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的政策支持

2018-07-13 01:59
時代金融 2018年36期
關鍵詞:產業園園區企業

吳 伶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產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也是促進地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2017年產業園區持續發展百強榜1中,四川僅有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三個園區進入榜單,分列第6、第27和第77位,從上榜園區數量上來說,不僅比不上東部的江蘇(20家)、廣東(9家)和浙江(7家),也落后于安徽、遼寧、湖北、河南的4家。

一、產業園區管理和運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園區管理理念相對落后,缺少綜合配套

四川省大部分產業園區功能定位還處于生產型園區階段,空間規劃上重視工業生產、商業服務,僅僅將生活設施作為輔助性配套設施來考慮,不能滿足園區企業員工的多元化需求。目前產業園區提供的主要是園區內道路、水電氣、通訊等基礎設施,以及一部分政策咨詢、人力資源管理的公共服務,而公共交通、教育醫療等綜合配套服務則較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園區企業的發展。

(二)園區發展過于依賴土地和政策優惠,成長動力不足

傳統產業園區存在“重開發輕管理”的問題,比較依賴土地紅利,主要通過降低要素成本等方式吸引企業入園。這一方面導致園區之間的激烈競爭,甚至是土地、水電氣等“要素價格戰”競爭;另一方面導致產業布局受到影響,無法實現產業聚集和產業鏈構建的目標。比如宜賓屏山工業園區就同時吸納了紡織企業、機械制造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不同類型的企業,這些企業之間很難通過共享公共資源實現效率提升;該園區對企業而言主要的吸引力在于提供便宜的工業用電。

(三)園區開發主體比較單一,開發運營和管理效率受限

四川省產業園區的開發和運營主體主要是園區管委會,但它并不是獨立的一級政府機構,職能邊界不清晰,存在一些“缺位”、“錯位”、“越位”的問題,管理水平和效率也參差不齊。特別是市、縣產業園區的開發運營主要依靠政府財政資金,在財力有限的條件下很難實現園區開發建設的快速發展。

(四)財政支持力度不集中,產業園區結構優化和企業轉型升級困難

支持園區企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和獎補政策來自于不同的主管部門,企業無法掌握全面的政策信息,需要園區提供一些整合信息,以及實現溝通協調;現有財政支持和獎補政策都存在普遍性較強、針對性不夠的特點,既不能體現出對主導產業、特色產業中具有相當發展潛力的中小創企業的重點幫扶,也難以在融資渠道、信用保障、產品推廣等具體問題上產生切實的影響。

二、關于推動產業園區轉型發展的一些政策建議

(一)更新理念,以“一園一冊”明確園區統籌規劃

以人為本,以園區規模、級別和產業功能等為依據,為每個園區量身定做發展手冊,實現統籌規劃。

首先,圍繞國家戰略,立足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根據先進制造業引領區、轉型升級重點區和新興增長培育區三大前瞻性發展趨勢,在發展手冊中明確指出產業園區功能定位。

其次,“多規合一”,產業園區規劃和城市規劃需同步進行,明確產業園區主導產業、優勢產業以及發展目標,推動城市規劃、園區規劃、產業規劃、用地規劃等協調發展。

(二)轉換動力,以創新驅動實現產業園區的可持續發展

聚集創新元素,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使創新形成的新經濟動能成為推動我省經濟增長的動力,不斷增強我省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1.搭建橋梁,實現高校對園區的智力支撐。支持高校發揮智力資源優勢,完善科技資源開放平臺和共享機制,大力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一是“以建促聚”,由地方政府與高校合資新建科技公司,利用舊廠區、舊校舍打造創業平臺,孵化培育新項目,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升創新能力;二是“以遷促聚”,按照全省產業布局,高起點規劃新建改建一批科技園區,鼓勵省內符合條件的科研院所(分院)分類遷入,提高科研成果園區轉化率,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三是“以吸促聚”,以省內知名高校的資源平臺為依托,全力引進國內外高科技產業化項目、高端科技資源,形成有規模、有影響的科技創新產業。

2.以“互聯網+”為紐帶,為產業園區進一步發展提供助力?;ヂ摼W經濟正在成為當前經濟增長的新支點,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為消費需求提供新渠道。在此背景下,產業園區通過“互聯網+”這一紐帶將資本、企業、渠道和市場整合在一起,能夠推動資源和要素迅速流動,帶動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三)合作共建,以“政企合作”推動園區管理服務上水平

1.政企合作,推動園區開發運營建立多主體模式。園區管委會可采用政企混合型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園區管委會管理權限高、綜合協調能力強的優勢,同時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專業化運營”的合作方式,充分發揮企業在資金和管理效率方面的優勢。

2.規范管理,打造標準化服務平臺。構建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和服務方面的標準體系,為企業,尤其是具有發展潛力但相對不成熟的小微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技術創新、創業孵化、創意營銷和人力資源、物業等方面的標準化服務項目。

(四)優化財政金融政策,支持促進產業園區內企業發展壯大

1.突出財稅政策的引導性和傾向性。財稅政策的導向要從稅收優惠向發展產業集群轉變,優惠政策逐步從區域傾斜向技術傾斜和產業傾斜轉變。重點培育和優選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良好市場前景的龍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從省級產業發展資金中專列大企業大項目發展資金,出臺促進龍頭企業實施科技創新、資源整合、配套協作、輻射帶動的扶持政策。

2.著力打造產業園區的金融支持平臺。創新銀行、企業、政府、園區對接,實現聯動,以“基金+園區+項目”為藍本,促進產業與金融的結合,將金融支持貫穿園區建立至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全過程,以園區為載體,以基金投資為先導,以實體項目為支撐,涵蓋基金、保理、融資租賃、貿易、投資咨詢等方面。

注釋

①資料來源:同濟大學發展研究院《2017中國產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

猜你喜歡
產業園園區企業
新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企業
企業
企業
山西打造首個電商快遞產業園
山西首個快遞+農產品產業園將于10月建成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江蘇宿遷建成扶貧產業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