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梆子在歌劇唱段《海風陣陣愁煞人》中的運用

2018-06-13 10:08司巖
戲劇之家 2018年12期
關鍵詞:散板過門引子

司巖

【摘 要】歌劇《紅珊瑚》是由趙忠、鐘藝兵等編劇,王錫仁、胡士平作曲的民族歌劇。講述我國沿海漁民在黨領導下,同漁霸和國民黨惡勢力作斗爭的英勇事跡。歌劇音樂運用了大量河南梆子的音樂素材,其創作手法借鑒了板腔體戲曲的板式、旋法、韻白等,是一部極具民族特色的歌劇。

【關鍵詞】河南梆子

中圖分類號:I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57-01

歌劇《紅珊瑚》是由趙忠、鐘藝兵等編劇,王錫仁、胡士平作曲的民族歌劇。其中《海風陣陣愁煞人》唱段,為第一場中山妹為治父親重病,去七奶奶家賒藥時所唱。其創作手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唱腔結構

《海風陣陣愁煞人》是一首和尾式三段體腔調,“在三個腔段之間均有相同或類似的結尾腔句,”①全曲結構為引子+A+A1+A2+尾聲,其中A、A1、A2部分結構圖如下所示:

引子:(第1—4小節)這首作品引子采用河南梆子散板起腔過門,引子中兩個純四度腔音列構成的“雙四度框架”,采用西北地域性典型腔音列,也是河南梆子常見音調類型,引子中伴奏旋律結束音調則采用河南梆子豫東調音型。作品第一句是節奏自由的散板開腔,而這種散板唱的手法是借用河南梆子散板中的非獨立板式“小栽板”,該板式在“成套唱腔中起導引作用,通常起板過門短,過門中通常只加入小鑼(習稱“小銅器”),全句唱腔分兩個腔節,兩腔節之間一般無過門或鑼鼓?!雹谛芍饾u上行,高亢自由,之后旋律大跳,情緒激動,表明女主角珊妹當時心情無比沉重和對地主的憤怒與不滿之情。

A部分(第5—30小節)共分為上下兩片,之間有兩個小節的過門,主要講述對阿青哥思念、漁家苦難和漁霸狠毒。中速,四四拍,即河南梆子中慢板,共有8個腔句,采用上下句形式,但詞格與河南梆子不同,有六字句、七字句等不同類型,每兩個腔句之后有一小節或兩小節隨腔過門。其中上句和下句之間基本沒有過門,偶爾會出現器樂幫腔。陳述部分旋律在中低音區進行,前兩小節以二度的級進和三度跳進為主,后一小節出現由fa到低音la的一個向下的六度大跳進。主要描寫的是封建勢力壓迫下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場景。

A1部分(第33 -55小節)這一部分旋律情緒與A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主題材料相對來說是由A部分派生而來,情緒較激動,但音區不高,采用了2/4拍子,其中強弱拍對比明顯,這一部分以行進的速度發展,節奏轉快。情緒也由第一段的憤怒不滿轉變為期待盼望。

A2部分(第58 -89小節)與前面A部分和B部分也形成了對比,這種對比表現在節奏上,這部分開始以典型節奏大切分為主,不僅節奏上打亂了強弱拍的進行,旋律速度也加快了,旋律中的詞曲結合相當默契,與第二部分一樣干凈利落。速度急轉,過渡到突慢,在整體速度上形成了較大的對比。其中鋼琴伴奏對音樂形象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各部分的旋律、織體、和聲、速度、力度等均有一些對比,使整個作品在對比程度上又體現了起、開、合發展原則。

二、節拍、速度特點

引子部分以節奏自由的散板開使,然后進入A段,中速4/4拍,以流動激進伴奏襯托風浪聲。A1段節拍變為2/4拍,速度稍快,在段落內部還有從突慢到回原速的速度設置。A2段也就是歌曲最后一段,節奏先快后慢,因此該曲的節拍、速度設置與河南梆子中“散板——慢板——流水板——二八板——散板”的板式結構相同,這與作曲家先后多次到河南采風學習河南梆子有密切聯系。這種運用節拍變奏的特點不僅增加了音樂發展的方式以及作品內在的動力性變化,更是從一定程度上渲染了音樂情感,層層遞進,使整個唱腔富有戲劇性。

三、演唱特點

該唱段多采用戲曲唱腔的吐字方法,第一句“海風陣陣愁煞人”中的“?!弊謶浞终{動情緒,表現波濤翻滾之勢,并順勢以“噴口”的戲曲演唱形式唱出八度大跳的“風”字,并以“拋腔”形式來表現珊妹對現實不滿,句尾“人”字采用“拖腔”和“哭腔”,如泣如訴,形象的表現珊妹內心濃濃愁緒,最后“哪”字以“甩腔”形式結合散板唱腔以表達主人公善良、倔強的性格和內心的痛苦之情。

四、伴奏特點

在伴奏方面,以主調伴奏織體和復調伴奏織體相結合,在主調伴奏織體方面主要有縱向柱式和弦、橫向分解和弦等,其中在A1段“采用持續的八分音符柱式和弦模仿戲曲伴奏中的打擊樂音響用以表達聽說解放軍要來拯救人民的喜悅心情?!雹蹚驼{織體伴奏主要有支聲性復調、對比性復調和模仿復調組成,特別是在唱腔上下句連接部分多以支聲性復調輔助,與河南梆子的隨腔過門相同。

綜上所述,無論是唱腔結構、板式還是演唱風格方面,都是在傳統戲曲的基礎上汲取精華,并結合西方體裁和作曲手法賦予民族歌劇以新生命。因此,對于新時期民族音樂構建、理解和傳播需要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只有對傳統音樂文化細致學習和深刻理解才能夠使民族文化傳播有“根”,發展有“源”。

注釋:

①王耀華.中國傳統音樂結構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97頁。

②中國民族音樂集成編輯委員會. 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河南卷上卷[M].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頁。

③紀倩.海風陣陣愁煞人鋼琴伴奏織體的民族風格化處理[J]. 戲劇之家2015年第 07(上)期。

猜你喜歡
散板過門引子
芻議中國鋼琴作品中的散板音樂
巧借“引子” 活用“換元”——一道解析幾何題復習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構建引子課文閱讀教學模式
“引子”教材觀:聚焦語文要素與課文范本的閱讀教學模式——以部編版教材為例
莒縣過門箋的傳承與保護
一類導函數流行題的診斷
一種新型濺散板饋源天線
論傳統音樂中的散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