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梭的政治學對馬克思的影響

2018-07-18 17:52章豪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盧梭辯證法馬克思

章豪

【摘 要】1836—1848年,是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的形成關鍵的時期,我們無論是課堂還是學術研究都認為馬克思的早期思想是深受英國的政治經濟學、德國古典哲學和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影響。從而忽略了重要的啟蒙時期思想家盧梭對馬克思在1836—1848時期的思想發展的重大影響作用。馬克思在早期思想的形成中,摘錄了大量的各國發展歷史和政治著作,其中不乏盧梭著作中哲學和政治內容,細讀盧梭著作,就會發現馬克思受盧梭影響的文本依據。

【關鍵詞】盧梭;馬克思;辯證法;國家

第一節 《社會契約論》的主要內容

本書第一卷涉及社會的結構和社會的契約,秩序不是來自大自然。家庭是社會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然而,父母與子女之間可以自我聯系,要用一系列的習俗來維持堅強,不構成權利;人只需有服從法律權威的義務。

第二卷主權和主權權利不得轉讓,不能分離。主權是由共同利益所決定和受法律約束的。

第三卷主要講了政府和它的運行方式。主權國家雖然具有立法權,但不能賦予其行使法律的權利。它需要一個數字之間的主權和國家調解,執法一般將在方向。這一卷中充分體現了盧梭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的左翼思想,盧梭認為立法者創造了好的制度,好的制度再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有一定資產階級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也為他主張君主立憲制埋下了伏筆。

第四卷討論了一些社會組織的一般意志是堅不可摧的,如:軍官、督察等他們以價值的形式教導我們。宗教是國家的基礎,在任何時候都對公民的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浇痰慕y治精神與他的制度不相容.

第二節 盧梭的政治學對馬克思的影響

在法律方面,馬克思在《盧梭筆記》寫道:“事實上,法律總是有利于享有財富的人,而又害于一無所有的人”i。盧梭雖是資產階級代表,也看到了社會地位低的窮人在法律上是處于弱勢地位的,要改變這種弱勢地位,只有使物質財富更加充足,人們不需要法律來保護自己的私有財產時,社會才能穩定,盧梭是平均主義的思想是不正確的,盧梭辯證地看待法律,馬克思也從中受到啟發,國家是否和法律一樣,只是為特定的人服務,不久之后,馬克思就從市民社會這個現實基礎出發,考察了國家的起源和實質,得到了“國家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特別是階級矛盾的產物》……其中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ii的結論,關于國家觀,我在下文會更詳細的講。

在階級方面,盧梭在社會契約論的論立法中,“法律可以把公民劃分為若干等級,甚至于規定取得各該等級的權利的種種資格?!眎ii盧梭在這里已經接近了法律的實質內容,馬克思從中發現了社會中存在等級制度,人與人有著明顯的階級關系,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因而一些人(少數)得到了發展的壟斷權;而另一些人(多數)經常地為滿足自身的需要而進行斗爭,因此失去了任何發展的可能性”iv。隨著生產方式的改革,人類的生產力會不斷向前發展,但是人類物質財富和生產力高度發達之前,也就是說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自然而然地會轉變為階級關系。所以,只有當交往和生產力發展到很高的程度,“各等級的權利”才會隨之消失。

在自由與平等方面,“如果我們探討,應該成為一切立法體系最終目的的全體最大的幸福究竟是什么,我們便會發現它可以歸結為兩大主要的目標:即自由與平等”v。馬克思認為盧梭的自由平等觀和立法體系是有借鑒意義的,無產階級是占多數人的,符合盧梭所說的“公意,”無產階級第一步就是要成為統治階級,才能真正實現公民的意志。

在人民主權方面,“政府若要成為好政府,就應該隨著人民數目的增多而相對地加強?!眝i馬克思很認同這個觀點,工人階級相對資產階級來說就是公共意志,是多數人,由工人階級在制定法律,管理國家和政府,出現獨裁的可能性就很低?!罢械拿總€成員都首先是他自己本人,然后才是行政官,再然后才是公民;而這種級差是與社會秩序所要求的級差直接相反的”vii。馬克思認為要有穩定的社會秩序就必須是公民—行政官—政府,公民是第一位的,行政官(公職人員)要體現出為人民服務的職能,破除國家管理的神秘性,公職人員不能濫用職務所帶來的一切權利,這就是馬克思在總結了盧梭著作中所得到的啟示和經驗。盧梭的說的極差,也正是因為職務所帶來的特權,使得政府出現腐敗的現象,至于解決方法,馬克思在巴黎公社中的舉措在后文也有很詳細的闡述。

