感知節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等音樂語言要素中的美感,辨別生活中各種音樂現象的美與丑,體驗音樂享受的感情等方面的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之所以是音樂審美教育過程的起點,那是因為:首先,學生的審美感受是在感知音樂美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一種情感反應,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也就是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感受能力;再者,感知音樂美是認識音樂所反映的客觀世界的基礎,是獲得美感愉悅的源泉,學生的審美觀念、審美情趣、審美理想以及對美的創造才能,都是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二、鑒賞音樂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基礎

音樂鑒賞能力是音樂審美能力的核心力量。古往今來,在音樂作品中,總是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正因為如此,如果老師不加以好好引導。有很多學生就會美丑不分,善惡不辯,正邪不明,文野不清。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流行的低淺音樂、低級趣味較濃的流行音樂。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樂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調不高的、藝術性差的音樂。使正在成長發育的學生誤以為這是“音樂藝術的時代性”。而那些優美的、藝術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學生看來總是平沃無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關鍵是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難。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為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因而學會這些,只有通過音樂欣賞課這條途徑,并且把研究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曲式等表現手段這一環節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三、表現、創造音樂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手段

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才能是音樂審美教育的歸宿。對音樂美的感知和判斷,是音樂審美活動中的主要的理性形式,是音樂審美教育過程的基礎和發展階段。要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需要他們進入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美的實踐活動之中。立足于這一點來說,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才能是音樂審美教育過程的歸宿。學生音樂創造才能的培養和發展,都需要在豐富的音樂欣賞活動和音樂表現環境中得以實現,激勵學生表現音樂,發展其音樂創造才能,不但創造出多彩的音樂世界,而且也創造出具有豐富情感的音樂審美主體,同時又是對學生是否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高尚的審美理想和正確的審美判斷的極好檢驗。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情感的形成需要老師長期正確的引導和培養,良好的學習情感對學生理解表現音樂和其終身熱愛音樂藝術具有重要意義。在音樂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個人對音樂的理解,也許他的答案跟你大相徑庭,但這畢竟是學生的感受,對同一首音樂,學生會有喜、怒、哀、樂各種不同的理解。如果以固定的答案來框住學生思維發展,會扼殺學生的個性,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就是無個人思想情感的“機器人”。曾記得我在上欣賞《夢幻曲》時,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有的說夢到月球上去探險;有的說人在空中飄來飄去;有的說看到好吃的,心情非常愉快等各式各樣。我驚嘆學生的想象,同時我也非??隙怂麄兊拇鸢?,因為這些奇怪的想象是創造的源泉。

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普通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教學不同于專業音樂教育,它從屬于音樂審美教育,為審美教育服務,其內容和要求都是從感受與表現音樂的情感需要出發,適應音樂實踐活動的需要,不作過高過難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喜愛唱歌的學生就讓他充分展現自己的歌喉;喜愛吹奏拉彈樂器的學生就讓他充分展現他的才能;喜愛跳舞的學生就讓她充分展現舞姿的機會。這樣在音樂教學中,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因材施教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根據個人的能力,揚長避短,創造一個民主,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愛上音樂課,并且在音樂中愉悅身心,滿足表現欲,發展特長,得到精神生活的滿足。

新大綱認為,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創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如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一件打擊樂器或吹管樂器;用多種藝術形式(唱、跳、樂器)等來表現和再創造歌曲或樂曲等,這些都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手段。我們在鼓勵學生進行創造的同時,需要發揚他們的個性化,及時肯定表揚優秀的方面,促進其積極性,同時也要適當地進行評價,指出不足,以供學生進行創造的修改,提高創造能力。在創造中發揚個性,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音樂情感的表現。

猜你喜歡
音樂作品音樂情感
情感
臺上
鋼琴音詩化的廣西壯族民歌音樂淺析
從叛逆到妥協的音樂巨人
音樂
基于網絡背景下的著作權保護研究
淺談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特征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