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中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建設

2018-07-07 06:41楊先靈肖國平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7期
關鍵詞:倫理道德網絡中學生

楊先靈 肖國平

【摘 要】網絡時代的到來,使中學生們享用到了計算機、手機與網絡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中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失范等負面問題。對此,我們采取措施,重點從中學生自身修養,加強自律,從而構建中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對中學生自身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中學生;網絡;倫理道德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網絡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它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逐漸滲透到人類生存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主要發展趨勢和時代特征。目前,隨著中學生配備手機的迅速普及與發展,中學生已是網絡社會的主體之一,是網絡空間中最前沿、最活躍的群體。正因為如此,中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這一現實的緊迫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當代中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而言,絕大多數中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使用網絡,發揮了網絡在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但是,仍然有部分中學生的網絡倫理意識淡薄,網絡道德失范,存在如下問題:

(一)網上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

由于網絡上對主體的行為缺少更有效的約束,容易造成道德意識的混亂和道德判斷的喪失?,F在有些中學生以吐槽為樂,見啥吐啥,沒有不敢吐的,只有不想吐的。那些在網上用惡毒的語言對人對事進行評論和攻擊、隨意散布虛假消息、瀏覽甚至傳播黃色淫穢信息等種種不文明的行為時有發生。

(二)網絡虛擬的人際關系強化

由于人機交往的頻繁,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現實接觸減少,進而導致人們之間感情聯系逐漸薄,個人也會產生緊張、孤僻、情感缺乏等癥狀?,F實生活和虛擬社會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形態,容易導致人格的分裂狀態,即虛擬和現實的二元人格分裂狀態,這種狀態對于當代中學生的成長是不利的。

(三)社會責任感的不斷弱化

網絡傳播方式的超地域性,使得某些帶有特殊目的個人組織嫁接某些視頻、圖片,攻擊黨和政府,不利于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多元的意識形態在網上暢通無阻。西方國家利用網絡文化霸權傾銷自己的文化,這對于思想觀念和價值取間并沒有完全成熟的中學生影響極大,有些中學生受到相異的思想沖擊,對我們國家政治意識形態表現出談漠甚至排斥,在互聯網上隨意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此外,個別中學生悄悄進行的程序研究,嘗試黑客行為,這可能誘發高科技犯罪。

二、構建中學生網絡倫理道德的重要意義

中學生的網絡倫理道德問題在當今社會日益突出,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呼吁建設與時代同構的中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因為它對于中學生本人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助于中學生對網絡工具的理性控制和使用

現在,中學生應理性地、合乎道德地使用科學技術已成為一種共識。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發揮其積極作用,克服消極作用。網絡作為一種新工具、新技術只有在人的道德理性的控制下才能真正促進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為人類的健康發展發揮其積極作用。否則,中學生將會為自己的為所欲為付出慘重的代價。

(二)有助于強化和提高中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

網絡世界交在的面具化、符號化,使得人性中的一些消極的欲望得到盡情的釋放乃至放縱,卻可以不受到與論、習俗、禮儀等的注意和監督,導致網絡行為的失范,產生種種社會問題。強調網絡倫理的社會作用,有助于強化人的網上道德自律意識、責任意識,培養人的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自覺地遵守社會道德。

(三)有助于消除人格的雙重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網絡人格的分裂,一個主要原因是網絡交往與社會交往的要求相脫離,網民無法適應社會環境,造成內心的緊張和焦慮。這種狀況不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尤其不利于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只有把網絡交往倫理與社會交往倫理統一起來,使得網絡行為與社會行為相一致,才能消除這種人為的緊張焦慮。否則,只會加劇這種緊張和焦慮帶來的人格扭曲。

三、加強中學生自我修養,實現學生的網絡道德自律

現今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已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網絡社會的出現,在他律條件下被動接受社會道德規范的中學生可能放松對自身的道德約束。因此網絡文化呼喚人的道德自律。結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當代中學生的道德修養實經驗,有兩種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是“省察克治”。要使中學生在網絡面前運用這種修養方法,關鍵是要使他們有改惡從善的勇氣能夠不斷實現自我更新。事實證明,任何一個人的道德完善的實現,都必須在自我“省察克治”上下功夫。另一種是“慎獨”和“慎微”。慎獨,就是無論在有人和無人的情況下,都應表現出自己的高尚情操。慎微,就是要強調“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作為中學生,應以樹立高尚的網絡倫理為目標,努力營造網絡文明的良好環境。

中學生應該自覺以網絡倫理道德規范其言行,加強網絡倫理的自我教育。網上的虛擬社會與現實社會樣,有一個社會公共秩序與安全題。人們要想在網絡上都能受益,就應共同遵守網絡規則,維護網絡秩序,這是每一個網民的職責和義務。網絡道德教育應使中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從而對自身所應承擔的道德責任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感。網絡道德教育具體包括:大力推廣和普及有關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規范所有上網者的網上行為;做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要的貫徹實施工作,全面提高上網者的道德素質;網絡倫理教育必須作為中學生的一門課程,納入課程學習。

總之,網絡時代的到來,使中學生們享用到了計算機、手機、平板等與網絡技術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引發了中學生網絡倫理道德失范等負面問題。如何趨利避害,加強和推進網絡空間中學生倫理道德建設,使他們真正成為充滿道德主體精神的網上一代,還需要我們做出長久的探索與努力。

猜你喜歡
倫理道德網絡中學生
企業倫理道德視角下的安全生產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征稿啦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突發新聞采訪中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和倫理道德平衡
對新聞攝影倫理道德的研究
倫理道德在清代借貸契約中的約束力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