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今城市趨同化的景觀對策

2018-07-12 11:07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10037
大眾文藝 2018年20期
關鍵詞:城市形象景觀歷史

(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10037)

一、城市形象的趨同化

所謂城市形象即城市在人們眼中的形態以及心中的印象,城市形象的包裝與傳播緊密相連,而近些年來的城市形象的打造以及廣告傳播看似在往個性化的道路上前進,實則在操作的過程中免不了的受一些不可操控的力量的影響,比如國家和地方政策以及操作部門的不專業、管理者側重點不同等,這些都會在個性化城市的打造過程給預想效果打折扣,而包裝與內涵的不相符也給千篇一律的城市形象制造出“掛羊頭賣狗肉”的的尷尬境地。城市景觀是城市形象組成的有機部分,在各城市如火如荼的旅游環境打造過程中,城市景觀的作用不可謂不大,但如何將城市景觀融入城市形象的打造過程中也是我們在當今城市形象包裝時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二、城市形象的重塑

1.打造城市特色景觀

城市的原生形象是特色城市塑造的基礎?!爸厮堋辈皇谴蟮堕煾闹亟ㄅc改造,“重塑”是尊重自然、改造自然。老子的“道法自然”理論強調改造和設計原本就應該是自然而然的。在西方哲學中,自然又有產生、生長、原本該是那樣的含義。如今,城市建設在全國各地開展的如火如荼,城市設計的針對性成了必要,當城市的問題日益顯現,那么如何改造和設計城市就成為設計師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城市建設和治理的方向就是環保的、便捷的,時尚的,那么城市景觀設計就必須是生態的、綠色的,城市與自然是和諧共生的。中國人居環境的建設一直在與時俱進,但也有不變之處.那就是與自然環境比鄰而居,將山河湖海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起居心理上,是中國人城市建設的傳統,而這些傳統不應該被拋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景觀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自然地、原生的、還是寄托著人們的情感的,人們總是將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以及道德情操相聯系,這些情感衍生到景觀造景方向自然會被賦予不同于西方造景術的人情意味,而在對美的欣賞上,這些中國傳統的思想和造園手法也走進了如今人們的審美感覺中。不管是城市規劃還是造園布景,這些手法都是及其常見的。例如在在景觀場景中,設計師們也更加喜歡運用梅蘭竹菊造景,在景觀節點的起名上,如聽雨軒、暢春園、蘭苑等都是寄寓著人們的審美和道德趣味。當然,它們也代表并傳播著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景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現如今,在建設和設計的過程當中,由于話語權一般都是在政府部門的手里,設計手段也是要上下全面的各級統籌,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設計的產生和落地,經濟問題成了各方的絆腳石,除此之外,還有政策等各方面不同的原因,而恰恰是這些建設和改造主動權的擁有者,造成了專業與話語權不對等的矛盾問題。從城市建設與景觀設計的方面,自然遠遠不是政府業績的開辟場,而是特色的自然、自然的特色,是居民可參與的野趣,同時也是外來者的愜意。在城市里,自然指標也不應該只是城市的硬性規定,而是真正可以體驗、可以進入的有機組成部分。當然,這也有可能造成不經濟的環境改造現象的出現,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這種改造應是遠遠低于指標的放出與完成,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節省不必要的環節和財政支出。

不過,自然的景觀依然滿足不了特色景觀的要求,具有特色的景觀并不是單獨存在的,它是依托于城市的形象定位與城市歷史文化而構建的,這種構建不是單一模塊化的搭建,而是在滿足以上要求的同時,還要符合藝術審美情趣和現代人的功能需要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只有在此基礎上,城市景觀才具備生命力和影響力,打下城市文化的烙印。

2.豐厚城市歷史文化

具有特色的城市該是具有創意的城市,同時也該是飽含著城市歷史韻味的城市。如今,建設理念的指導性作用越來越重要,“人文城市”理論的提出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再生、城市包裝宣傳的設計以及城市歷史文化遺跡的再利用和城市公共空間的營造設計提出了寶貴的探索性意見。自上個世紀以來,隨著城市發展建設水平的提升,我國城市文化遺產和歷史遺跡的保護也越來越得到重視,這種現象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性,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城市發展方向的轉變,也提升了城市在保護和修繕城市遺跡、文化遺存的積極性,說到底是國民整體知識素養的提高,這在客觀上受到了國外的一些城市建設思想的影響,同時也構成了國內外的兩個轉變既構成了當今新型城鎮化視野下考察城市文化遺產保護新特征的文化語境,又成為解釋當下遺產傳承保護、城市品牌形象建設路徑的契機1。

城市的歷史文化體現在城市中的方方面面, 對于城市而言,城市景觀是歷史的承載者,某種意義上講,城市景觀就是歷史景觀。城市的功能相當于容器,歷史生出了城市,相反,城市也承載著歷史。如果沒有城市,那么很多歷史將無處安放,同時,城市也在不斷的建設和發展之中豐厚了歷史,城市與歷史二者本身存在著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城市景觀更新換代、古今輝映,這本身就是歷史的一種符號化和實體化的表現2。特別是一些古城,拿洛陽來說,其本身就是一件歷史文物,是研究人類階段性歷史的完善的標本,它承載著洛陽這一城市形象的一部分,但是在城市更新換代的過程當中,歷史將如何保留或者延續,我們也應該從景觀設計和構造的方面著手來解決這一問題3,就如文章開頭所言,一個城市雖然有物可言,但如何言物、用什么樣的方式言物才不至于“掛羊頭賣狗肉”,這是在依托一個城市歷史文化的基礎下我們要做的事。

