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研究

2018-07-12 07:57鄭州師范學院475000
大眾文藝 2018年6期
關鍵詞:格局聲樂民族

(鄭州師范學院 475000)

民族聲樂文化蘊藏著國家民族化,體現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發展歷程,它的形成是依靠各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是民族人民情感的豐富體現,也是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隨著文化形式不斷多元化。民族聲樂在傳播和教育中也受之影響,它在迎合世界文化發展趨勢同時,也不斷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使之表現的更加豐富多彩,同時也堅持著固有的民族文化理念。因此,多元文化格局中民族聲樂教育不僅是一種新的教育方式,也是文化特點新的轉變,在保證民族聲樂教育過程多元化同時,也要從不同角度闡述民族文化特點和文化理念,保證民族聲樂教育固有發展特點,也要同現代化教學方式相結合,推動聲樂教學事業發展。

一、淺談民族聲樂教育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東方文明古國,它隨著歷史長河讓各民族人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國民族聲樂藝術便是其中光輝的精神財富之一。在我國聲樂藝術主要包括傳統的戲曲演唱、曲藝說唱和民間的民歌演唱三大類民族演唱藝術,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劇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演唱等,形式繁多,風格迥異,也有人對民族聲樂總結為民族唱法。隨著我國中華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備受重視,民族聲樂也走向課堂,成為藝術宣講的教育形式之一。通過民族聲樂教育可以讓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發展歷程,有著更新、更高的認識,同樣也將民族聲樂發揚光大。它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各民族語言文化和各民族風俗的表達,也在傳播過程中表達民族聲樂風格的地域性的共同點,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地域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質和共同審美情趣,在為民族聲樂教育的宣講提供了基礎和教育意義。

二、多元化格局中民族聲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1.缺乏傳統音樂理論的融合

民族聲樂文化起源于各民族文化和風俗民情,通過對各民族的文化深入理解,方可感受民族聲樂的真正意義。然而,在多元格局下的民族聲樂教育過于注重追求新的教學理念,脫離了傳統的音樂理念學習,無法將傳統音樂教學理念融入日新月異發展的教學模式中,讓學生對傳統的民族聲樂缺乏理解,也無法體會到真正的民族聲樂知識內涵。與此同時,多元化格局下的教學模式不斷豐富和多樣化,讓學生脫離了地方民俗風情對民族聲樂的影響,也縮短了、減少了傳統民族文化學習,縮小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讓民族聲樂在多樣化格局變化下逐漸單一化。

2.師資力量不足

在民族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尤其重要,它是傳播教學文化的源頭,也是重要傳播者。然而,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學者對民族聲樂文化認識不足,無法從根本上理解和詮釋民族聲樂文化的真正意義,學生在授業過程中也無法體會到教學者對民族文化的傳遞,也無法體會到民族聲樂教育意義。

3.注重西方文化傳播

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民族聲樂教育模式受西方教學模式熏染,讓教學過程中喪失了傳統的民族文化傳播意義,過多注重西方文化傳播。中國由56個民族組成,由許多地方語言和民族文化構成了民族意義打國家,但在多元文化影響下,讓民族聲樂教育喪失了傳統文化性、民族性和地方性,無法體現民族聲樂教育的特點和開展意義。

4.人才培養模式不科學

在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國家,會體現出56個民族的民族聲樂唱腔和體現手法,民族聲樂文化也存在著明顯區別和差異。通過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培養也是教學目的之一,然而,在現今教學模式和教學體系中,教學者沒有對學生的個人風格和民族風格進行重視和逐一培養,導致人才培養過于單一,缺乏各自民族特色。

5.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意識

雖然民族聲樂教育教學體系核心圍繞傳統文化開展,但在多元文化格局發展下,也應與時俱進,在新時代下尋求其中的不足,保證新鮮元素注入,推動民族聲樂教育走向世界前端。然而,在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許多教學者堅持固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意識,導致學生對民族聲樂教育內容理解停留在原有的意識和教學理念當中。此類現象不僅導致學生的創新意識較差,也影響了學生創新思維理解/

