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對青年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應對策略分析

2018-07-18 17:52湯蕊嘉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青年大學生消極影響思潮

湯蕊嘉

【摘 要】為研究當代多元化社會思潮中影響力較大的“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對青年大學生的消極影響,本文采用文獻研究、觀察和經驗總結等方法,就“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演進過程和相關概念展開論述,分析新形勢下該思潮傳播的主要形式及其對我國青年大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并針對這些消極影響的產生原因提出應對策略??偨Y說明了社會、高校教育和網絡監管制度等不同層面的改進對繼續深入研究公共知識分子思潮、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的重要性。

【關鍵詞】“公共知識分子”思潮;青年大學生;消極影響;應對策略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逐步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雙百方針被重新提出和貫徹落實,由此產生了社會思潮多元化的現象,多元多樣的社會思潮的傳播為學術研討提供了有利的契機和良好的氛圍,但其中一些如“公共知識分子思潮”這類過分強調文化多元和言論自由而忽視馬克思主義思想指導地位的社會思潮,對青年大學生造成了消極影響。就目前看來,國內外有關“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研究論文和專著并不多,且現有研究大多注重從“公共知識分子”思潮本身的概念入手進行理論介紹,分析其對青年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具體解決策略的文章則更少。盡管如此,我們仍可根據專家和學者們的研究經驗,結合實際分析總結“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對青年大學生造成消極影響的原因、提出社會不同主體的應對策略、幫助青年大學生重樹并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為日后研究這一課題的學者提供思路,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演進過程及相關概念

(一)“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演進過程和涵義

“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概念及基本觀點主要源于西方的知識分子理論。受歷史背景的影響,20世紀初,西方知識分子理論認為現代知識分子是一個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的、能夠掌握豐富專業知識并超越個人專業領域、參與社會事物、引領社會的群體,注重其進步性;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20世紀中后葉,西方知識分子理論更強調知識分子的公共性,從而形成西方公共知識分子理論;隨后通過不斷宣揚,擴大社會影響力,最終發展成為西方公共知識分子思潮;20世紀90年代后,部分關于公共知識分子理論的著作在我國翻譯出版,迅速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并結合我國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成了與西方公共知識分子思潮觀點類似的“公共知識分子”思潮[1],就是指由西方傳入的、帶有明顯政治傾向的、鼓吹知識分子應超越階級地、以絕對公正的立場介入公共事物并充當公共利益“守望人”的社會思潮[2]。

(二)“公共知識分子”的涵義及特點

許紀霖認為“公共知識分子”原指“那些以獨立的身份,借助知識和精神的力量,對社會表現出強烈的公共關懷,體現出一種公共良知,由社會參與意識的一群文化人”[3]。但由于我國將知識分子界定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而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強調這一群體的超階級性,不符合我國發展需要主要強調其弊端和缺陷,因此本文所述“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側重于說明對青年大學生造成消極影響的一面,而對其客觀積極性不做評論。在確定研究方向后,筆者認為“公共知識分子”中“公共”的本質在于“獨立”和“無階級性”,而“公共知識分子”這一具有強烈政治色彩的泊來詞,實質是指離間知識分子與黨和國家、人民關系的社會群體[4]。

根據前人研究經驗可知,“公共知識分子”具有專業性、輿論引導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四大主要特點。專業性即是說“公共知識分子”具有一定的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而輿論引導性體現在其言論具有較大社會影響力,但這一影響并非出于自身的專業成就,而是其對社會重大問題進行“獨特犀利”的隨意點評,其迂闊之論通過網絡等媒介迅速獲得廣泛關注。除此之外,獨立性和批判性則是指這個群體以中立的態度和公正的立場標榜自身,宣稱自己關心社會問題并非出于個人愛好、私欲或任何階級利益,而是出于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倫理道義的守護者”身份站在道德制高點對各種社會問題進行“理智”批判,并且這種批判帶有隱喻社會萬馬齊喑、人民群眾是沉默的羔羊、唯有自己“眾醉獨醒”的意味,但卻往往不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甚至連應對思路都毫不提及,大眾僅能從其偏頗的言論中感受其對社會、黨和國家的不滿。

二、新形勢下“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傳播的主要形式和途徑

(一)以“隱性傳播”為主的傳播形式

由于國內對于“公共知識分子”的相關研究較少,各類報刊雜志也提及不多,“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顯性傳播較少,目前大多數青年大學生對“公共知識分子”的含義并不能準確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一詞語,但這并不影響“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廣泛傳播。

就比如,我們也許并不知道某一思想的內涵是什么,但是我們的具體行為所反映的就是這一思想所表達的本質,而“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傳播形式就是這個道理。青年大學生可能并不知道“公共知識分子”思潮是什么,但自己的日常行為卻正是這一思潮的反映,然后通過言行影響他人,并且這些言行中或許并不會帶有“公共知識分子”等字樣,于是就在潛移默化中促進了這一思潮的另一種傳播形式的發展——隱性傳播,而這是人們很容易忽視的傳播形式,也很容易成為社會監管的盲區。

