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暴力的成因分析——以我校為例

2018-07-08 09:39黃秀香陳劍鋒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8年3期
關鍵詞:德育處暴力青少年

黃秀香 陳劍鋒

摘 要:本文對我校德育處近5年有關校園暴力的處分決定數據進行分析,從家庭、學校、青少年自身和社會這四方面闡述校園暴力發生的原因。

關鍵詞:校園暴力;成因分析

在此,我們以我校德育處2012~2016學年來的涉及校園暴力的59份處分決定(后果較為嚴重,影響較為惡劣)為研究數據,結合各班主任(最有發言權)對涉及校園暴力的學生的了解情況和客觀評價,以及德育處成員和各班主任對校園暴力的理解和討論記錄形成我校近5年的校園暴力事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結果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我校德育處近5年有關校園暴力的處分決定共59份,涉及從初一到高三6個年級共87名學生。

2.校園暴力界定:指在校園里發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暴行以及對學校的破壞行為。暴力行為不僅止于肢體行為所造成的傷害,也包括了其他如:語言傷害、被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被故意陷害致造成生理或心理的傷害等[1]。

二、家庭因素

1.父母的教育方式

報告顯示:棍棒式教育占12.6%,積極良好的教育占23.1%,溺愛型教育占28.7%,不管不問教育方式占35.6%。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的家長忙于物質追求(或家庭經濟困難),對其子女的教育漠不關心,主要表現為對子女的學習成績不清楚,對子女在學校的生活不了解,甚至是子女在校發生暴力事件依然不聞不問等。

2.家庭環境影響

報告顯示:單親或離異占24.1%,留守兒童占40.2%,獨生子女占20.7%。在報告中,我們討論認為:(1)留守兒童、家庭離異等原因容易致使學生思想的偏激或以自我為中心,從而造成校園暴力的產生。(2)初中階段的學生相對于高中階段來講存在心智等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的原因,因此影響更為深刻。

三、學校因素

1.學校教育模式

報告顯示,調查對象中成績優秀(平均分80以上)有5名,占5.74%,成績中等(平均分60~79)有37名,占42.53%,成績低下有45名,占51.72%。在“重智輕德”的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前提下,成績較差且經常違紀的“差生”就容易受到老師的區別對待,加之同學們視之為“異類”從而進行孤立,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性格出現叛逆、孤僻、偏執等。

2.加強普法教育、生命教育

學校作為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教育活動的組織機構,對于防范校園暴力的發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討論中,我們認為:(1)加強普法教育、生命教育有關的班會課、專題講座和課題活動等,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尊重生命。(2)學校應廣泛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營造安全和諧校園。(3)學校應建立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機構,安排心理輔導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內心的矛盾、煩惱等[2]。

3.加強管理監督

學校作為普通的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在面對暴力時缺乏足夠的防衛能力,同時不少學校對校園暴力的防范存有僥幸心理而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討論中,我們老師認為:(1)學校應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僅只是學生的成績,還應包括學生的性格、心理狀態、家庭近況等[3]。(2)學校應加大對校園暴力常發地點的監管、巡邏,例如廁所、宿舍、操場等脫離公眾視野的盲點。(3)學校應針對可能發生的校園暴力提前做好應急預案,并進行定期演練以做到“防患于未然”和“有備無患”。(4)學校應建立健全與家庭定期聯系的渠道和溝通機制,例如家訪、家長會制度。

四、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1.身體特點

在調查中,有11起(占12.64%)校園暴力屬于明顯的“以大欺小”型,即身材高大、身體強壯的學生在校園暴力中充當施暴者,對身材瘦小的學生實施以校園暴力。處于青春期的學生,身體各項機能逐漸成熟,一旦強壯者對另一方存在有偏見或雙方本來就存在有摩擦,那么這種身體的優越感就會成為校園暴力的催化劑。

2.心理特點

青少年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在思想上還不夠成熟,情緒不夠穩定,容易受到蠱惑。在調查中,我們對87名學生的性格進行分析、歸類為以下幾種:(1)容易沖動。判斷事物和處理問題帶有強烈個人情緒,情緒波動大和自控能力差。(2)愛出風頭,虛榮心強。通過種種手段和行為以得到周圍人的“崇拜”并以此滿足自身的心理需求。(3)拉幫結派。抽煙喝酒、尋釁滋事、打架斗毆這些行為就成了展示幫派威風的通用手段。(4)人際交往能力較差。難以和別人溝通、交流,遇到問題不會尋求幫助只是埋在心里。

五、社會因素

1.社會文化

報告中,團伙性校園暴力有12起,占20.3%,涉及15個團伙共40名學生,其中13個團伙屬于同班、同宿舍或平時比較要好的性質。青少年正處于缺乏判斷是非能力的年齡段,媒體宣揚的暴力在其缺乏正確的引導情況下,容易使青少年盲目模仿(例如古惑仔系列電影),既對校園文化產生了消極影響,又對校園暴力的發生埋下隱患。

2.社會環境

一些宣傳暴力、兇殺、淫穢等文學作品、音像制品、電子游戲等伴隨著互聯網普及而廣泛傳播。在關于手機游戲(觀看暴力、色情信息的情況調查存在難度)的調查中,沉迷手機游戲的有56人,占64.37%。我們討論認為:不單只涉及校園暴力的學生,就是其他學生中都存在這樣的普遍情況。某些熱門游戲(例如王者榮耀等)已經成了學生課后娛樂、談論的主要話題。沉迷手機游戲也給青少年帶來了巨大危害,主要表現為游戲時間長(玩至深夜甚至通宵),舉止瘋狂(喊打喊殺),精神不振,近視加深等。

綜上所述,校園暴力的問題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要減少校園暴力事件對青少年的危害就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各界運用多種手段,對其進行綜合治理。

參考文獻

[1]張哲仁.中學校園暴力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3.

[2]李元松.立德育才學有專長──福建師大附中的辦學經驗[J].中國教育學刊,1994,(5):48-52.

[3]張世杰.校園暴力現象及其防治[J].成功(教育),2010,(10):290-291.

(作者單位:廣東省博羅縣楊僑中學)

猜你喜歡
德育處暴力青少年
反性別暴力
青少年發明家
“暴力”女
撿來的“麻煩”
暴力云與送子鸛
向暴力宣戰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