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控研究

2018-07-10 12:34蒙曉鈺
智富時代 2018年4期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經濟新常態

蒙曉鈺

【摘 要】對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信貸風險方面受到沖擊最大的城市商業銀行進行深入研究,以Y銀行為例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目的在于提出適應經濟新常態發展要求的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控建議措施,使城市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由單純的“防、堵”轉變為“抓風險”和“促發展”相結合,著力加強城市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的應對措施,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控

一、引言

目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減緩,實體經濟下衰,整個經濟處于平穩下行狀態,使得銀行傳統的信貸業務在需求層面減少,在放款方面風險增加;互聯網金融對銀行信貸業務的沖擊大;商業銀行之間同質競爭激烈,過于追求規?;l展,造成經營擴展與風險的管控能力不匹配局面,對于發展基礎薄弱的城商行更是如此。以上三重壓力相疊導致2014年以來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是部分城商行不良貸款率和壞賬率呈現顯著上升的趨勢,銀行的信貸業務風險管控面臨革新。

二、Y銀行信貸風險管控現狀分析

(一)Y銀行基本情況

Y銀行成立于1997年,目前在國內設有103個分支機構,正式員工2140人。經營的業務主要包括理財、網銀、托管等各類金融服務,針對企業客戶開展的業務有公司銀行業務、國際業務、保理業務等;針對個人客戶提供了包括信用卡、網絡貸款、出國金融等多方位的金融產品及服務。成立20多年來,為中國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

(二)Y銀行信貸業務現狀

(1)信貸業務結構不合理

2016年,Y銀行信貸投放總共涉及19個行業類別,貸款總額324.7億元。Y銀行目前投放的行業比較集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和房地產投放占比分別為48.1%、19.2%、13.7%,除了房地產業投放度低于B銀行外,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的投放度均遠遠高于該地區其他城商行對同行業的投放比例。從整體上看,Y銀行投放在批發和零售業的貸款比例占總貸款業務比例的48.1%,不管是和自身相比較還是和同行業相比較,信貸投放行業都過于集中。傳統批發零售業抗風險能力較差,同質化的產品和勞動密集型操作,行業景氣度不高,容易出現企業因經營不善倒閉破產等問題。Y銀行在傳統批發零售業的貸款比例遠超同行業,一旦這些行業出現問題,風險集中爆發,Y銀行貸款勢必會出現大額的逾期,信貸風險急劇增加。

(2)關注類貸款比重高

Y銀行2015年至2016年的正常類貸款占比分別為78.41%和66.89%,2016年正常類貸款比2015年下降了11.52%,而該地區的另外兩所城商行正常類貸款均在92%以上,甚至高達96.3%;Y銀行近兩年的關注類貸款占比分別為:19.84%和30.48%,2016年關注類貸款比2015年增加了10.64%,而該地區的另外兩所城商行關注類貸款平均控制在3.76%這個水平,遠低于Y銀行;不良貸款的比重也比其他兩所銀行高。說明了Y銀行整體的貸款質量較低,信貸業務風險高。同時也反映了Y銀行對借款人的貸前調查不到位,在發放貸款前,沒有嚴格對借款人所提供的資料及時進行核對,及借款人的借款意愿是否真實、是否具備還款能力等進行核實與調查,導致了關注類貸款和不良貸款偏高,增加了Y銀行的信貸風險。

(3)擔保結構不合理

Y銀行貸款擔保結構總體來說方式比較多樣化,但仍以傳統的抵押、質押貸款為主。其中,抵押、質押貸款占比49.51%,說明了Y銀行比較依賴傳統方式規避信貸風險;保證貸款38.77%,比重較高,Y銀行在保證貸款方面特別需要注意對保證人的資信情況進行審查;信用貸款的比重僅占1.21%,該類型的貸款對于銀行來說風險比較大,需要對借款人的經濟效益、經營管理水平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考查,才能進一步降低風險。Y銀行信用貸款占比較低,一方面說明了銀行采取嚴格的信用審批和評級程序,另一方面也說明了Y銀行采取相對保守的態度規避風險。

(三)Y銀行信貸風險管控存在的問題

(1)貸前貸后管理不到位

通過Y銀行的一個真實案例進行分析。案例:借款人吳某某,2016年5月19日在Y銀行辦理網絡個人消費貸款。貸款用途是教育,合同金額10萬,每月等額還款。該客戶在貸款當年9月份開始,一直處于逾期狀態,從未按時還款,經短信提醒、電話催收、發催收函均無效果。最終Y銀行聯系到該客戶的父親,再次送達《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要求客戶歸還全部貸款本息。經過Y銀行多次面談溝通后對方終于承諾還清逾期欠款,并達成后續還款約定。

可以看出,Y銀行對信貸客戶的貸前調查沒有嚴格對借款人所提供的資料的情況及借款人的借款意愿是否真實等進行核實與調查;在貸后管理方面,對于產生逾期的貸款,只是簡單的發放貸款催收通知,沒有針對客戶的特征制定不同的催收方案,導致總體上的催收效果欠佳??傮w而言,Y銀行的貸前和貸后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時候工作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的通過認真、細致的貸前審查和貸后檢查來發現借款客戶的問題,從而防范或者化解信貸管理風險。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信貸管理風險,造成風險潛在的擴大。

(2)缺乏科學的信用分析方法

目前,Y銀行對客戶的信用分析多是采用定性方法而較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造成分析結果的準確度較低甚至不具有參考性。信用風險分析還停留在傳統的比例分析階段。缺乏基于統計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方法的信用風險分析計量工具,例如JP摩根風險矩陣模型、信用矩陣模型、風險賬本(Risk book)模型、對客戶違約風險分析模型等科學定量模型。從而導致銀行對客戶進行信用分析和評級時結果不客觀,增加了銀行信貸風險。

