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地理角度漫談世界杯足球賽

2018-07-12 08:44張維堂
地理教育 2018年6期
關鍵詞:南美世界杯非洲

張維堂

摘要:從地理視角,分析世界足壇熱點現象,探秘足球運動背后深層次機理;解析世界足球三大流派,預測世界杯桂冠花落誰家。

關鍵詞:地理角度;世界杯;流派;脫亞入歐

第21屆世界杯足球賽將于2018年6月14日在俄羅斯開幕。足球熱浪即將席卷全球。從地理學的視角觀察世界杯,足球的世界也離不開地理。

一、減少熬夜看球賽——消弭時差惹的禍

俄羅斯國土東西跨經度為170°,共有11個時區。從2010年開始,全國的時區數由11個調整為9個。承辦世界杯比賽的城市分布在從東二區(加里寧格勒)至東五區(葉卡捷琳堡)的范圍內。球迷朋友去俄羅斯旅游,看世界杯,要經常調整時鐘。

以首都莫斯科為例,該城市使用東三區區時,而中國使用北京時間,即東八區區時。莫斯科承辦的世界杯揭幕戰開球時間是6月14日18時,中國球迷看電視直播的時間將是6月14日23︰00。

考慮到世界杯在全球的商業推廣,以及兼顧各大洲球迷通過電視及網絡在適宜時間段觀賽的權益。國際足聯對比賽開球時間做了非常人性化的調整,比賽分別在北京時間18︰00、20︰00、21︰00、22︰00、23︰00、0︰00、2︰00、3︰00共計8個時間點開球。作一個統計(如圖1),相比于以往歷屆世界杯,大部分的比賽中國球迷無需熬夜觀看。

二、選擇舉辦城市——多因素綜合考量

俄羅斯地跨亞歐兩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以烏拉爾山為界,俄羅斯領土的大部分都位于亞洲,但它傳統上是一個歐洲國家。屬于歐洲的部分,經濟發達程度大大超過亞洲部分。2018年的世界杯一共在俄羅斯的11個城市舉行,它們分別是莫斯科、圣彼得堡、加里寧格勒、伏爾加格勒、喀山、下諾夫哥羅德、薩馬拉、薩蘭斯克、羅斯托夫、索契、葉卡捷琳堡(如圖2)。

觀察圖2,大家會驚奇地發現,這11個城市全部位于俄羅斯西部歐洲部分(烏拉爾山是亞歐兩大洲的分界線)。東部的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海參崴等大城市統統與世界杯無緣。這主要是因為俄羅斯的領土太大,即使從伊爾庫茨克飛到莫斯科最快也要七小時,更不用說從海參崴飛過去了。

11個城市中加里寧格勒位于俄羅斯的最西邊,與其它地區相比有獨特的地理狀況。葉卡捷琳堡是最東邊的一個城市,恰好位于烏拉爾山麓。按國民經濟綜合指標及商貿流通領域,它是俄羅斯第三大城市,僅次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莫斯科是首都,也是第一大城市,旅游景點繁多。圣彼得堡、喀山與莫斯科一同被評為俄羅斯三大A級歷史文化名城。下諾夫哥羅德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工業發達,是偉大作家高爾基的故鄉。伏爾加格勒,1961年之前的名字是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索契是黑海之濱的療養勝地,氣候宜人。羅斯托夫位于頓河河畔,16~17世紀是俄羅斯最富有的城市。薩馬拉是蘇聯二戰時的陪都。薩蘭斯克是俄羅斯莫爾多瓦共和國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唯一的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城市。

承辦世界杯的比賽,首先需要規范專業的足球場館,能夠容納觀眾數量至少在40 000人以上。上述11個城市的12個足球場館均經過國際足聯的數輪評估和驗收,符合舉辦世界杯比賽的要求。由上述分析可知,能夠承辦世界杯比賽的城市均是經濟發達,歷史文化悠久,人口眾多,基礎設施完善的大中城市。