在國家觀上,盧梭認為人類起初是在一個“自然狀態”下生活的,是很完善幸福的,但是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整個人類開始慢慢步入文明的殿堂,人性的扭曲與異化,占有者就需要一個強大的力量來保護自身的財產不被強者所奪取,所以他們除了鼓吹他人“某塊土地”屬于他們,更建議大家把自己的一小部分權利作為契約讓渡出來,國家就產生了,所以盧梭認為國家是人性異化的產物,也不是沒有道理,但是盧梭堅持國家是公民所共同認可的,它的最初的目的和本質是好的,只是后來由于濫用權力的統治者,才使國家開始腐化。這一點上,馬克思有著自己看法,國家是那小部分的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打著抵御外敵或者防止自然災害的旗子建立起來,來欺騙廣大群眾,表面上出更多的錢來組建軍隊城墻與公共設施,其實質還是為了鞏固他們的利益。馬克思、恩格斯說:“正是由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這種矛盾,公共利益才以國家的姿態而采取一種和實際的利益(無論是單個的還是共同的)脫離的獨立形式,也就是說采取一種虛幻的共同體形式”viii。這段話馬克思把他的國家觀闡述得再清楚不過了。馬克思在總結公社經驗的時候而提出的“社會公仆”或“勤務員”的觀念,從基本上改變了官民之間的關系,端正了使國家公職人員能夠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并堅守著自己的原則。

第三節 盧梭對馬克思早期政治思想轉變的影響

馬克思在1842年就發現單靠自我意識的批判,不能推翻普魯士的反動統治,問題出在現存政治制度上,馬克思開始研究國家、市民社會和政治制度,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指出私有財產支配著整個政治國家,每個國家最核心的本質在于其經濟制度。

在《論猶太人問題》中,馬克思受盧梭的影響,用異化來分析經濟問題,指出“錢是從人異化出來的人的勞動和存在的本質;這個外在的本質卻統治了人,人卻向它膜拜”ix。從這里開始馬克思開始進入政治經濟學的領域,并且有很大的收獲,為后來的《資本論》奠定了基礎,恩格斯也評價道自己當時淺顯的經濟學觀點,馬克思在《手稿》中都有詳細的闡述,馬克思創新之處在于他把哲學上的研究成果和政治經濟學結合在一塊,從而他更加清晰地看到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以及資產階級經濟學所掩蓋的真相。

盧梭寫道:“自然人只對他自己或他的同類才具有比例關系。政治人則只不過是一個分數,他有賴于分母;他的價值就在于他對全體、也就是對社會體的比例關系”x。盡管盧梭是個抽象人性論者,但在這里盧梭辯證地闡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馬克思從中也發現,只是研究哲學意義上的人,并不能得到現實具體的概念,應該要從經濟(物質利益)入手,才能真正的找出人的本質,才能開辟出新的道路。

“山地的自然物產,即森林、飼草,只需較少的勞動,而經驗也告訴我們這里的婦女比平原上的婦女生育力更強,并且大片傾斜的山地上也只有小塊的平地才能指望耕種”xi。盧梭強調人民勞動的重要性,馬克思受其影響,也把人的本質歸結為勞動,所以人的發展史,也就是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歷史。

細讀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不難發現盧梭很多地方都是用經濟學的理論來闡述自己的政治觀點,更有說服力,如“假設有兩塊相等的土地,其中一塊的產量為五……兩者過剩的比率既然與生產量的比率成為反比,所以生產只等于五的那塊土地,其剩余就要比生產等于十的那塊土地的剩余多出一倍”xii。馬克思也受到盧梭的影響,不僅在前期如此,后期巴黎公社失敗后,馬克思就開始撰寫《資本論》以研究政治經濟學,創造出剩余價值論的舉世成就。

(1)盧梭對馬克思在政治方面的影響,首先盧梭的人民主權說使馬克思不再關注抽象的理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人和現實中,其次盧梭在談及法律方面,有很多創新的思想,對馬克思提出社會主義的構思和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有了重要的作用,并從激進的民主派慢慢轉變為一個共產主義者,接著是盧梭的國家觀,馬克思并沒有全盤接受,而是揚棄了他的國家觀,在從物質利益出發,分析了國家的起源與基礎。最后是盧梭的論財產的部分,使當時的馬克思認為私有財產決定了政治國家,雖然馬克思當時還沒有上升到唯物史觀的高度,但已經很接近了。

(2)盧梭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面的影響,首先盧梭在論財產權中有大量運用經濟學的觀點來闡述,馬克思深受起影響,在完成《形態》和《論猶太人問題》后,開始《手稿》的撰寫,對馬克思完成資本論,發現剩余價值論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其次使馬克思開始把哲學與經濟學結合在起來研究,把唯物辯證法運用到政治經濟學,有更大的收獲。

注釋:

i《克羅茨納赫筆記》商務印書館:16

ii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38頁

iii 《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 1980 年版的第一章第三卷的論法律:69

iv 《德意志意識形態》第二節:43

v 《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 1980 年版的論各種不同的立法體系:

vi 《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 1980 年版的第一章第7卷的政府總論:78

vii 《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 1980 年版的第一章第7卷的政府總論:80

viii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37-38

ix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448

x 《愛彌兒》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第二卷:37

xi 《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 1980 年版的第六章—論人民:79

xii 《社會契約論》商務印書館 1980 年版的第三卷:32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2]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M].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3]馬克思.1844 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4] 黃楠森.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

[5]盧梭.社會契約論/盧梭著—北京:[M].商務印書館,2003

猜你喜歡
盧梭辯證法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辯證法的總規律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與盧梭的獅子相遇
跟著盧梭去看原始派
盧梭的思想實踐及其爭論
關于質量的辯證法
盧梭《社會契約論》中的自由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