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渾身板”舞蹈形態進入高校民族民間舞蹈課程初探

2018-07-12 07:57山西大學音樂學院030000
大眾文藝 2018年6期
關鍵詞:動律民間舞渾身

(山西大學音樂學院 030000)

當今,科技全球化的高速發展,加快了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關注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民間文化藝術,在時代洪流中漸漸淡去,如果,我們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它們將很快被人們所遺忘。

翼城“渾身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之一,具有特殊的藝術魅力,將其引入高校民族民間舞蹈課堂,納入校本課程內容的一部分,不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更對于發展地區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特色教學,具有特殊價值。

二零一四年之前,我校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上,也于大多數地方兄弟院校一樣,沿用北京舞蹈學院和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的教材與教法。二零一四年之后,為發揚山西本土的舞蹈特色,我系開展了一系列山西民間舞到的轉型研究工作。不僅在學術上對山西民間舞蹈的源流、形態、特點、風格、傳承和發展,進行了論文和課題的闡述和總結,同時,也促進山西民間舞出現在高校的舞蹈課堂中,在實現地方高校民族民間舞特色教學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一、 山西翼城“渾身板”舞蹈形態分析

1.體態特征

體態可分為靜止造型和流動過程。山西翼城渾身板的基本體態為:上身挺胸立腰,前傾45度或后仰45度,腿部大八字步站立或深蹲。挺拔的姿態,目視前方,表情自然,面帶微笑,展現出樂觀豁達的風貌。

不同民族民間舞蹈之所以形成各具特色的體態,與他們的生活環境和勞動形態密不可分。山西翼城渾身板的體態特征,受農耕文化的影響,舞蹈體態中蘊含了黃土地先民辛勤勞作的身影。

山西是我國農耕發展較早的地區。長久的耕種,三晉人民對黃土地產生了濃烈的依賴之情。翼城渾身板中雙腿大八字位站立和90度曲膝基本體態,就是表現了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三晉先民,用自己的雙腳堅實有力的踩踏住黃土,在高原上生產勞動的姿態。而上身的前傾后仰,表現了三晉婦女,在田間向插秧,向前彎曲身體的辛勞,向后舒展頸骨的動作。

對山西翼城渾身板舞蹈形態進行解讀,讓我們看到了一幅幅生動的,辛勤耕耘在黃土高原上老百姓們生活最真實的畫面?!皽喩戆濉钡幕倔w態,正是農耕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表現。

2.動律特點

山西翼城渾身板的動作較少,但具有特殊的藝術風格。舞蹈動作有模仿動物的象形動作,也有手上的快速擊打,穗花飛舞的抒情動作。但是,構成舞蹈動作和形成風格特點的就是舞蹈的基本動律。山西翼城渾身板的基本動律是由降低重心的腿部屈伸動律和手臂擊打身體的順勢擊打動律構成。翼城渾身板基本動律特點是通過腿部的“踏地、跳轉、顫膝”,帶動上身的“彎腰、橫擰、翻轉”。

重心降低的屈伸動律,通過“沉”來表現。由膝部的上下運動,引發腿部的踩踏、吸起、跳轉等外部動態,其中動律的呈現并不是重點,但從整體表現出沉穩、強健、淳樸、豪爽的風貌。由于動作和情緒不斷變化,雙膝在微微彎曲的形態下,配合檀板的花哨打法,時而重拍在下,時而連續顫動,時而前仰后合,時而吸翻擰轉,高低前后的轉換直接,中間過程少,這樣幅度大的動作,表現出了翼城人民風趣、幽默、歡快、奔騰的情感。

3.步伐特性

山西人民的雙腿很結實。他們日復一日的耕種勞作,加強了腿部力量。黃土高原氣候多變,遇到黃沙飛舞時,靠著這雙扎實有力的雙腿,在這片土地上深深的扎下了根。

翼城渾身板舞蹈中,依靠步伐的矯健有力、沉穩扎實,才能保證上身動作的大幅度彎曲,實現檀板在身體的四面八方如花般飛舞的景象。最有代表性的朝天絞踏步步伐,保持直立姿態,雙腿輪流一拍一步地用力跺地,抬踏落地一步呈弓箭式姿態;雙剪翅的步伐,保持膝部的顫動,一腳支撐重心,單腿側旁吸起,勾腳呈90度彎曲,體態從直立變成傾倒。遍地雷的腿部動作比較豐富,腳下弓箭步拉開,保持2拍,擰轉換成馬步,一拍一擊,擰身轉換舞姿,隨著情緒的遞增,單腳跳起落地呈馬步,并且在馬步基礎上,顫膝移動重心,變換馬步方位。只有深深扎根在黃土地高原上的人們,才能創造如此有力且富有彈性的步伐。