3.城市是居民的城市

城市是人居住和聚集的場所,人們在自然環境中選擇場所,并根據自己生存和生活需要建造建筑和景觀,這就造就了城市。城市說到底是人生活的場所,所以,城市的發展和建造是為人所服務的,所以,城市建設最重要的是滿足人的生活需求,包括生存以及審美的需要,并且構建適宜人發展的場所,這在城市形象的構架過程中及其重要,一個城市的形象并不單單指外部景觀的搭建和設計,還有其城市居民風情面貌的呈現,這樣的城市將會更加具有人文氣息,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態在城市發展當中起著最基礎的作用,同時也對城市形象的展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近年來,宜居小城市的說法日益盛行,媒體上報道著全國幸福指數高低的城市排行榜,這些都在無形之中增添了一個城市的魅力,同時也增加了一個城市的軟實力。

那么,在城市景觀的構造中除了要滿足符合城市特色之外,居民的參與性也是景觀構造的一部分,這其中包括居民對自己居住場所景觀的發言權,以及根據城市居民活動因地制宜的景觀設計。當地居民的面貌與心理感知造就了地域的特殊性,人對地方景觀的感知包括對氣候、季節色彩、歷史、土地利用、建筑等方而的感知,這種感知也會受時間、空間、社會文化等因素影響有所差異。4洛陽市因為其旅游資源的豐富性,文化深厚且又是全國文明城市,宜居旅游名城的頭銜必然造就其景觀設計的獨特性,再加上洛陽牡丹文明天下,那么由其帶來的城市活動如一年一度的“牡丹文化節”就催生出了各個以牡丹為主題的公園,這就是景觀的獨特性,而這又是由城市居民以及旅游產業帶來的景觀現象,所以,在城市形象的設計和包裝過程中,這一點的考量及其重要。

三、城市景觀串聯城市脈絡

1.特色化城市景觀豐厚城市形象

對于人們而言,一個城市的形象的獲取并不單純靠政府的包裝和宣傳,也不在一個城市多少地標性建筑,人們對于城市形象的獲取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其自身的觀感體驗,這種觀感即是城市面貌的呈現,而城市的面貌又包括城市的街道綠化、建筑、人文關懷、居民的生活面貌、歷史積淀、自然地理環境等等。所以,城市的形象是由多個方面組成的有機整體,城市景觀就是其最大、最直觀的一個部分,再者,城市景觀形象特色作為一個城市景觀發展的驅動力,既是城市景觀長遠發展的坐標,支撐整個城市景觀生存、競爭、變化,也是城市景觀區別于其他城市的魅力所在。優質的城市景觀形象特色能增強城市的識別性和記憶性,提高城市知名度,突出城市的魅力5。由此可見,特色城市景觀對于推動城市特色城市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2.城市文化的傳承打造城市精神

城市在歷史傳承中前進,而左右其發展的則是其中的居民,人是文化的締造者和傳播者,也是一個場所精神的傳承者,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村落,居民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打磨出適合場所、適合其中居民的精神,而這在城市當中,就表現為城市精神。城市景觀的深層蘊含著一種城市精神,附著在形體、觀念、思維之上,包含著市民的集體記憶,勾勒出對未來的想象,表現出社會凝聚力。6城市在發展中不斷毀滅、重建、復制、升級,這個過程受多方面的影響,包括政府法規政策、經濟發展情況、居民文化變遷等等,但是在這些發展的過程當中,一個城市總會有只屬于它的獨特的城市烙印,它包含不同時代的歷史文化以及城市風貌,如洛陽市被譽為“九朝古都,歷史名城”,這塊土地上見證了不止九個朝代的興衰,而每個朝代自有其獨特的風情風貌。大唐盛世,它是舉國來朝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建國初期,它又是風風火火的拖拉機產地;如今,它成了旅游小城、宜居之地。時代和當時的居民們賦予了它獨特的城市風貌和人文氣質,它也在其發展和變遷中融合與演變成獨特的城市形象。而由此,城市精神反哺城市景觀,城市景觀又是其精神的外在表現形式,并且,城市也借用其景觀傳承著一代又一代的文化與歷史,展現著其獨特的城市風貌與形象。

四、結語

在城市化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城市形象的個性化對于提升一個城市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將居民、游客與城市生態形成親密互動,并使其能與歷史文化產生對話,是塑造和豐滿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礎上,城市場所形象的個性化塑造應當包括其政府的執行力與政策普及、城市歷史人文的外在展現、城市景觀的合理化設計等,這些在完成城市公共空間的建造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城市之美也在建造過程中向外界傳遞著獨特的精神特質??傊?,為了避免城市趨同化問題的顯現,城市景觀的設計要著重把握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文脈,構建個性合理的場所精神,積極推動城市建設的優化升級,圍繞城市形象的個性化打造提升城市魅力,并且在城市精神的培育上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傳播力。

注釋:

1.孔鐸.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新特征與城市形象塑造[J].中國國情國力,2017(12):17-19.

2.羅彬彬.城市文化傳承策略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7,32(04):38-41.

3.羅彬彬.城市形象美學建設策略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34(09):148-153.

4.丁山,吳冬蕾,曹磊.城市景觀設計中的地方感知研究[J].藝術百家,2015,31(06):113-117.

5.李光耀. 基于CIS理論的城市景觀形象特色營造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15.

6.湯箬梅.景觀媒介與城市形象傳播——以南京青奧城市景觀為例[J].新聞傳播,2014(15):6-7+9.

猜你喜歡
城市形象景觀歷史
新媒體傳播下地鐵廣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構
蒙古族傳統紋樣對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義
景觀別墅
布賴滕巴赫景觀酒店48°Nord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景觀平面圖》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策略研究
微電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與傳播策略研究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