三、歐洲稱王——經濟全球化必然

從1930年的首屆世界杯開始,至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南美球隊共6次奪冠,歐洲5次折桂,雙方平分秋色。而從1982年以來的9屆世界杯來自歐洲的球隊6次奪冠,南美只有3次,奪冠天平明顯向歐洲傾斜。在俱樂部層面,2005—2017的十三屆世俱杯,歐洲球隊10次問鼎,而南美球隊只有3次奪冠。世界足球的發展不平衡趨勢愈加明顯。至于中北美、非洲、大洋洲、亞洲球隊,1982年以來的世界杯只有韓國在2002年利用本土作戰的機會打入過四強。究其根本原因,八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浪潮難辭其咎。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商品、技術、信息、服務、貨幣、人員、資金、管理經驗等生產要素跨國跨地區的流動使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一個緊密聯系的整體。歐洲國家利用自身發達的經濟、成熟的聯賽運營機制,深厚的足球文化底蘊,匯聚了全世界絕大部分當打之年的球星,聯賽的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它各大洲。高水平的聯賽造就高水平的球員,國家隊水平也是水漲船高。五大聯賽國家德國隊、法國隊、西班牙隊等球隊在近幾屆世界杯的成績總體較好。此外,歐洲各大超級俱樂部還利用遍布全球的球探體系,在南美和非洲等地瘋狂“薅羊毛”,將大批有天賦的少年球星帶至歐洲培養??傊?,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最終結果是歐洲足球一枝獨秀,中北美、亞洲、大洋洲裹足不前,南美洲和非洲地區足球水平日漸衰落。

四、非洲衰落——人口遷移負影響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喀麥隆、尼日利亞等國在世界杯、奧運會的驚艷表現讓人們對非洲勢力充滿期待。很多球迷相信,假以時日非洲足球一定能夠成為歐洲、南美之外的世界足球板塊的第三極。但近年來,非洲國家足球反而有沒落趨勢,在近幾屆世界杯上的成績也是高開低走,令人大跌眼鏡。究其原因,非洲國家雖然有豐富的足球人才資源,但是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導致投入到青訓的資金極少,甚至出現2014年世界杯上尼日利亞欠薪罷訓的鬧劇。經濟的不景氣,俱樂部也難以留住高水平球員。導致非洲足球衰落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遷移。從地理位置思考,非洲北部和歐洲只隔一個地中海,距離近,移民成本低。非洲大部分國家二戰前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語言文化交流方便。由于財政緊張、資金困乏,非洲足球管理和發展極為混亂。很多在足球上有天賦的孩子選擇遠渡重洋,加入歐洲國家國籍。這樣造成非洲足球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歐洲很多國家允許雙國籍和多國籍制度,以利于把非洲及其它地區好的年輕球員招入自己的國家隊。比如法國有很多黑人球員,齊達內是阿爾及利亞裔、維埃拉是塞內加爾裔。葡萄牙的著名球星尤西比奧祖籍是莫桑比克,納尼就出生在佛得角。

五、流派與風格——一方水土一方情

世界足壇流派眾多,本文只介紹最具觀賞性的三大派別,并且嘗試從地理學觀點探究流派風格形成背后的因素(如圖3)。它們是歐洲力量派、南美技術派和歐洲拉丁派。其中,歐洲力量派與歐洲拉丁派大致以阿爾卑斯——喀爾巴阡山一線為界。

歐洲力量派,主要分布在阿爾卑斯——喀爾巴阡山一線以北。這些地方因緯度高,冬季普遍寒冷(西半部好一些,但也比較濕冷),夏季一般也不炎熱,而且多風。由于氣溫低,人體需要通過增加熱量來維持熱量平衡。對于足球運動員來說,奔跑就是主動熱量的一個好方法,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提高體溫。這些國家的本地居民絕大多數都屬于白色人種。球員普遍身材高大,力量體格優秀,因而他們的對抗能力和體力普遍占有優勢,但身材相對笨重,因而絕對速度不突出。

來到南美大陸,這塊大陸大部分處在熱帶地區,氣溫高濕度也高,為了保持人體熱量平衡,必須通過增加汗液分泌來增加散熱。但是如果出汗過多也會導致口渴、乏力、水鹽失衡等問題,嚴重時還會對身體產生進一步損害。此外,有一些南美洲國家(如厄瓜多爾、玻利維亞等國)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海拔較高,有缺氧的特點。無論在高溫還是高海拔條件下,如何保持九十分鐘內的體能分配都是南美球隊要面對的課題。因而南美球隊較少大范圍跑動,而以控球和盤帶為主。

歐洲拉丁派分布在歐洲南部地區。這些地區以地中海氣候和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相比歐洲北半部更加溫暖,陽光也更為充足,而更多的山地地形也使偏向于技術化的球路成為現實,因此,這些地方的球隊一般都擁有細膩的技術。相較美洲地區,此地與歐洲北半部更為密切,因而也具備歐洲型足球的優點,簡練、快速、高效。

猜你喜歡
南美世界杯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莊
中國家貓起源于非洲
南美小城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場
多彩世界杯
復古又Chic南美插畫家筆下不一樣的女性力量
世界杯搞笑來襲
世界杯之旅
馬達加斯加2:逃往非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