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支農惠農的難點和對策
——以靖西市為例

2018-07-13 01:59黃麗璐
時代金融 2018年36期
關鍵詞:農惠農靖西普惠

黃麗璐

(中國人民銀行靖西市支行,廣西 百色 533800)

當前,數字技術和普惠金融理念的深度融合已成為金融創新領域的焦點和熱點,借助數字化手段的普惠金融,具有服務覆蓋廣泛化、客戶群體大眾化、風險管理數據化、交易成本低廉化四大優點,使其成為解決普惠金融現實難題的重要手段。但在數字化技術推動下的普惠金融,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尤其在支農惠農的層面上。本文將通過對靖西市農村經濟發展中數字普惠金融支農惠農的現狀及難點的研究,進一步探討數字普惠金融如何打通支農惠農金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提出一些可行性對策。

一、靖西市傳統普惠金融支農惠農發展瓶頸

(一)金融機構體系建設較完備,但鄉鎮基層網點較落后

截至目前,靖西市建立了較為豐富的金融機構體系,除了較為完備的八家傳統金融機構,新型金融服務機構也在近些年陸續進駐,即包括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類型,也包括國海證券、保險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等多樣化金融服務機構。但由于撤并等歷史原因,當前僅有農商行和郵儲行在鄉鎮地區設有基層營業網點,其中,郵儲行僅在兩個鄉鎮設有網點,且網點多設施落后,(自助化設備使用率低)自助查詢機、存取款一體機、網銀體驗機、自動取款機使用率低,網點功能較為單一,僅提供基礎的金融服務,涉及的金融創新業務少。體系建設地域的差異化導致當前信貸投向重點及金融服務對象仍主要集中于城鎮地區、大企業及富農等,普惠金融的服務對象(即城鎮低收入群體、農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的信貸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

(二)金融服務支農惠農方式多樣化但推進困難

近年來靖西市金融機構在提升支農效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加大產品創新推廣品種較為豐富的支農產品;以財政部門出資提供擔?;鸬姆绞?,持續推進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業務;借助邊境優勢創新推出邊民貸等惠農業務;建立靖西農行三農事業部推進支農服務等,據統計,截止2018年6月末,共創新或推廣支農產品7大類共17種,品種較為豐富;同時以財政部門出資提供擔?;鸬姆绞?,持續推進農民工創業擔保貸款業務,截止2018年二季度末,該類貸款余額3623萬元;以及柳州銀行借助邊境優勢創新推出邊民貸等惠農業務。但由于政策性農業保險未能有效落實、農民工創業意識淡薄、財政貼息貸款金額少等原因導致推進緩慢乃至停滯。

(三)電子支付業務在城鎮地區和鄉村地區分布的差距

近幾年,我市大力推進數字支付業務快速發展。據統計,2017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數字支付客戶數328873戶,同比增長27.07%;共處理數字支付業務5599714筆,同比增長15.73%。網上支付、手機支付等電子支付業務逐漸興起,但仍主要廣泛應用于城鎮地區,鄉鎮地區電子支付市場卻相對滯后,支付結算手段陳舊、非現金支付比重較低等制約了資金的有效配置,鄉鎮地區電子支付市場亟待開發,數字支付業務還須進一步“下沉”。

(四)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一定成果但信用環境還須改善

當前人民銀行積極推進農村地區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農村地區的信用意識培育,探索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信用鄉鎮和信用村創建和運用。截止2018年7月末,靖西市創建了5個信用鄉鎮、62個信用村,評定65943戶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完成63373農戶信用戶的創建,占全市137576戶農戶人口的46.06%。盡管近些年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農村地區信用環境建設涉及的諸多環節還須進一步改善,各種潛在的問題和矛盾仍很突出。

二、推廣數字普惠金融支農惠農的難點

(一)農村地區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基礎薄弱

雖然近幾年,國家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特別是現代化支付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但移動支付、互聯網支付等數字金融技術仍主要集中于城鎮地區應用比較廣泛。而普惠金融服務對象多處于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偏低且費用昂貴,高科技產品、信息、技術、資源獲得比較困難,該地區依托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獲得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受到制約,進而拉低網上銀行等數字支付創新產品的普及率。

(二)農村地區數字支付方式運用意識薄弱

如前所述,數字金融技術在城鎮地區與農村地區應用的差異化形成的數字鴻溝,在地處欠發達山區尤為凸顯,農村地區居民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金融消費者教育更是相對缺乏,老百姓觀念較保守,多持“現金為王”的傳統思想,對數字支付方式的認識存在局限性和習慣性偏差,因而多采取觀望態度,影響了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接受程度,從而進一步阻礙了數字普惠金融在我市廣大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的拓展應用。

(三)數字征信體系欠缺形成的“信息孤島”

目前央行征信系統打印出的征信報告中承載的信息量有限,僅包含信貸信息,并未涵蓋金融交易、社交、行為信息等其他有價值的信用信息,法院、電信運營商、信貸機構、電商平臺等部門或者機構的相關個人信息使用缺乏深度合作,從而不能基于海量數據降低來自消費者欺詐等方面的損失,數字普惠金融風險控制有待提高,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金融機構發展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積極性。

三、有效解決數字普惠金融支農惠農難點的可行性建議

(一)建設良好的農村地區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基礎金融生態環境

推進數字普惠金融技術基礎的進一步“下沉”,加大農村地區數字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大力推廣普及互聯網技術及數字金融技術,加強第三方支付體系建設,實現銀行卡支付、智能終端支付等新興支付渠道發展,以減少對銀行網點及自助設備等傳統支付載體的依存度,縮短農村支付時空距離。

(二)增強數字普惠金融的教育和宣傳,借助數字媒介進行金融掃盲

加大新型媒介如多媒體、手機、互聯網等科技工具在農村的滲透力度,培養普惠金融服務對象數字化的生活習慣,使農村地區的居民以電視等媒體方式、通過手機短信和通過互聯網方式獲取現代金融知識、主動搜尋數字普惠金融服務使用現代金融工具。

(三)以基層央行為主導,繼續深化信用工程建設,提高信用主體覆蓋面,營造良好的宏觀基礎環境

一是加強涉農信貸產品宣傳,提高農民的信用意識;二是加大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力度。關注農村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大信息共享系統建設推廣力度,降低風險防控隱患,提高支農效果。

(四)完善央行征信系統,推動行業數據共享,整合各類征信數據

例如身份證數據、黃頁數據、央行征信數據、欺詐數據、財務數據、電商/運營商數據、申請與還款數據等,在大數據的積累下完善并優化風控模型,降低數字金融服務成本的同時提升風險定價能力,最終實現可負擔、可持續的數字普惠金融服務。

(五)目前央行推行的金融綜合服務站在支付功能的基礎上,已經疊加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類等功能,但還需對農村的金融消費權益實行精準保護才能真正起作用

對于農村村民,重點是防范非法金融欺詐等可能帶來的權益侵害,因而必須對農村金融消費權益保護進行細化,同時加大對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指導,切實使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了解金融知識、維護自身權益。

猜你喜歡
農惠農靖西普惠
墨韻書香
墨韻書香
探索節能家電碳普惠機制 激發市民低碳生活新動力
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中)
財政部、農業農村部發布2021年重點強農惠農政策(下)
2021年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措施來了
2018 年四大方面加大強農惠農支持力度——聚焦“人、地、錢”服務鄉村振興
廣西靖西麻鴨獲“地理標志”認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