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連良《借東風》唱腔藝術分析

2018-07-13 01:19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100024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
關鍵詞:回龍馬連良曲牌

(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100024)

馬連良是京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戲曲表演藝術家之一,他對京劇藝術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藝術風格可謂獨樹一幟。他的一生對京劇劇目進行改編創作,推動了京劇劇目的進一步豐富。本文將以馬連良的代表劇目《借東風》進行分析探討,從劇目淵源、唱腔的創新兩個方面對這一作品進行分析。

《借東風》是馬連良的杰作之一,也是他的[二黃]代表劇目。馬連良這出戲演過千百場,為了適應觀眾和時代的需求,他不斷錘煉、反復加工,通過長期的舞臺實踐,獲得了觀眾廣泛的認可,使這出戲換發出新的光彩。

一、 劇目淵源

該劇在最老的本子上叫《祭風臺》,只有幾句散板和念白,是一個過場戲。后來蕭長華在幫助馬連良整理傳統劇目時,一致認為這一折戲應該重點突出,才能進一步烘托諸葛亮的大智大勇,于是把平日馬連良最拿手的《雍涼關》[二黃]唱段的唱腔加以改編,重新填詞,完成了一段全新的《借東風》唱腔,由馬連良首演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于是便成為了馬連良的代表劇目。李慕良在《馬派》一文中寫到:“‘借風’一場,原沒有這樣多的唱腔。他認為可以發揮,便加以改編,新添唱詞,設計新腔,從而形成新穎、獨特的唱段。諸如‘相助周郎’的[回龍]腔、‘兵多將廣’和‘望江北’的[原板]唱腔等,都是從成百上千場演出實踐中,經過逐字推敲,千錘百煉,并結合觀眾的反映創造出來的?!?特別是在1959年新排全部《赤壁之戰》中,馬連良又將《借東風》進行一次重大修改,增加唱詞,提高了唱詞的文學性并設計了新的唱腔,修改后的《借東風》板式運用豐富,結構嚴謹,從而形成獨特新穎的唱段。這段唱腔在唱法上做了潤飾,吸收了孫菊仙和蕭長華的唱腔和唱法,使整個唱段豐滿華麗。這段唱已成為馬派唱腔中的精品,廣為傳唱,經久不衰。

二、 唱腔方面的創新

《借東風》的成功決不僅僅是對傳統的繼承,而是有著大量出色的創新。首先是唱腔開場形式的變化和新曲牌音樂的運用。在傳統京劇中,開場后是先奏過門音樂,然后接唱腔,而在這場戲,樂隊在開場后先奏起了悠揚柔和的[二黃]曲牌,曲牌過后接[二黃導板]的過門音樂,這一變化令人耳目一新。這一曲牌是新創作的【新二黃小開門】,在以往的老生唱腔中,曲牌的運用基本上是沿用傳統固定結構和曲調,而在馬連良的這一作品中,不僅重視曲牌的運用,而且創作了新的胡琴曲牌?!拘露S小開門】的結構和旋律以【二黃小開門】為基礎,但是在又有若干變化?!径S小開門】是一種開始以“帶帽子”為主要形式的曲牌,這種專用于配合帝王、后妃升殿時的儀仗先導,以及他們本身念引、入座和大臣們參拜等動作。除此之外,更能配合許多一般動作,如《空城計》的老軍掃街,《群英會》魯肅放假信等。而在這出戲中的【新二黃小開門】省去“帽子”,用大鑼一擊作為入頭,音調也隨之發生新的變化,并且節奏增加新的節奏型,強調連音與切分的運用,這種新創作的胡琴曲牌,雖然用的是[小開門]的結構,但又變化多端。

其次整個唱腔布局嚴謹,佳句迭起。整段唱腔由[二黃導板]-[回龍]-[原板]-[散板]構成,唱詞用了十字句和多字句結合的形式,所以唱腔變化比較豐富。在《借東風》較早版本中,第一句[二黃導板]的唱詞是“學天文習兵法猶如反掌,”,之后馬連良改為“天塹上風云會虎躍龍驤”,馬連良認為諸葛亮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懂得天文地理,先前的唱詞有一些迷信的成分,所以改后的唱詞符合諸葛亮的人物性格,這樣就糾正了過去把諸葛亮神化和宣揚迷信的偏向。接下來[二黃回龍]“設壇臺祭東風相助周郎”中,對“周”字結構進行了擴展處理,傳統[回龍]結構是在唱句最后一字運用擴展結構,尾部行腔,但是這里在“周”字處改變傳統結構,進行了結構擴展處理,時值擴展到兩拍,并且“郎”字的旋律運用的是【節節高】。從唱腔開始到[回龍],不僅在開場形式還是唱腔結構都呈現出新的面貌,與傳統唱腔相比有很大變化。在大段的[原板]唱腔中,他妥善地處理了重點和一般的關系,一般唱腔一帶而過,重點唱腔則在旋律、力度、節奏等方面加以強調。如[原板]第一句“曹孟德占天時兵多將廣”旋律高亢嘹亮,吸收了高慶奎的唱腔特點,并且在“廣”字拖腔處唱的舒展從容,從中音區逐漸過渡到低音區,婉轉連綿,剛柔并濟,對詞意的表現比較妥當。在第二段[二黃原板]唱腔中的第一句“諸葛亮上壇臺觀瞻四方”是吸收了蕭長華的《審頭刺湯》中“莫老爺”一句唱的特點,最初這段唱腔是馬連良在蕭長華的指導下創作出來的,所以個別樂句亦是吸收了蕭長華的唱腔特點。在“觀瞻”二字采用了悠揚的甩腔,接著在“四方”處用了一個長拖腔,然后唱出了瀟灑嘹亮的“望江北”一句,有如奇峰突起。最后兩句以[散板]結束,聽起來干脆利落。整個唱腔不但展示了馬連良充沛的底氣,而且展現了馬連良高度的運腔技巧和深厚的演唱功力。

總之,這段膾炙人口的唱腔是馬連良對傳統京劇程式性再創造的鮮明體現,是京劇如何繼承傳統和改革創新的典范佳作。

注釋:

1.李慕良《馬派》,載吳曉鈴、馬崇仁.《馬連良藝術評論集》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第144頁.

猜你喜歡
回龍馬連良曲牌
曲牌的傳播與傳承
聞著茶香去旅行
曲牌性視角下的器樂曲《海青》
馬連良巧解矛盾
輝縣市審計局開展“倡導文明健康 踐行綠色生活”主題黨日活動
鑄國魂(新韻)
馬連良巧解矛盾
浙江省嘉興市“金翅膀”獎教助學項目 結對幫扶習水縣回龍鎮30名貧困學生
“《常用曲牌新譜》出版座談會”在本社舉行
昆曲曲牌與昆笛演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