4.多變擊打

山西翼城的渾身板:“上身花哨,下身沉穩,踏步有聲,眼隨板走,穗花飛舞?!彼牖w舞中的穗指的是檀板下方手握部位處,系在此處的綢布,留出3-5公分的長穗。靈巧多變的檀板擊打法是翼城渾身板舞蹈鮮明的特色之一。檀板擊打時,常為一拍一擊,擊打身體多處部位,形成了圍繞身體飛舞的穗花,同時也產生了豐富的擊打動作。

以遍地雷為例,總共為28個小節,其中,6個八拍,每個小節都有擊打,且擊打部位各不相同,從下至上,小腿擊打至胯部,從左至右,轉著身體腰部、肩部、臂部進行擊打。再加上方位的變化,身體舞姿造型的轉變,顯現出靈活多變的姿態美。特別在集體表演時,更顯得氣勢磅礴、宏偉壯觀。

初步分析山西翼城渾身板,歸納總結出這種舞蹈的基本動律、基本形態和動態特征,運用民間舞組合編排技法,將這些具有山西地方特色的動態文化符號,依托課堂組合的表現形式,把握舞蹈訓練的核心理念,將渾身板民間藝術形式引進高校民族民間舞課堂。

筆者所在的是一所綜合類大學,學生大多數來自各地方高中,并沒有進行過系統的舞蹈學習,除了極少數學生在興趣班和校藝術團參加舞蹈學習之外,許多人都是步入高中后,經過短期訓練,才考入大學的。這些學生受訓時間短,表現力弱,模仿力差,基本處在舞蹈學習的初級階段。面對這樣的學生開展高校民間舞特色教學,不是易事,因此,我們可以縱向切入,從上至下的思考,民俗藝術形態進入高校課堂中的路徑和方法。

二、渾身板進入高校民族民間舞課程

(一)多元化課程目標

地處華北西部的高校,生源條件的不容樂觀,單一的課程目標,不僅不能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掌握某種風格性舞蹈,反而會使學生對舞蹈學習產生畏懼的心里。此時,我們更清晰的認識到,這是由于我們過高的制定了課程目標,而導致的結果。所以,我認為地方高校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該關注面,從多元化角度提出,不僅包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目標,更應該關注綜合能力的培養。

1.基礎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和了解翼城渾身板的基本動態、動律、基本手位、基本步伐和常見的檀板擊打表演形式,讓學生掌握渾身板的舞蹈形態和舞蹈組合,也就是掌握了舞蹈動作的源與流。

引導學生學習翼城渾身板獨特的風格特點及形成原因,領會翼城渾身板深厚文化內涵,還有這些藝術形態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系。幫助學生在情感上升華,再將這種感悟,帶入渾身板舞蹈組合的表演中。

2.能力培養目標

模仿力和感受力是高校舞蹈學生應具備的舞蹈學習基本能力。經過舞蹈中專學習考入大學的學生,以上四項能力已經得到較好的鍛煉。但是對于沒有上過中專的學生來說,這些能力的欠缺,就是她們在班級表現平平的原因。所以,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中,能力目標的培養是解決舞蹈學習的根本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和感受能力,可以從翼城渾身板的基本體態、動律入手,引導學生在學習單一元素動作時,感受和學習老師身上體現的風格韻味,積累感性經驗,也為提高舞蹈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方法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山西翼城渾身板引入高校民族民間舞課程,其對象是舞蹈學習水平不齊,能力較弱的學生。因此,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課時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2.示范講解

舞蹈本身具有強烈的直觀特征,學習舞蹈就要從外部形態入手。而民族民間舞又滲透著文化內涵和民族性。因此,示范講解教學法是民族民間舞教學的主要方法。教學以教師傳授,學生體驗為主,既有理論講解,又有實踐感知。通過動作示范,教師將翼城渾身板的舞蹈特點和風格韻味直觀地展現給學生;通過講解,把動作的規范、要領和風格韻味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知其然,奕知其所以然。

雖然,山西翼城渾身板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象之一,但是,隨著社會化進程的加速,民俗文化不被關注,翼城渾身板也越來越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研究翼城渾身板,將民俗藝術形態引入高校課堂,對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當然這項工程浩大,不能朝夕而成,作為戰斗在一線的民族民間舞教師,我將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實踐,使之更加完善,為家鄉民間舞傳承和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李雪玲.《通過“渾身板”和“筷子舞”的比較看前者的發展策略》.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

[2]楊熔博.《山西翼城渾身板傳承的調查與研究》.廣西師范大學,2017.

[3]楊冰載.《論山西翼城渾身板》.《黃河之聲》,2013年1期.

猜你喜歡
動律民間舞渾身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課程中推廣的思考
民族民間舞的藝術特點與情感表現探究
淺談動律在舞蹈作品《擺手女兒家》中的體現
心生裂紋
古往今來新疆錫伯族民間舞的典型變化初探
評《Smoke》
中國民間舞教學中情感的重要性
淺析膠州秧歌的藝術特征
“繪”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