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上海徐匯區夏衍舊居的革命歷程

2018-07-12 07:57上海市徐匯區土山灣博物館200235
大眾文藝 2018年6期
關鍵詞:夏衍

(上海市徐匯區土山灣博物館 200235)

“1947年8月,夏衍被新加坡當局‘禮送出境’,抵達香港繼續從事統戰工作,直到1949年4月被中央調回北平,準備接管上海事宜。1949年5月27日,夏衍隨軍抵達上海,負責文化新聞和外事工作?!?2016年6月,初夏的上海,夏衍的子女們站在夏衍舊居前合影留念,罔顧四周,他們對這幢花園洋房的感情如此親切。夏衍,這位革命文藝的領軍人物,我國電影先驅,文人出身的官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人是一種奇妙的存在。誠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卻還活著。

此處舊居,又能讓我們尋覓到夏公曾經怎樣的此在以及如今怎樣的存在呢。懷揣著懸念,我們踏入舊居朝西的正門。

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幢英國式風格花園住宅,原門牌號為安亭路41弄19號,現為烏魯木齊南路178號2號樓。建于1932年,建筑占地面積750平方米,假三層磚木結構,紅瓦屋面較為陡峭,南北面皆設有棚式老虎窗,西側和北側設有大煙囪。南面山墻外露木構架,中部為帶有小支托的白色水泥腰線。建筑主入口部分結構略前出,構筑為一個人字坡頂及多重線腳圍合的尖券門洞,門框逐層向內收分,最外層為水泥仿石砌塊,中央做成券心石樣式。外墻處理為淡黃色的水泥拉毛,墻面多布置橫向組合的鋼窗,簡單的水泥窗臺,以勾縫紅磚疊砌為窗邊框裝飾,建筑內部多采用圓拱形門。

夏衍先生1949—1955年曾在此居住。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種工業學校,1920年公費保送到日本留學,1921年入明治專門學校(今九州工業大學)學習。讀書期間,夏衍積極參加社會活動。1919年“五四”期間參加學生運動,后參與創辦進步刊物《浙江新潮》。1927年夏衍回國,加入中國共產黨,并開始從事工人運動及革命文化翻譯工作。1929—1930年間參與籌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任“左聯”主席團成員、執行委員、常務委員。1933年2月任黨領導的電影小組組長。1935年發表短篇小說《泡》,第一次署用“夏衍”筆名。1937年后,在上海、廣州、桂林、香港、重慶等地主編《救亡日報》、《華商報》、《新華日報》等進步報紙。1946年調南京梅園新村中共中央代表團工作。1947年赴新加坡接觸東南亞文化界人士,返港后任中共中央南方分局成員,香港工委委員、書記。1949年4月到北平,后入上海,任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同年9月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

建國后,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上海市文化局局長、上海市文聯主席、上海人民藝術劇院院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影協黨組書記等。夏衍是著名文學家、電影、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中國左翼電影運動的開拓者、組織者,同時在外交、統戰、秘密工作和文化領導工作諸多領域也有杰出的成就。夏衍的一生見證了新文學運動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也見證了中國20世紀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夏衍從1927年入黨,直到1949年5月任命為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管制委員會副主任兼文藝處處長,之間從事地下黨工作多年,沒領到黨一分工資,全家生活來源僅靠稿費。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對黨抱著如此忠貞堅定的信念,懷有如此持久不衰的激情,如此無私忘我的奉獻之情?

1915年9月,夏衍在德清高小校長曹續康先生的推薦下,進入浙江甲種工業學校就讀。校長許炳堃是學校創始人,是夏衍人生道路上的決定性人物。許先生以“實業救國”思想治校,對教育事業懷有抱負。他希望學生“有堅強的體魄,健全的道德,正確的知識,果毅的精神,敏活的動作,嫻熟的技能”,做到戒欺、戒妄、戒虛、戒浮、戒驕、戒侈、戒惰“七戒”。但是,夏衍入校不久就突破校方阻撓,成為“五四”運動的活躍分子。這種自醒自覺與他苦難的早期經歷、改變自身命運的迫切愿望是分不開的。

少年泰興染坊做工的經歷使夏衍從小就接觸底層勞動者,了解他們受奴役剝削的真實生活狀態;因為家道中落,自己窮得一雙防雨的“釘鞋”都買不起,每次會計處墻上張榜公布學生的欠費通知,夏衍就在同學面前壓抑得抬不起頭來。這種處境,迫使他早早思考自己的命運,思考人生的出路問題,“窮,苦,這難道是命中注定的嗎?”仰頭向天的發問,是清醒自覺的開始?!霸诋敃r,我只是對現狀不滿,自己窮,又不想向有錢人低頭,但根本想不出也找不到改變這種現狀的出路,而這本小冊子,才使我想到,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改造社會?!碑斝麚P民主和科學的五四思潮來到身邊,他立即踏上了對光明執著追求的人生之路?!翱戳恕缎虑嗄辍愤@類雜志后,學古文、看舊書的勁頭消失了?!?就這樣,革命的火種在夏衍的心里播下了。窮得交不起學費,創辦《雙十》和《浙江新潮》刊物時,他卻不知從哪兒搞來一塊袁大頭。

