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中部冬小麥復種食用向日葵的效益分析與配套栽培技術

2018-07-09 01:19王文浩鄭洪元劉文俊何麗芬閆玉星張紅
安徽農學通報 2018年10期
關鍵詞:冬小麥栽培技術

王文浩 鄭洪元 劉文俊 何麗芬 閆玉星 張紅

摘 要:該文分析了冬小麥復種食用向日葵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提出了相應的配套栽培技術,以促進該技術在適宜地區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冬小麥;食用向日葵;復種;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S56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8)10-0041-02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一年兩熟”技術已成為當前提高種植業經濟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根據作物種類、時間、空間上的特征,采用間、套、復種模式,可以高效利用土地和光熱資源,改變種植結構,開發耕地高產潛力,從而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山西省中部平川地區屬一年兩熟制種植區,無霜期150~160d[1],大于10℃以上的有效積溫為3500~4000℃[2]。該區冬小麥收獲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初霜來臨前10月中下旬種植冬小麥,期間耕地閑置時間在90~120d,有效積溫可達2200℃以上,光熱資源充足,而且小麥收獲后正值該地區的雨季,對發展小麥食用葵一年兩熟栽培模式十分有利。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自2013年起,在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汾陽市以及定襄縣進行多點麥茬復播食用向日葵的試驗示范,均取得滿意效果和可觀的經濟效益,不僅受到了當地農民朋友的認可,也得到各地農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政府部門大力支持。

1 綜合效益分析

1.1 經濟效益 2016—2017年,在汾陽市賈家莊村示范基地開展麥茬復播食用向日葵栽培技術示范,小麥品種選用輪選987,食用向日葵品種選用晉葵11號。小麥平均產量6900kg/hm2,食用葵平均產量2940kg/hm2,總收益達到了34890元/hm2,純收入17940元/hm2。與單種小麥和食用葵相比,分別增加10140元/hm2和7800元/hm2,增加幅度為130.00%和76.39%,經濟效益可觀。

1.2 社會效益 該種植模式充分利用了麥收后的光熱資源和土地資源,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全年光能利用率和復種指數,在開發耕地高產潛力上具有優勢,是當前提高種植業經濟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既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力,又有效地緩解了糧與油爭地的矛盾,可促進山西省種植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對促進在加速農村產業化、農民奔小康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3 生態效益 首先,冬小麥復種食用向日葵既提高了光熱資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了山西中部在小麥收獲后至冬季來臨前的耕地閑置近90~120d的時間,又可利用5℃以上積溫1800~2200℃。其次,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山西屬半濕潤半干旱區,年內各季降水分布極不均勻[3],尤其近年來春旱較為嚴重,而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后期和秋季,對農業生產造成極大影響[4]。向日葵具有較好的避旱性,其現蕾至開花結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60%以上[5],而苗期具有較強的耐旱性,這正與山西中部地區降水規律相吻合,因而提高了降水資源利用率,對保護地下水資源也具有重要作用。再次,由于北方冬季溫暖且干旱少(雨)雪,秋收后田間一片荒蕪,對沙塵的形成有助推作用,而冬小麥可利用秋收到上凍有效積溫保證出苗并覆蓋地面,對固沙固土,減少沙塵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2 配套栽培技術

2.1 播前準備 復播向日葵種植區域氣候要求為生育期內≥5℃積溫1900℃以上,一般土壤均可種植,但以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肥力較高的壤土為佳。輪作倒茬期為5~7年。小麥收獲后及時用旋耕機旋耕,旋耕1~2d后開始播種。前茬小麥要澆麥黃水,既能保證小麥增產,防止干熱風襲擊,又能為復播食用葵提供播種底墑,做到一水兩用。向日葵播前施底肥以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酸二銨、氯化鉀或硫酸鉀。施肥量:農家肥30m3/hm2,磷酸二銨150~225kg/hm2,氯化鉀或硫酸鉀150~225kg/hm2。播種前應精選種子,剔除病粒、雜粒、秕粒、霉粒、變質、破裂的種子,并進行藥劑拌種。