(3)未建立有效的信貸流程風險預警機制

信貸風險預警機制主要是對信貸資金運行流程中發生損失的可能性進行分析、預報,為控制風險提供信號。資金貸款業務流程上要包括:業務受理、調查評價、審批、發放、貸后管理五個階段。流程的主要風險是客戶提供虛假材料,貸款金額、期限、用途和客戶實際情況不符,以及客戶挪用貸款的風險。而Y銀行尚未建立起信貸流程的預警機制,增加了信貸風險發生的概率。

(4)Y銀行工作人員法律知識薄弱

銀行工作人員的法律知識薄弱對銀行信貸風險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部分員工未對抵鉀物、質鉀物的合法性、有效性進行認真審查;二是按照《擔保法》規定必須辦理抵鉀登記的,未按法律規定辦理抵鉀登記,造成抵鉀行為無效;三是變更主合同主要條款、延長主債務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債務人債務數額,未征得保證人書面同意,致使保證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

三、Y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信貸組織結構

重新組織和精簡商業銀行的管理架構。設計“總行-城市分行-縣區支行-營業網點”的四級組織結構。另外設立“重點經濟區域產品服務與管理中心”,加強風險較大的產品和服務的管理。最終建立城商行“縱向壓縮、橫向拉伸”的立體化組織結構。一方面,整合省級分行和地級分行從屬的組織管理關系,把省市級分行的二級垂直管理簡化至一級總行直屬管理的模式。以此來提高城商行業務審批辦理的效率,每項信貸業務的申報審批環節被壓縮了,降低各個層級之間的協調管理和交易成本,有效控制內部操作風險。另一方面,成立“重點經濟區域產品服務與管理中心”,分區域負責提供金融產品創新、流程優化再造和技術性的保障支撐,從而提高應對信貸風險的能力。

(二)完善信貸決策機制

包括完善信貸政策、完善信貸委員會決策機制和完善信貸決策的評價體系三個方面。首先,信貸政策是銀行信貸決策的第一個關鍵環節。完善信貸政策在投向管理方面的制度:明確列出哪些是支持類的,哪些是審慎類的和哪些是退出類的。完善信貸政策在總量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不同行業、不同類別的客戶貸款指標計劃,設定增長上限或壓縮的比例。完善利率水平:采用差別化的利率水平和期限。完善產品管理:劃定不同風險程度的金融產品使用底線。其次,完善信貸委員會決策機制。通過篩選議題、簡化議事規則的方式提高信貸委員會的工作效率。最后,完善信貸決策的評價體系。通過激勵制度、責任與權力對等、收益與風險掛鉤、授予決策人更多的決策權限的方式確保決策高效科學。

(三)完善信貸審批機制

信貸審批程序是整個信貸風險管控的重要一環。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信貸授權、授信機制。根據銀行的資產規模、資產回報率、不良貸款率和客戶的風險評級等指標考慮授權度;針對特色服務產品經營狀況良好、專項業務經驗豐富且不良率低的分行,可以考慮對這些產品適當增加授權權限。另一方面,建立信貸審批責權對等約束機制。明確要求審批人員在辦理信貸審批業務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信貸法律法規和信貸業務操作流程的相關規定,從而保證審批效率和效果;建立審批人員的權力保障機制。讓審批人員享有對審批項目提出包括信貸產品、貸款額度、貸款期限和利率水平等相關意見的權力。確保審批人員對信貸項目做出補充、建議、解釋說明的權力。

(四)完善信貸風險控制機制

第一,完善信貸風險分類控制機制。細化貸款風險分類的定量與定性標準,貸款分類管理實行滾動分類和實時調整制度。第二,建立信貸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貸前風險控制。由總行的風險管理部門制定和發布重點行業、重點客戶和重點產品的風險預警報告。各分行及時與總行風險管理部門對接,反饋信貸風險的相關信息與數據。另外,建立信貸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指標的選取要全面反映信貸風險的基礎數據,例如資本風險狀況、利率風險、市場風險等指標。一旦觸碰這些指標體系的上限將立即啟動風險處理流程。第三,強化信貸業務風險審計檢查機制,保證內審工作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內部審計部門要與信貸經營管理部門職責分離。同時,審計部門要根據信貸的薄弱環節確定審計的范圍、審計重點和方法。第四,依托互聯網技術,建立網絡化風險控制機制,實現信貸風險全過程網絡監測控制,從而有效控制了“人為”的不合規行為,降低信貸風險。

(五)創造信貸文化環境

銀行工作人員要尊重信貸管理制度的權威性,嚴格遵守與執行各項信貸政策及信貸管理的法律法規,在規章制度約束下行使崗位職權。同時,也要提升職業素養,提高金融服務質量。還要強化團隊合作意識,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信貸市場區域化與國際化的程度不斷加深,有時候一筆信貸業務可能需要多家銀行共同完成。這就需要各個銀行之間具備團隊意識,群力群策。此外,銀行要重視對信貸工作人員的培養和激勵。尊重員工勞動與價值創造,優化晉升激勵機制,促使他們在信貸風險方面做到遵守信貸管理制度,積極創新降低銀行信貸風險的途徑與方法。

【參考文獻】

[1]徐文勇.防范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研究[J].經濟師,2014,(7):157-161.

[2]曹國華,劉睿凡,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防控[J].財經科學,2016,(4):22-29.

[3]郭敏.新常態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價值工程,2018,(2):99-100.

猜你喜歡
城市商業銀行經濟新常態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