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來如此,便對嗎?

2018-07-17 19:30張泊川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8年16期
關鍵詞:德班二十四孝糟粕

張泊川

“從來如此,便對嗎?”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中借“狂人”之口如此振聾發聵地一問!

在恒河猴實驗中,第一批經歷過水沖的猴子已不在籠中,可“老猴子”們卻依然極力阻止“新猴子”去摘香蕉,理由是“從來如此”;而“新猴子”也在莫名其妙中逐漸變成“老猴子”,在以同樣的理由對“新新猴子”——盡管它們也不知道為何要如此。

“從來如此”,多像一些人眼中的“傳統”??!

前些天有這么一則新聞:撫順一所號稱傳播傳統文化的學校開辦了“女德班”,宣稱“女子點外賣、不刷碗就是不守婦道”“女子就不應該往上走,就應該在最底層”等觀點。

無數仁人志士、先烈前賢奮斗的一百多年的男女平等,難道要被這“女德班”抹殺了?

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名,行“糟粕沉渣泛起”之實,這樣的行為在現實中并不鮮見,似乎一打起“傳統”的旗號,就立刻理直氣壯,似乎“傳統”就代表著“向來如此”,就對!

君不見,曾有景區為招攬游客在古建筑墻壁涂畫二十四孝,“臥冰求鯉”“郭巨埋兒”,這些與主流價值觀違背的傳統孝親故事,荒唐違和;君不見,曾有人“重拾國學”,推崇《弟子規》等“經典”,但讓七歲稚童“親有疾,藥先嘗”,未免令人膽寒;君不見,被稱為“女德教母”的丁璇聲稱“總挨揍的女人,身體好,不容易鬧病”……

其實,傳統文化也好,傳統思想也好,傳統技藝也好,我們應以辯證的態度去看待,做到“有揚有棄”,使其煥發更大生命力。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中就這樣說:像“魚翅”這樣的優秀文化,我們應該繼承發揚;像“鴉片”這樣有利有弊的,我們限其弊用其利;像“煙槍”這樣的負面的,我們可以留作反面教材;而像“姨太太”之類的糟粕,就要堅決摒棄。

在面對傳統中的糟粕時,魯迅先生還告誡我們:“我們目前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都踏倒他?!?/p>

“從來如此”不等于應該如此,同樣,傳統文化也未必都是“優秀”文化,莫像那群猴子,以“從來如此”為由,阻礙群體追求社會的進步。

沒有自己思想、不會獨立思考的人只會說:“從來如此,便是對!”

而有自己思想、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卻會問:“從來如此,便是對?”

【教師點評】作者由材料想到了群體性盲從,又敏銳地想起了當今社會存在的一種對“傳統”的誤解,非常深刻。在素材選擇使用上,作者從最近的一則“女德班”新聞切入,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是在以“弘揚傳統文化”為名,行“糟粕沉渣泛起”之實,非常有現實意義。為了證明這種情況并非孤立,又列舉了二十四孝、《弟子規》、“女德教母”等例子,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沒有全盤否定“二十四孝”和《弟子規》,而是精準地點出“臥冰求鯉”“郭巨埋兒”以及“親有疾,藥先嘗”這樣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相悖的內容進行批判,體現了作者的辯證意識。文章后半部分集中引用魯迅關于傳統文化的種種觀點,非常有力地讓文章主旨上升到了更高的層次。(指導教師/吳國梁)

猜你喜歡
德班二十四孝糟粕
給現代人參考的古代禮儀
“女德班”與“傻家長”
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和原則
“女德班”的尷尬
墻頭上的《二十四孝》
月度關鍵詞
二十四孝 拾葚異器
武藝 二十四孝圖
試論學前傳統文化教育中的“取”“舍”問題
二十四孝 賣身葬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