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繼承與發揚中開創玉雕新天地

2018-07-12 07:57湖北美術學院430000
大眾文藝 2018年6期
關鍵詞:玉雕玉器玉石

(湖北美術學院 430000)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在古老的歷史文化中,中國的玉文化極具代表東方神韻,每個歷史時期都在玉器上表現著獨特形制以及工藝的魅力。從石器時代宗教崇拜的神圣質樸到春秋戰國造型靈動、富有神韻,手法多樣、工藝精美到唐宋金元時期隨著玉器品種增多,工藝更加嫻熟,造型新穎;明清兩代,宮廷與民間玉器協調發展,呈現出渾厚典雅、精致工巧的盛大氣象。冶玉需要民族文化做底蘊,藝術修養做鋪墊,創造性的發展則要汲取優秀文化的精華。傳統玉雕的繼承發揚與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充分發掘利用工藝的革新

玉雕的藝術形式有著特殊的語言和表現方式,這種特殊的形成是因為需要雕刻極堅硬的玉石材質所用的工具決定的。也正是由于材料特性對運用和加工的制約,才形成其藝術特點。在玉雕工藝,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工藝特點。琢玉藝術的基本語言便是砣痕。玉料硬度極高,古玉在雕琢過程時便留下了作者抒發個人情感的砣輪痕跡,形式多變而蘊涵美感。隨著工具的不斷更新,新材料的不斷嘗試,這一獨特的藝術效果逐漸消失,同樣也啟示我們去探索、創造新的工具藝術視覺美感。

2.工藝流程。流程即是步驟,也是方法。在沒有特殊的工具的前提下,工藝的流程有著合理的工序。

3.雕刻基本技法。觀摩歷史珍藏我們得知,經過歷代的探索嘗試,先輩們已經掌握了豐富全面的雕刻技法,有圓雕、浮雕、陰刻、陽刻、活環鏈子、上花玉器等多種形式技法。隨著西方雕塑觀念的滲入影響,將解剖、重構等觀念意識融和傳統玉雕,豐富玉雕表現的語言,開拓玉雕表現的形式,強化玉雕作品承載的思想。

二、傳承豐富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審美觀念

自古都將玉器納入文化藝術的范疇。例如玉的五德:仁、義、智、勇、潔,把玉的特性都一一對應人的品格和道德。所以我們在欣賞玉器時,不僅著眼于它的物質性、技巧性,更在于它蘊涵的文化性和藝術性。優秀的玉器作品常常能借圖案的設計將作者抒發的心境融入其中,傳達出一種詩情畫意,以達到傳達意境的效果。這著重意境傳達的審美特點是受文人士大夫影響,杜甫在《丹青引贈曹霸將軍》中有講:意匠慘淡經營中。倪瓚在《答張藻仲書》中也有寫道: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在玉器表現手法上有“藏與露”“虛與實”兩種處理方式,體現的是省略不琢與精雕表現的對比。這種處理手法與文人畫重簡的思想觀念是一致的。文人畫中無關的皆可簡,甚至簡到“零”,“零”就是白,既是空,“計白當黑”,空、白是為了“多”,為了“夠”,為了滿足,空白能給人以無盡深遠悠長的感受,似“此時無聲勝有聲”。玉雕中留白、藏、虛與之有同工異曲之妙。例如玉雕作品《寒江獨釣圖》的刻畫,老翁臉部用草帽遮擋,省略了雕琢,船的雕琢半藏半露,作品著重雕琢景色,傳達的就是以詩的表現性、抒情性、寫意性為最高美學追求的文人畫原則。再者玉雕構圖上有“密不透風,疏可跑馬”之說,也是對中國畫理論體系的泊來借用。

畫、玉雖然有共通的審美認同感,但因材質和表現手法的不同,都有著自己獨立的形式和表現語言。在本民族文化審美理念的基礎上,探索適應于玉雕的造型藝術美學具有創造性的意義。

三、借鑒其它工藝美術的表現形式

藝術審美的理念是相通的,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都可以相互借鑒。歷代的玉器同樣滲透其它藝術形式的元素:彩陶的器型、青銅的紋樣、宋瓷的身影、白描的用線,這些都豐富了玉雕的語言,拓展了玉雕的形式,精煉了玉雕的造型。同時文學藝術、戲曲藝術、宗教藝術、民間藝術吉祥觀念的影響擴展了玉雕的題材,玉雕設計的題材變得更加新穎。藝術理念的觸類旁通使得藝術家開始在藝術范圍外下工夫,以得到有益的啟示,獲取創作靈感。唐代草書大家懷素因見公孫氏舞劍,從劍法的變化莫測的動律和節奏中感悟到筆法之意。大藝術家齊白石為畫蝦而養蝦,觀察蝦的形態并寫生,了解蝦的結構和動態,加以藝術概括、加工,創造性的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法國大雕塑家羅丹說:“你要問我從什么地方學來雕刻的?在森林里看樹,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學來的。我到處在學”。所以,對開闊知識的追求、廣闊視野的涉獵、堅實專業功底的鍛煉、淵博文學和藝術修養的培養,都將為玉雕藝術道路的擴展、創新打下堅實的鋪墊。

四、包容兼蓄多樣文化形態

玉,是一個廣義的定義,玉石是地質作用的產物。千種瑪瑙萬種玉,迄今發現的玉石種類繁多,分布地域廣闊,遍及世界很多區域。同時世界其他民族在玉石的使用上,因自身民族文化底蘊的不同,在工藝技巧和表現形式上會賦予著作品不同的精神文化內涵。文化的進步和發展得益于不同形態文化相互的碰撞和交流。在中國玉器的歷史進程中,與各民族、各區域文化的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和交融,使得傳統玉文化得到不斷的發展。著名的乾隆工在玉器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引進的痕都斯坦地區高水平技術造就了清代精美的薄胎器皿。因此在繼承與傳揚傳統優秀文化的同時,亟待創新傳統玉雕工藝,采取多元化的視角,溝通融合其他文明,進而使得傳統工藝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這是中國傳統玉雕文化創新的出路之一。著名國學大師梁啟超曾說過,如何發揚光大中華文化,應是“第一步,要人人存一個尊重愛護本國文化的誠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學問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綜合起來,還拿別人的補助他,叫他起一種化合作用,成了一個新文化系統;第四步,把這新系統往外擴充,叫人類全體都得著他好處?!边@種文化繼承、包容、發揚的思路適同樣應于傳統玉雕文化的發揚與創新。

參考文獻:

[1]袁嘉騏著.《技道縈懷-袁嘉騏琢玉集》.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2]章藻藻,王曉輝編著.《玉石雕刻》.新世紀全國高等院校珠寶首飾設計專業十二五重點規劃教材.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3]陳咸益著.《玉雕技法》.江蘇省美術出版社,1999.

[4]趙永魁,張加勉著.《中國玉石雕刻工藝技術》.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

[5]趙丕成著.《切磋琢磨—玉器》.上??萍冀逃霭嫔?,2007.

猜你喜歡
玉雕玉器玉石
淺談近代玉雕工藝
論玉雕山子工藝
傳統的玉雕與玉雕的傳統
玉,石之美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西漢玉器的鑒定
巨型玉雕長城和中華民族大團結玉雕圖譜揭幕開放儀式掠影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誤區
厚德載物——中國古代玉器展(上)
二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