三、多元文化格局中民族聲樂教育改革措施

1.改變教育理念

面對多元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民族聲樂教育應堅持自有民族文化特點發展同時,也要引進西方各國的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應培養學生多元演唱風格,了解民族音樂文化,培養綜合性的民族音樂人才,讓學生自我深刻理解傳統民族文化融入教學中的意義同時,也要響應西方教學理念帶來的意義。此外,教學者應幫助學生轉變演唱理論體系,深刻體驗民族性音樂文化特點是,也要弘揚各國和各民族藝術文化。

2.打造多元化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可通過PPT、教學視頻等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生動圖片和視頻去體會其中民族文化意義,從中理解民族文化對民族聲樂影響和意義。為更好的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教學氛圍,教學者可根據授課內容,以情景方式詮釋教學內容的背景和民族文化,讓學生身臨其境更好的體會民族聲樂的特點和文化意義,也讓學生在放松的教學氛圍中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3.創新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

加強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是提高民族聲樂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聲樂教育水平的表現形式。首先,民族聲樂教育課程的設置決定了教師的教學側重點,也決定了學生對民族聲樂教育的認知度。因此,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應堅持民族聲樂文化培養,重視民族性課程設置,培養學生民族文化意識。同時,要堅持多樣化形式的教學,讓學生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擴寬自身的視野和對民族聲樂理解,提高對民族聲樂文化認識,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和對聲樂能力的掌握。

4.提高教學者綜合素質

隨著民族聲樂教育水平的提高,各大院校對教學者教學綜合素質培養也高度重視。在多元文化格局發展下的民族聲樂教學者,不僅擁有民族文化素養,也要具備多元文化素養以及民族聲樂教育的專業素養等。首先,需要教學者對傳統民族聲樂文化有著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并深刻體會多元文化格局下民族聲樂文化發展趨勢和方向,將兩者融合制定適應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案。其次,教學者在學習過程中也要學習其他國家的民族文化,本著堅持傳統民族文化理念同時,也要讓學生對其他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看,加強與世界聲樂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學者的綜合素質培養不僅是教學者音樂能力和教學能力的表現,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個人風格培養的表現因素。

5.豐富教學模式

可由傳統的一對一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小組形式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與教學者間的交流。同時,在課堂上也可讓學生對于自己的想法理解各抒己見,對教學內容分享各自的心得和體會。不僅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加強了學生間的交流,也讓教學者發現教學模式不足,積極改正,使其教學模式更加豐富、多樣化。

四、結語

民族聲樂文化也在多元文化格局影響下,不斷多元化、世界化,但在教育過程中依舊堅持民族聲樂文化固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特點,保持與世界格局與時俱進同時,也要保證民族聲樂文化的發展特點。雖然民族聲樂文化在教育過程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發展,定會在其他藝術形式中彌補其中不足,改善課程教育模式、提高師資力量綜合素質、注重人才培養等等,保證了教學模式的創新,提高了學生學習水平,也提高了民族聲樂教學者的綜合素質,促進民族藝術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喻藍.論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J].大眾文藝,2016(21):234.

[2]胡水靜.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J].戲劇之家,2016(20):178-179.

[3]劉瑾怡.基于多元文化格局探討民族聲樂教育發展[J].藝術研究,2015(04):146-147.

[4]劉洋.論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J].大眾文藝,2015(15):225-226.

[5]吳迪.淺析多元文化格局在民族聲樂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音樂時空,2015(14):164-165.

[6]王英.基于多元文化的民族聲樂教育課程革新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8(11):165-166.

猜你喜歡
格局聲樂民族
演唱中國聲樂作品的責任與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聲樂活動考述
第1-3屆冬季青年奧運會競技格局分析
構建新發展格局,農村大有作為
“秦嶺之巔”真的高不可攀?——不,關鍵在于思維融入“大格局”
于潮流 問格局——FCTA的2019雕鐫時尚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聲樂診療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