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日本傳統文化及其對公民教育的影響

2018-07-13 01:19華中師范大學430079
大眾文藝 2018年19期
關鍵詞:情義秩序觀念

(華中師范大學430079)

在社會整體的不斷發展之中,文化是人類文明在不斷發展之中的積累,其不僅僅能夠將民族的特色良好的反應出來,還能夠在公民教育之中良好的融入,對社會活動的開展影響巨大。

一、日本傳統文化的基本內容分析

(一)等級秩序觀念

就日本的傳統文化而言,等級秩序觀念起源較早,其在氏族社會的后期便已經形成,主要是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之中,農耕文明在氏族社會的后期隨之得到了發展,在這一發展情況之下,氏族社會之中的各個部落為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行適應,便逐漸進行結合形成了一個具備一定國家政權性質的較大集合體[1]。但在日本這一國家之中,這種集合體的建立并不是以部落之間互相兼并的關系實現的,而是通過一種較為特殊的主從關系所實現。而就這種主從關系而言,其本身包含兩種關系狀態,主要呈現為平行對等與支配服從關系,這也不難體會,其主要是上位者與上位者之間呈現出平等關系,而與下位者之間呈現出主從關系,就下位者而言其與同等的下位者之間也呈現為平等關系,而這種等級秩序在日本便是以天皇氏族作為頂點,所呈現出的縱向階梯式的主從關系結構。

(二)情義觀念

就日本的傳統社會而言,其本身是以等級制度作為基礎來建立的,且在這一社會結構之中,社會成員需依據輩分、年齡、性別來對自身的位置加以明確,并履行自身的責任與義務,且在這種背景下的責任與義務是環環相扣的,要對上級的命令服從,維護與同事之間的關系,承擔對下級的責任,而在這一社會結構之中,情義觀念便成為了對其進行維護而產生的道德觀念,從而具有對社會之中的成員的行為進行規范的作用,此時情義觀念的存在便是等級社會得到發展的重要保障。情義觀念在日本傳統文化之中主要體現為家庭與社會兩個方面,其中家庭方面主要體現為對家人的情義,需要對長輩尊敬及順從,對晚輩給予關照,而這種情義承擔的最多的人便是一家之主,加之日本家庭本身所呈現出的高度組織化,使得人們在盡自身的義務時,其相對應的對象數量所受到了嚴格的限制,而在社會方面則主要體現為上下級同事之間的情義,其中對日本人來說最大的情義便是盡忠于天皇,這也就是日本等級結構之中金字塔的頂端,由下級對上級的忠誠進行維護,而這種忠誠通常是無條件的,也是同事之間情義的重要體現。但在日本對于同級及陌生人之間出現情義,則通常會令日本人感到壓抑,受恩惠的一方會感到愧疚并想方設法報恩,而報恩對日本人而言是極為沉重的事情,因此日本人普遍不樂于接受他人的恩惠。

(三)自我約束精神及自我修煉

在傳統的日本社會之中,社會成員不僅僅要對等級秩序加以遵守,同時還會受到各種道德觀念的束縛,在這種狀態之下使得人們常常處于兩難的境地,在這種社會氛圍內長期生活,則社會成員必須擁有嚴格的自我約束精神,加之在日本的神道教及佛教的影響之下,形成了日本文化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便是自我修煉。對于日本人而言,其在進行自我修煉時,通常對自身能力的修煉及自身意志的修煉極為注重,其中自身能力的修煉,主要是讓自身擁有與所生活的等級社會之中所處地位向匹配的能力。而意志的修煉,則是使意志超脫于身體,這一種意志的修煉目標的本質也就是對自身忍耐力的修煉,這不僅僅是對公民自身的身體及心理等方面忍耐力的修煉,其中還包含了對社會等級秩序之中所具有的各種規范的忍耐力的修煉,最終使自身達到“安于天命”的狀態。此外,在進行意志力方面的修煉通常伴隨著痛苦與刻苦,有許多的日本人在對自身的意志進行磨煉時,會在冬日的酷寒條件之下,于凌晨坐于瀑布之中,讓自身承受沖擊與痛苦,使肉體及靈魂承受痛苦與折磨。而這種肉體與靈魂相分離的狀態正是日本人所追求的自我修煉之中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精神超脫于物質是一切、是永恒,這同時對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日本傳統文化對公民教育的影響

(一)日本傳統文化對兒童啟蒙教育的影響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的歷史發展背景之下,可以看出日本等級秩序觀念擁有牢固的社會基礎,其不僅僅是在封建時期作為日本社會結構的基礎,即便是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之中,其仍然是作為日本社會關系的基本機構而存在,對人們的行為活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與國家政治關系生活這三個方面。且這種等級秩序在日本傳統社會之中的家庭上體現的尤為明顯,也就使得日本的兒童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之中都處于這樣一種環境之下,因此兒童所接受到的教育,也必然和這種嚴格的等級秩序有關,并在這種等級制度的影響之下,養成了能夠對等級制度相適應的品質,也就更加注重自我修煉。但在日本傳統文化之中也存在各就其位及人之常情等方面的理念,使得每個日本人的思想之中都包含了與生俱來的對生活的享受,其只要在確保道德規范的前提下,便可自由開展不受阻礙,這種理念主要體現在日本的兒童身上,其在6歲之前都能夠獲得孩童時代應當享有的自由,而在6歲之后便會被送入學校之中接受教育。而在兒童進入校園之后,其都會接受到極為強烈的榮辱觀教育,并在這一過程之中逐漸養成極為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并被家長及教師的灌輸之下,會將來自他人的嘲笑視為極為強烈的侮辱,這不僅僅是對兒童自身同時也是對其家族的侮辱,且家中的長輩會將之作為丟失家族面子的行為,以此來提升兒童的恥辱感及家族意識,并使之逐漸擁有家族榮譽感及集體主義精神[2]。由此可見,日本傳統文化通過在兒童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的滲透,使之擁有極為鮮明的家族忠孝意識、自我約束能力、集體主義精神,進而影響兒童的一生,而在這種教育之下,對兒童成人后公民教育之中的民主意識的養成極為不利。

(二)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分離

在日本戰后,其公民教育體系是經由美國的主導而建立起來,且這一體系的建立主要是為了培養出國家與社會所需的建設者,同時也是為了對以美國作為主導的民主思想的傳播,并在學校教育之中形成了相應的教育體系,以此來培養出具備建設者資質的學生。但就實際情況而言,這種以民主思想作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體系,其僅僅在學校內得到了良好的開展,就成人社會而言,并為開展與之相對應的改革,仍殘留著極深的傳統文化觀念,如集團主義、門閥主義及集團差別主義等等,使得日本的政治、社會及文化之中都包含過多的傳統觀念非民主特性。因此,在這種狀況之下,日本的學校教育便于社會實踐發生了分離現象,使得學生在學校內所養成的良好的民主意識,將無法帶入社會之中,并在社會生活之中不得不屈從于現實變得循規蹈矩,致使社會之中的民主氛圍無法良好的營造出來。

三、結論

總而言之,即便在世界整體發展的浪潮下,日本在美國的影響之下推行的公民民主意識教育,但其對日本公民教育的影響并不大,而因歷史及思想觀念的沉淀,日本傳統文化對公民教育產恒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其不僅僅隨日本人民族性格的形成產生影響,還促進了社會秩序的傳承與保持。

猜你喜歡
情義秩序觀念
打擊惡意搶注商標 讓市場競爭更有秩序
維生素的新觀念
堅持系統觀念
秩序與自由
秩序
塵埃落定
新聞觀念與實踐需反轉
亂也是一種秩序
情義鄉醫
甘甜之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