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偏差問題研究

2018-07-18 17:52翟恒銳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精準扶貧

翟恒銳

【摘 要】為了實現全體人民群眾擺脫貧困的理想,黨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完成小康社會建設的宏偉目標,以精準扶貧作為新時期扶貧工作中的重要手段加以實施。但是在“精準扶貧”的實施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和偏差,需要進一步完善扶貧機制與創新扶貧方式。我國正在逐步加大精準扶貧的力度,扶貧工作成績顯著。但是,實地調查結果顯示精準扶貧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偏差和問題。本研究對完善精準扶貧的機制以及我國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都具有借鑒意義。國外學者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于扶貧的手段。而國內學者則側重于體制研究、偏差及問題的研究以及創新手段研究三個方面。

【關鍵詞】精準扶貧;扶貧偏差;問題對策

由于過去我國存在的貧困人口數量較多,在進行扶貧工作時,普遍采取了大范圍內普遍扶貧的方式,對整體貧困區域內的居民平均分配物資。這種范圍式的扶貧手段,在經歷了改革開發后,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使一部分人擺脫了貧困,但是,由于沒有精準地對貧困人口做出評估和調查,致使當前的貧困人口在數量統計、資源分配比例、管理辦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多地問題,部分貧困人口無法享受到應有的待遇和幫助,從而導致扶貧工作進展緩慢,貧困人口數量居高不下等問題。

根據公共選擇理論,地方政府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思想覺悟,在處理具體問題時要做到以公眾利益的優先考量。從法律層面來講,人民才是政權組成的主體,政府僅僅是權力最終體現的機構,理所應當為了人民的利益提供服務幫助,以求人民利益得到實現。正因如此,精準扶貧政策執行不但是國家出臺的一項非常緊迫的為脫貧致富而計劃實施的決策戰略,同時,也是政府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所具有的不能被忽視的責任。但是精準扶貧政策執行的具體相關責任人更多是出于維護自己地位階級利益,沒有把此扶貧政策扶貧工作當作一個重點政策項目,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視,把扶貧工作看得過于一般,從而導致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精準扶貧過程中的官僚作風

“官本位”的思想文化理念,在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都被視為是政治文化的傳統印象。在我國,這種自古延續下來的封建傳統觀念影響非常大,在政府及官員中任何時候都會存在。雖然,現代社會文明發展已將階級等級觀念廢除,官本位思想在生活中的形成與體現基本已經轉化成為維護官員的特權”,傳統的官本位思想通過這樣的轉變,從而在現實中得到了制度的支撐。

尤其是基層干部在執行精準扶貧政策之時,由于受傳統的以官為本思想的影響,致使在扶貧政策踐行的過程中,對于扶貧項目的安排和政府與群眾矛盾的化解方面,他們不會將其作為長期工作來考量,更很少以人民群眾整體利益服務作為出發點,而是將工作中心都放在了維護自身官階地位、個人利益,以及如何迎合上級等事宜。

二、精準扶貧過程中存在“一言堂”

目前在扶貧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該是通過駐村干部的帶頭,積極推動扶貧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既彰顯工作的集中性,又能體現民主的工作態度,但是從實際上卻是只能看到集中,而見不到民主,這樣的工作模式完全就是“家長制”作風,“一言堂”的性質,這樣的做法行為從結果上難以保證工作的結果,沒有能夠依照政策給予貧困方足夠的利益。

扶貧工作具體執行者一般是由上級政府派領導下來帶領工作,然而這些工作人員通常在工作期間并沒有多大的工作熱情,對待工作態度上基本敷衍了事,而對其他事情例如政策執行方式、項目安排、資金統籌等權力則是非常熱衷,希望這些都完全由自己所把控,甚至整個執行活動也由其個人意志所支配。這樣過于追求“個人偏好”的思想觀念對于扶貧工作極不負責,不合實際,也浪費資源。確切的說,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實際上是在“家長制”作風下展開的,只是其會被更嚴重的問題所左右,甚至掩藏。然而在分析政策執行的工作過程中,還是不能避免接觸“家長制”和“一言堂”的觀念作風。這樣的問題從實際過程論斷,不僅是壓縮了公眾參與精準扶貧政策執行的空間,斷絕了群眾提出的有效建議、指出的關鍵問題,同樣也制約了最終工作目標和扶貧成果的順利實現。

三、執行過程中群眾參與度低

在踐行精準扶貧政策的過程中,駐村干部過于注重個人利益,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想要通過嚴禁群眾參與減少社會矛盾,這些思想行為都會造成扶貧工作執行期間出現偏差。

從目前來看大部分貧困村貧困戶對于項目實施的安排均沒有征求群眾意見。當地群眾在了解所有扶貧政策安排上大都來源于口口相傳?;鶎庸ぷ魅藛T與群眾之間存在的對立關系,給基層人員在扶貧工作中唯己自利的思想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本身基層干部就存在著一定的觀念定義。這些政策工作因為特殊原因很多都被認為是領導要求務必完成的目標,這就使得基層人員受到影響,為了完成工作,盡快落實工作績效與成果,往往就會違背特別工作性質自我意識判斷抉擇的本意,使得手中掌握的權利出現不可預知的變化。將扶貧政策工作棄之不顧,與執行方針明顯背道而馳。故而,駐村基層干部在精準扶貧政策執行時因其思想偏差導致工作行為甚至具體政策執行也會出現偏差問題。

四、過分注重結果數據

對基層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和控制的有效手段是績效考核,上級政府一般通過此方式對基層干部有效管理。駐村干部在開展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是充當政府代言人的決策,若存在信息不對稱將削弱精準扶貧時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因此對駐村干部進行考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保證。避免因其自利行為對扶貧活動造成損害,有必要對基層干部領導進行嚴謹的考核和監督,這些是保障精準扶貧政策有效執行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五、監督方式和手段缺乏約束力

駐村干部始終是上級領導選派下來領導村民進行扶貧脫貧工作的,精準扶貧政策執行工作目前仍是由駐村干部直接參與執行,盡管其本身存在個人自利行為也無法避免。而想要對扶貧政策執行工作有所期待,確認精準扶貧政策徹底貫徹落實到具體實處,就需要對工作執行人施行考核監督,避免扶貧工作出現意外,不能達到預期設定目標結果。

六、結論

精準扶貧工作是為實現我國在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全社會范圍內消除貧困的偉大目標而提出的,是針對現有的扶貧制度和方式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而提出的。對于我國從建國以來的扶貧工作而言,始終保持著為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考慮的出發點,在較大范圍內實現民眾的集體富裕,但是,由于新中國成立后在一段時間內一直處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階段,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難以得到滿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經濟發展的快車道,社會大踏步前進,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時,由于個體差異、地域政策差異、自然條件不同等原因,我國仍然存在著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對于這一部分人的幫扶工作是體現黨和國家對于全體人民群眾的關懷,是黨和國家發展的根本初衷,因此,通過精準扶貧,針對性地解決目前仍然存在的部分人口貧困問題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從提出精準扶貧政策以來,各地區都開始加大力度,對于貧困人口進行重點的幫扶工作,其中既包括資金、物資方面的直接給予,還包括了對于人員的技能培訓、項目設計與實施方面的援助,為現今的貧困人口提供多方位和多角度的幫扶。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精準扶貧
小學英語課堂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城中村改造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