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幸福貫穿課改始終

2018-07-07 06:41李矯
成長·讀寫月刊 2018年7期
關鍵詞:課改幸福教育

李矯

【摘 要】由于新課程改革的實行以及發展,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教學方式,同時因為教材有所變化,小學教師也需要與時俱進,改變教學理念,啟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并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幸福感。

【關鍵詞】課改;教育;學生;幸福

什么是課程改革?簡而言之,就是改變過去單一、被動、陳舊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近幾年來,開發區教育局結合本區教育實際,高瞻遠矚,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引名師,搞培訓,做課改,開發區的課改搞的如火如荼,給我們各位教師指明了方向,確立了方針,我們學習著,感悟著,總結者,提升著,快樂著,勞累與幸福同行,知識與努力同在。幾年過去了,我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現將心中所想、所思,付諸于筆端。

新課程改革好多年了,我們的教學究竟有了哪些改變呢?筆者回顧教學歷程領悟到:教學活動是否到位,能否讓學生徜徉于新課程改革的春天里,關鍵看教師的理念是否更新。在設計數學學習活動中,我愉悅了學生,分享了教學幸福。

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大膽的實踐與探索,課堂教學的觀念和方法在不斷的轉變,在人文涵養、情感體驗、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轉變尤其明顯。游戲、表演、音樂、多媒體等生動有趣手段的運用,使教學呈現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新觀念、新方法。但課程改革的泛濫化與泡沫化暴露無疑,課程改革需要合適的定位,呼喚學科特點的回歸。

課程改革以來,由彷徨到實踐;由迷茫到狂熱,由朦朧到清晰,各種各樣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使課堂教學面臨著一次次的變革與思考,也呼喚著課程改革能更加明朗和深入,將課程改革進行到底?;剡^頭來重新審視存在的各種問題,將有助于我們更加理性化的認識課程改革的實質。

當教科書不再是課堂唯一的教學內容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也自然受到教師的格外關注。教師們千方百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于課堂教學之中,以體現所謂課程整合。

為了整合所謂課程資源,貪大求全,什么都搞綜合,什么都要人文,什么都要合作,什么都要表演,什么都要排場;為了過多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而忽視學科技能的提高;像有的課那樣,“人文”被挖掘得淋漓盡致,“雙基”被弱化削減盡失,難怪有的老師在聽過一些示范課后感慨:這樣的課不是老師也能上??!學科外部資源的引入,只有與課程本身互相融合,才能轉化成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教學內容。我們擯棄“學科本位”“技法至上”的陳舊觀念,積極開發新的課程資源,其意是針對教學長期滯于學科內部,過分強調技能技巧的教育弊端,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學科的教學價值,否則,我們就從一個弊端走向另一個弊端。當然,課外資源的引入還需要教師具備甄別的眼光,需要教師有效的把這些資源運用到教學中,這些教學資源是否引發學生真正的學習興趣,構成對學生適度的刺激,都需要我們去合理評價、合理利用。過度的學科本位是錯誤的,但沒有學科特征的教學更是不對的,學科之間的聯系要自然、貼切,有使用的必要,否則隱含著教育理性的喪失,導致課堂教學活動出現了種種偏頗。

教育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對真善美的追求,意味著知識的增長,智慧的養成,能力的發展,德性的陶冶,心靈的充實,人格的獨立,這些都是人性之所向,都是幸福的重要源泉,讓孩子獲得幸福才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教育對孩子幸福的意義,不僅在于未來,而且也在于當下,不僅給人奠定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基礎,而且也要使人在教育的過程中真切體驗到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在“小組合作”之中體驗到合作、展示的快樂。老師由原來課堂的主導者變成了輔助者,學生由原來的被動者變成了主動者,這一角色的轉變,確立了孩子是課堂的主人,讓孩子在合作中體現、體驗自己的價值,在合作中感悟團隊精神,在合作中體會展示之美,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對于孩子來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幸福已經是滿滿的了。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老師和其他同學對某個孩子的尊重。尊重產生自尊,懷疑導致自棄。當我們的老師都把目光投向遠方,眼睛里再也揉不進沙子,那么其他孩子也會模仿,這對一個缺點多多的孩子來說簡直是災難。沒有一個孩子會自輕自賤,沒有一個孩子希望自己是被忽略的沙子。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孩子和老師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教師要放下自己的架子,師道尊嚴,和孩子談心,聊天,做游戲,做他們的朋友,拉近與他們的距離,讓孩子對你感興趣。這對教師要求相對較高,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不斷學習,成為孩子心目中的“百科全書”。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讓孩子沉浸在“比學趕超幫”的競爭氛圍。在教學中有意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創造“比學趕超幫”的競爭氛圍,能夠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態度,使學生在良性循環中感悟競爭給自己帶來的進步和快樂。

教育是啟迪、喚醒、啟發、激勵,是把那一顆顆疲倦的心重新復燃,把那些磨滅了的興趣重新燃起,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需要,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到幸福。

成功不僅僅是孩子獲得的獎狀和稱號,它更應該是一種內在的體驗,是生命的感悟,情感的釋放和理想的追求,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收獲和覺悟。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該立足對學生感受、參與、創造、展示的投入程度,重視過程,不忽視結果,立足根本,要明確教給孩子的應該是什么,不能為了華麗的外表摒棄內在實質,缺乏真正學科特點的課堂無異于“空中樓閣”。要把新課程理念真正應用到基本的教學中去,不要嘩眾取寵,不要欺騙學生,不要跟風冒進,人云亦云。清醒地認識存在的誤區,全面的認識新課程,以冷靜、理智的心態去看它,既要向前看,也要回頭瞧,不要迷失自我,合理的運用新課程理念,我們的教學就會不斷的推陳出新,我們的教學會有更好的生存土壤,也會有新的特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2]國務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猜你喜歡
課改幸福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為了“幸?!钡哪赣H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