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塔爾寺酥油花的藝術特色

2018-07-12 07:57山西大學030006
大眾文藝 2018年6期
關鍵詞:塔爾寺酥油顏料

(山西大學 030006)

一、酥油花的生態環境及歷史沿革

(一)酥油花的生態環境

被譽為“第二釋伽” 的宗喀巴是黃教(格魯派)的創始人,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南一里的蓮花山坳是宗喀巴大師的出生地,當地的僧眾為了紀念宗喀巴,所以建立了聞名中外的塔爾寺。

塔爾寺高海拔,冰凍期長。在這種特殊的生存環境中,藏族人民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即“酥油”,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食物,在生活中,是接賓待客的必備品;在宗教中,承擔著禮佛的重大任務。

(二)酥油花的歷史沿革

酥油花是如何傳入塔爾寺的呢?關于這方面的資料甚少,現主要的、最具說服力的有兩種。一是吐蕃迎佛說,再是再現勝境說。

1.吐蕃迎佛說

酥油花最早出現在公元7世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去往西藏與松贊干布聯姻,當時文成公主帶了一尊釋迦摩尼等身像去往拉薩。當時正值冬日,藏族人民沒有辦法尋找六貢貢品(供給菩薩的貢品有六色,即花、涂香、圣水、熏香、果品和佛燈。以表示“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中的鮮花,于是用草原上最純凈細膩的酥油制作成五顏六色漂亮的花,以此代替真正的花供奉在佛像前。此后,用酥油塑制酥油花以此來獻佛成為了習俗,各藏傳佛教寺院相繼沿用。

2.再現勝境說

明朝皇帝朱棣統治時期的第七年(公元1409)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在休息中夢見了雪域的香格里拉勝境,到處充滿了美好和吉祥的景象。宗喀巴醒后,十分懷念夢中的場景,于是宗喀巴立即組織藝僧用酥油塑制出夢到的景色,并且在正月十五日這天晚上點亮無數盞明燈供奉于佛前。從此就留下了正月十五展出酥油花的慣例。

以上兩種就是民眾和一般僧人對酥油花起源的解釋。

3.民間派

除了這兩種傳說之外,更有一些學者、專家相信酥油花真正的起源是在民間,他們認為,漢族婦女在做飯揉面時會給自己的孩子捏一兩個小面人,讓孩子們玩耍。而酥油花在藏族、蒙古族以及其他高原民族的產生就像漢族婦女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會用酥油來捏制一些小動物或植物,以此當玩具供小孩子觀賞、玩耍 。酥油又恰是青藏高原最受歡迎的食物,因為其質地細膩柔軟,被廣大藏族同胞認為是最純凈以及美好的食物。所以部分學者認為酥油花初始于民間,逐漸被寺院發展乃至興盛。

《西寧府志》 、《西寧府續志》 、《塔爾寺觀燈二十四韻》都有詳細的記載說,塔爾寺酥油花燈會的形成在明代萬歷時期,在清代達到繁榮鼎盛的狀態,寺院有專門的制作酥油花的機構,藝僧制作工藝境界非凡,隨著歲月的累積,塔爾寺成為酥油花藝術影響最大的寺院。至此已經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

二、酥油花的審美特征

(一)酥油花的原料

酥油,是用牛奶和羊奶不停攪拌之后,把水份與乳汁分離而制成的油脂 ,這種油脂呈凝固的狀態,猶如少女肌膚一般柔軟細膩,溶色性與可塑性便是這種油脂的兩個顯著特征,正因為這樣的兩種特征,才造就了如今青藏高原上盛開的一朵“奇葩”、聞名世界的中華民族文化瑰寶——“酥油花”。

酥油花各色各樣、五彩斑斕顏料從哪里來呢?各色的酥油中摻雜的色彩是在青藏高原大自然中提取出來的。藝僧們認為,在與他們世世代代為伴的大山中提煉出的顏料才是上好的顏料,他們通過采摘各種植物的花粉、葉片,來提煉植物性顏料;一些富裕的居民拿出多年的積蓄,從珠寶販子那里高價買來珍珠、翡翠;家境窘迫但有力氣的人則上山開采孔雀石;自己圈養牛羊的牧民則驅趕自家的牛羊,到本地互換寶石……這些通過各種手段得來的寶石經過工匠們的努力,研磨成了豐富多彩的顏料,這些寶貴的寶石顏料加入到酥油中,再用這些五顏六色的酥油制成美輪美奐的酥油花藝術品 。

(二)酥油花的塑制過程

酥油花的制作過程綜合起來大致分為八部分。一是凈身密悟,這一階段主要是制作題材在大藝僧(掌尺)心中形成的一個階段,是以藏藥凈身后,進入閉關室進行思考。二是向藝僧們敘說自己密悟到的題材內容,每位藝僧領取任務并分工合作。三是材料的準備工作,如酥油的提煉、各種礦物顏料的研制、珠寶的磨制、酥油花制作工具的準備等。四是建酥油花架,根據大藝僧密悟出的大的整體布局,大概確定所要表現事物的位置,用絲麻初步塑造出粗略造型。五是藝僧們投入最多精力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需要表現出整體的人物和場景,這是酥油花群塑整體外形的初步形成。六是為所表現的佛像以及場景加以裝飾,如酥油制作而成的佛珠等裝飾。七是酥油花展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即由大活佛進行最后的檢查,以及在其上灑一些圣水增加它的靈性與佛性,這也就標志著酥油花不同于其它一般意義的工藝品。最后就是將酥油花架隆重的展現在眾人面前,接受全世界各地人民前來觀賞與膜拜。