甲工畢業,貧窮依然是必須直面的現實,正彷徨不知所往之時,又是這位許校長既往不咎,由學校公費出資,將夏衍送上了日本留學之路。談話中,許校長叮囑他“好好用功,不要再干那些與學業無關的事”,希望他成為一個能夠報效祖國的工業人才。但革命的火苗,卻已經在夏衍的心中熾燒成火焰。留日期間,他的興趣完全轉變到文學與政治上來,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如《進化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923年和日本進步人士一起,偷偷參加群眾示威運動,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實業救國”的念頭漸漸消失了,對于學業,制定了“七十分”方針,努力方向調整到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大方向上來。1927年5月底6月初,他在上海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開始了他在革命道路上驚濤駭浪的人生。

夏衍是黨的革命文藝路線方針的傳播者、貫徹者、執行者,又是革命文學的倡導者、研究者、實踐者。夏衍堅持“文學為政治服務”的主張,文學在他手下的確成為革命的有效手段和有利武器。1930年3月,在夏衍的精心組織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明確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路線。作為左聯的靈魂人物,魯迅對聯盟的綱領是同意的,表明了他晚期政治傾向性的轉變,但同時他也申明:“反正這種性質的文章我是不會做的?!闭沁@種文藝觀的分野使夏衍作為文藝家的人生充滿矛盾和糾結。

夏衍一生的文學藝術創作正是這種文藝觀的實踐。1929年上海藝術劇社成立,夏衍和鄭伯奇、沈西苓等人一起,喊出了“無產階級戲劇”口號,為左翼戲劇家聯盟成立準備了條件。1932年,夏衍進入電影界,以夏衍為代表的左翼電影藝術家,將電影藝術推進到一個全新時代,掀起了中國電影百年的第一個高潮。1933年到1935年,編劇出品了《時代的兒女》、《上海二十四小時》、《風云兒女》等作品。1937年,抗日戰爭打響,夏衍提筆代槍,先后創作了電影《壓歲錢》、《白云故鄉》,戲劇《法西斯細菌》、《上海屋檐下》、《愁城記》等反映抗戰的作品。解放戰爭打響后,夏衍枕戈待旦,筆耕不輟,創作了《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等經典作品。解放后,創作了《祝?!?、《林家鋪子》、《烈火中永生》、《革命家庭》等優秀電影作品。1994年11月,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杰出貢獻的電影藝術家”榮譽稱號。除戲劇、影視之外,還有大量雜文、散文的創作。在回憶錄中,對于自己的文藝創作,他有明確的論定:“現在看來,我寫的東西極大部分是為了配合政治,為政治服務的?!睂ψ约旱膭撟?,夏衍始終抱著謙虛的態度。在晚年創作的文章中,說自己“只是一個文藝園地里的雜工,干了一些碎活”。

人生如夢,滄海桑田。眼前的夏衍舊居,雖說這里已是夏衍在上海的第四處寓所,但也見證了他與徐匯的不解之緣。1984至2012年,上海市政治協商會議徐匯區委員會曾在此辦公。2014年4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6月,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政府和中華書局共同舉辦紀念“夏衍與上?!毕盗谢顒郁摺断难茏允鑫淖窒盗小肥装l儀式,儀式上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張建亞、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陳克倫、新民晚報時任副總編輯嚴建平等專家、學者分別從不同視角介紹了夏衍對上海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作出的卓越貢獻;著名表演藝術家焦晃、左翼研究專家孔海珠、夏衍之女沈寧、夏衍之子沈旦華等嘉賓,則以自己所見所聞、親身經歷,暢所欲言,深切緬懷夏衍這位世紀文化巨人的處世為人、高風亮節。

注釋:

1.《歲月如水流去:夏衍日記》,中華書局,2016:22-31.

2.《歲月如水流去:夏衍日記》,中華書局,2016:22-31.

參考文獻:

[1]夏衍著.《懶尋舊夢錄》(增訂本).中華書局,2016年版.

[2]沈寧,沈旦華編.《歲月如水流去:夏衍日記》,中華書局,2016年版.

[3]沈寧,沈旦華編.《春秋逝去的賢者》,中華書局,2016年版.

[4]夏衍研究會編.《巨匠光華映錢塘:夏衍研究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歡
夏衍
夏衍巧改剃頭詩
夏衍與蔡淑馨:愛如長河,滔滔不息
夏衍與蔡淑馨:愛如長河,滔滔不息
我的爺爺奶奶——夏衍與蔡淑馨
對藝術的尊重
戲里戲外皆傳奇 夏衍北京故居尋跡
夏衍的不敢
交友如聽鐘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不占落魄者的便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