2.2 播種 麥收后及時搶墑播種,最晚不超過7月5日,否則會影響下茬冬小麥的適時播種??梢圆捎脵C播或點播,播種深度視土壤墑情和品種要求不同在2~5cm。在土壤干旱少雨時,應采取座水穴播或深開溝淺覆土,播后鎮壓。播種密度為27000株/hm2左右,采取大小垅種植,有利于植株的通風采光,大行距120cm,小行距60cm,株距40cm,每穴2粒,株行距可根據向日葵品種株型特征略作調整。

2.3 田間管理 向日葵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發現缺苗斷壟情況及時補種。當2~3對真葉時開始間苗定苗,及早定苗有利于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沒有使用除草劑的可以結合第1次中耕除草進行間苗定苗,除掉小、弱、病苗,保留大、壯苗。定苗時間最晚不超過3對真葉期?,F蕾期前進行中耕、除草、培土,可利用小型中耕施肥機進行松土、除草、培土、追肥一次性完成。追肥量:尿素、硫酸鉀各150kg/hm2?,F蕾、開花期要視降雨情況適時澆水。向日葵開花期在田間地頭放置蜂箱,一般5箱/hm2蜜蜂即可。也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用直徑10cm左右的圓形紙板或木板,上面墊一層棉花,再蒙上紗布,在背面扎起來,做成比花盤略小的“粉撲子”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向日葵進入開花期2~3d開始授粉,授粉時間應選在上午9時以后露水干透、花粉散開至中午12時之前,每隔2~3d授粉一次,共進行3~4次。

2.4 病蟲草害防治 向日葵病蟲害的防治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防治方針。主要預防措施有選擇抗病良種、注意輪作倒茬、對種子進行包衣或拌種等。向日葵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若使用的是未進行包衣處理的種子,為了預防霜霉病的發生,可使用精甲霜靈種子處理劑35~105g/100kg拌種,拌種晾干后播種;預防菌核病可使用咯菌腈5~7.5g/100kg拌種(浸種)。向日葵主要蟲害有地老虎、蠐螬、金針蟲、螻蛄等,播種前可采用辛硫·福美雙拌種,每100kg種子用藥量450~720g,防治地下害蟲。除草劑可使用精異丙·甲草胺1440~1872g/hm2播后苗前土壤噴霧處理。沒有使用除草劑的,要在開始間苗定苗時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

2.5 收獲 花盤背面變黃、莖稈開始變黃或黃綠色,中上部葉片開始黃化、舌狀花瓣干枯或脫落,種子皮殼硬化時為最佳收獲期。收獲后立即在曬場上攤開晾干、防止霉變。

3 結論

2013—2017年,通過在山西中部的汾陽、孝義、定襄等地試驗示范冬小麥復種食用向日葵栽培模式,結果表明,該模式適合于當地農業生態和土壤氣候條件,改變了當地大田作物一年一熟的種植模式,符合山西省農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戰略方向,且技術可操作性強、經濟效益顯著,對山西地區農業增產增效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建凱,李占林,趙明森,等.山西中部麥茬復播玉米豐產栽培模式研究初報[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2):209-214.

[2]張立生,溫輝芹,李生海,等.山西省中部地區水地小麥-玉米-年兩熟栽培技術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1,19(3):1–6.

[3]周晉紅,李麗平,秦愛民.山西氣象干旱指標的確定及干旱氣候變化研究[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0,28(3):240-247.

[4]李環環,盧玉東,張天宇,等.山西省孝義市近40年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17(4):35-40.

[5]賈有余,妥德寶,李振華,等.河套地區不同土壤類型食用向日葵耗水規律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1(4):40-41.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冬小麥栽培技術
不誤農時打好冬小麥春管“第一仗”
甘肅冬小麥田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冬小麥冬前及冬季田間管理技術
冬小麥和春小麥
冬小麥——新冬18號
冬小麥—新冬41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