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接園區產業轉型升級的校企合作策略探析

2018-07-18 17:52周南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園區

周南

【摘 要】本文對湖南湘江新區校企合作參與各方的定位與功能予以完善,并提出響應區域經濟與教育發展規劃的園區校企合作整體思路、對接舉措及保障機制,以求在政府、職業教育機構、園區企業之間形成一個良性運行的有機體系,實現園區產業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發展的圓融共通。

【關鍵詞】校企合作;園區;湖南湘江新區

一、以校企利益共同體建設為平臺,優化合作機制

1.優選合作對象

綜合考慮合作者的利益訴求以及成長性、規模、資源、能力等要素,在一般性合作和深入溝通的基礎上優選合作主體。尤其是對合作企業的選擇,除了專業的對接因素之外,更應該考慮:第一,企業是否掌握了行業先進的標準技術,以迅速提升學校人才培養的高端性;第二,企業是否具有一定規模與實力,以保障合作資源的充分有效;第三,企業負責人是否具有回饋社會理念和長遠的企業發展目光,既能在傳統的合作領域與學校合作,又能在新的合作領域與學校溝通。

2.化解合作方矛盾

在合作各方中,政府出于社會事務全局考慮,需要協調經濟、社會、教育等各種關系,即使在教育體系內部,也需要協調各種教育類型和層次的關系;行業企業出于利益驅動的需要,從企業成長與投入回報的角度考慮合作關系;職業院校出于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需要,亟待從人才信息、資金設備等方面得到支持。各方不同的出發點,勢必在合作過程中產生沖突。因此,校企利益共同體的建設,應從機制構建著手,建立政校企聯席會、信息通報、矛盾化解等制度,協調好各方的利益,充分發揮各方的優勢。

3.引入第三方評價

綜合社會、行業、企業要素,構建職業教育質量監控保障體系,對學生在校期間、畢業后年和年的職業發展歷程進行評價,建立起“園區、企業、學校、學生”共同參與的質量保證機制。

4.促進中高職銜接

整合不同層次類型的職業教育資源,凸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優勢。在市政府、市教育局、園區管委會統籌協調下,由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牽頭,在集團內成立對接湘江新區支柱產業的工程機械類、汽車制造與維修類等專業建設合作委員會,整合區域內中高職軟硬件資源,凸顯集團的專業資源優勢,開展專業共建、訂單培養、人力資源培訓、實訓基地建設等合作項目。

二、以專業建設為切入點,推進專業資源對接

加強組織平臺建設,形成聯動指導格局: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為主線,建立有企業和辦學方參與的“理事會”的校企合作平臺,學校的專業建設必須在理事會指導下進行,具體指導學校的專業設置、專業調整、專業改造、專業申報等。在學校專業建設理事會的指導下,各專業由專業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行業企業現場專家共同組成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行、企專家參與人才培養全程,校企共同制訂專針對學校專業建設現狀進行研究。制定學校專業建設發展的標準與指導性文件,對專業建設狀況量化評價,逐步穩妥淘汰不適應園區產業發展、建設基礎差、就業水平低的專業。

三、以課程建設為重點,優化課程體系

1.構建“能力本位”的模塊課程結構

在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各專業校企共同設計推進以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將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融入專業教學全過程,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職業素養協調發展,構建“能力本位”的模塊課程體系。重點構建三個模塊:一是基本職業素質模塊,包括人文素質模塊課程與專業基本素質模塊課程;二是雙證融通職業能力模塊,根據職業崗位工作流程或典型工作任務,依據職業崗位(群)要求,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具體工學單元,將系列工學項目模塊和項目綜合實訓模塊相結合,并設置職業能力拓展模塊課程,開設相關公共課程及專業素質選修課程;三是職業定位頂崗實習模塊。包括就業指導講座、專項實訓、頂崗實習、畢業實踐等(見表。

2.打造“課證融通”的一體化課程體系

優化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突出核心職業能力培養。從職業角度構建課程體系的內容架構,打破課程學科體系,堅持“能力遞進、雙證融通”的模塊化教學,以工作過程為主線,適應行業工作崗位對技能的要求,確定工學項目系列模塊,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內容,構建工學結合核心課程體系。推行擬真工作場景的項目教學。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各專業建設理實一體教學場地,引進合

四、以多主體投入為依托,建設開放型實習實訓體系

1.構建“政、行、企、?!彼奈灰惑w,“共建、共享、共贏”的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和機制

采取學校主體、企業主導,“校企共建共享”等多種方式,依托長沙高新產業園區管委會和園區企業,建立以理事會為基礎,以企業資金、設備、技術等模式建立股份制基地建設運用管理模式,明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責權關系,形成由松散型管理體制向緊密型管理體制的轉變。同時,按“企校一體化”的實訓基地管理體制,實行企業、學校共同建設與決策,學院教務處、校企合作處、實習就業處和各教學系部合署辦公,分工協作,共同開展各個專業群校內外實習實訓工作,建立“對接產業、服務產業、提升專業”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新機制和模式,包括激勵與約束機制、溝通機制、選聘機制、保障機制、監督與評價機制等,實現技術研發、合作培訓、頂崗實習和掛職鍛煉等方面“共建、共享、共贏”。

2.構建“投資主體多元、運行模式多樣”校內實訓(室)基地

職業學校根據“依托園區、對接產業、服務企業、成就職業”的專業建設思路和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結合學院專業集群,按照工學結合形式多樣的特點,創新引進企業、引進產品、引進資金和技術人員的多元化建設模式,校內實訓(室)基地建設以虛擬型、仿真型和生產型為主,構建“投資主體多元、運行模式多樣”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

五、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主線,推進合作育人成效

1.明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

各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緊密對接行業產業,根據行業產業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制訂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以長沙各產業園區合作企業的實際崗位對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為導向,以企業高職崗位、職業活動需要為主體,人才培養規格應體現“雙素養雙證書”的要求。

2.形成對接產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內涵

形成職業學?!耙恢骶€,二強化,三結合,四對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特色。其內涵為:以培養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強化職業素質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校企結合、工學結合、產學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人才規格相對接,人才培養過程與產業工作過程相對接,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相對接,教學環境與產業實際環境相對接。

3.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功能

校企對人才培養質量實施共同監控,采取“綜合評價特長評價”的評價形式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思路,積極改革傳統單一的評價方法,努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爭取政府和企業的支持,探索學生成功就業的實現途徑和保障措施,力爭讓更多學生實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丁金,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認識,高等教育研究,2017(3)

[2]肖洪壽,職業教育與工業園區對接機制的構建教育,學術月刊,,2018(2)

[3]湖南湘江新區官方網站:http://www.hnxjxq.gov.cn/

[4]湖南湘江新區十三五規劃[R]湖南湘江新區,2016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園區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這個九月,園區有點忙!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