(三)塔爾寺酥油花的題材內容

酥油花從字面上理解即用酥油制作而成的“花”,其實不然。酥油花題材內容豐富多彩,小到花草樹木,大到山川河流,也有以佛像人物、佛像故事為主題的,在這一題材中有《宗喀巴本傳故事》《蓮花生本傳故事》《釋伽牟尼十二行傳》《釋迦牟尼本生故事》等 。也有奇花異草、山水圖畫、亭臺閣樓以及歷史故事,最有名的當屬《文成公主進藏和親》這一歷史故事。無論哪種題材內容都展示出了塔爾寺酥油花的精美的工藝以及細膩的藝術表現。

(四)塔爾寺酥油花的審美表現

1.象征美好的色彩

塔爾寺是一個藏族文化與漢文化相交叉的一個特殊區域,難免在藝術上會有碰撞,相互影響。由于酥油花藝術吸收了漢族的一些文化,因此,在色彩的使用上,不同于而其他純藏族藝術中的佛像給人一種猙獰的面孔,并運用顏色純度高的色彩,比如大面積的紅、白、紫顏色,還喜歡用大粗線條表現,給人一種鮮艷的視覺沖擊,讓觀賞者感受到有一種無形的威嚴的感覺,所表現的藝術品粗獷,給人一種無形的威懾力。 塔爾寺酥油花藝術整體趨于柔和、細膩,塑制的造型多以紅、黃這兩種顏色為主要顏色,穿插的有一些藍、綠、紫、白等顏色,整體給人一種暖色調,象征著美好,讓人觀看過后倍感溫暖。

2.“不空”的構圖

塔爾寺的酥油花藝術擁有“立體連環畫”之稱,藝僧將一個歷史故事、佛教題材按照時間先后用多場景穿插表現出來,恢宏壯觀,又不失細節在里面。在構圖上主體物吸人眼球,不留空白,主次分明。酥油花這種不留空白的藝術創作恰好與漢文化傳統的山水畫中的留白相反。

3.細膩的做工

而在做工上,更加的細致入微,佛像因坐勢而堆積起的厚厚的衣褶被藝僧們靈巧的手稍加塑造,厚重的衣服就像是失去引力一樣讓人看起來輕如羽毛,仿佛微風吹來,衣服緩緩飄動,給人一種動感,線條優美細膩流暢,經常以金色的細線和華麗的紋飾來裝飾衣服。

4.酥油花的宗教性

塔爾寺酥油花藝術從創作題材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屬于以弘揚佛法為目的,包括酥油花塑制過程中加入的黃、紅、橙宗教理想色彩的礦物顏料,所以難免會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三、總結

酥油花的塑造技法經過藝僧們的一步步探索和發現,以及歲月的積累,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但藝僧們并不止于此,他們追求著更高層次的酥油花的表現技巧,在題材的創新和拓展上也體現了藝僧追求極致的精神。酥油花經過了四百年來的積累與發展,現如今已經眾所周知,名聲遠揚,這與藝僧們精湛的技藝和出眾的才能密不可分。酥油花藝術充分展現了藏族人民對宗教虔誠的態度,對自己故鄉的熱愛,以及對生活的體會,是藏族文化中最珍貴的瑰寶。

參考文獻:

[1]趙宗福.塔爾寺酥油花散論.民族藝術,2000.06.15.

[2]都本玲.“非遺”視野下的塔爾寺酥油花,文化月刊,2015.02.25.

[3]周加才讓.《塔爾寺酥油花燈會民俗傳承 》.

[4]《西寧府志》上曾記載:“月當空,耳邊簫鼓叮咚。彩架間,安排花架,年年花樣不同。放光明,莊嚴爛燦,樓閣玲瓏。怪怪奇奇,形形色色,番僧巧奪天工?!?/p>

[5]《西寧府續志》由青海印刷局出版,責任者是鄧承偉,來維禮。

[6]唐玄奘.《大唐西域記·烏鎩國》:“段食之體,出定便謝,宜以酥油灌注,令得滋潤,然后鼓擊,警悟定心?!?/p>

[7]張鑫.神秘的西藏宗教藝術——酥油花雕塑藝術,民營科技,2011.2.

[8]羅桑開珠.淺析藏傳佛教造像藝術的文化元素及其特征,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3.2:40卷.

[9]縱瑞彬,藏傳佛畫色彩功能管見,西藏藝術研究,2001.2.

猜你喜歡
塔爾寺酥油顏料
酪蛋白對攪打酥油品質特性的研究
打翻了顏料瓶
在顏料中乘風破浪
黑牦牛
跟蹤導練(二)5
踏浪青海湖
塔爾寺之夢
瓜州塔考辨
顏料抹在了臉上
童年的酥油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