(二)以網絡媒介為主的傳播渠道

信息時代的發展為“公共知識分子”思潮提供了多種多樣的傳播途徑和渠道,盡管課堂、講座和書籍等“線下傳播”能為“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傳播提供一定途徑,但“媒介在‘主流化過程中尤其發揮著強大的作用,它可以超越不同的社會屬性,在全社會的范圍內廣泛培養人們關于社會的共同印象”[5]。

一方面,互聯網為言論的自由發表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公共知識分子”能借助網絡媒介的力量向人們傳輸自己的觀點。另一方面,由于各種網絡軟件和程序的評論和轉發等功能齊全,當各大公眾號或影響力較大的個人賬號發表帶有主觀性的、對社會問題的見解和觀點時,為“公共知識分子”提供了話題討論的契機,使得“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傳播擴大化。這就是說,網絡媒介不僅以自身存在為“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傳播提供平臺,還在此基礎上為其傳播發展提供了動力,因此網絡媒介是“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傳播的主渠道。

三、新形勢下“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傳播對青年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一)具體表現

一方面,由于傳入我國的“公共知識分子”思潮是帶有明顯政治傾向的,鼓吹超越階級的獨立意識形態,而“公共知識分子”們又常常以“正義的化身”自詡,對社會事件加以炒作,將矛頭直指人民政府,只言制度弊端,而對現有發展只字不提,惡意丑化黨和國家的形象,將人民群眾置于政府的對立面。這就極大的沖擊了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造成了部分被“公共知識分子”思潮洗腦的青年大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指導方針開始質疑,政治立場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不堅定,甚至是缺失政治信仰,不利于知識分子形成正確的政治觀。

另一方面,由于青年大學生還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展階段,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還不夠成熟,容易被誤導,就造成了如溫憲華所述的“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在我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一些青年學生以獲取和認同這種思想觀點為時尚” [6]的現象。因此,當部分“公共知識分子”們借助自己在專業領域內的公信力大肆宣揚要獨立于國家意識形態時,其表面憤世嫉俗,實際彰顯的一種新型的唯心主義“英雄史觀”并不能被青年大學生理智地區分,反而將之視為時尚潮流,進而追求個人主義、崇拜英雄主義,不利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7]

(二)原因分析

1.思想層面——高校教育存在問題

高校是青年大學生的思想引導者,應起到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但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仍受到“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消極影響,因此在思考原因時,首先應從思想層面出發,發現高校教育的現存問題。

高校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失衡,只注重教師的專業性而忽視對其進行素質考察,將師德師風建設流于形式,造成大學教師猥褻學生等違背社會道德的事件頻發,加之網絡傳播擴大影響范圍,導致教師群體公信力急劇下降,學生對教師的言論有抵觸和逆反心理,不愿接受其思想教化,進而將對教師的否定上升到整個高等教育層面,從而否定現行教育制度,認同“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觀點。

并且,無論是從學生對待思政公共課的態度還是從教師的講課內容本身看,都存在強調學科專業性而輕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如此教學并不能提高青年大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相反只能培養一批專業能力強但卻急功近利的“人才”,而這對“公共知識分子”來說正中下懷。

2.制度層面——網絡監管存在問題

如前文所述,“公共知識分子”思潮主要通過網絡媒介進行傳播,這就說明我國在網絡監管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才導致“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惡性傳播,而筆者認為這不僅是網絡監管的具體實施制度不健全的原因,還有更重要的因素在于網絡監管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

“監管”顧名思義就是前期預防監督和后期約束管理,但就實踐觀察發現,目前我國的網絡監管更傾向于一個重大網絡事件發生后進行輿論的后期管治,而沒有在輿論導向還未發生明顯的不良轉變前就進行積極引導,缺乏前瞻意識。這就會造成“知識分子”們在網絡監管部門還未及時管治前趁虛而入,根據青年大學生的獵奇心理故意制造緊張的氛圍,混淆視聽,等到后期無論是刪帖禁言都已無法完全消除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影響的對黨和國家的疑惑和不信任。

3.社會層面——自身發展存在問題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應,如果“公共知識分子”對國家和社會的污蔑毫無根據,那么必然不會引起民眾共鳴,而現在其主張竟已成一種社會思潮,那就說明其內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這個合理性并非說他們的主張正確,而是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在分析原因時不僅考慮思想和制度層面應對這一思潮的不足,還應從社會本身的現存問題入手,思考“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在我國產生的根本原因。

以此為邏輯起點,不難發現我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方面的發展的確存在一定問題,比如貧富差距大、制度不完善、文化遺產失傳、環境惡化……只是這些問題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而非“公共知識分子”所詬病的一個政黨或者一種社會制度所決定的,由此可知“公共知識分子”的詆毀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是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的錯誤認識。但這仍然值得我們重視,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唯有從內因著手,通過不斷自我反思和提高才能實現。

四、應對上述消極影響的策略

“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會消減青年大學生對“五個認同”的認同感,嚴重影響國家的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在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后,則需要社會各主體齊抓共管,共同應對這一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社會層面

要想從根本上避免“公共知識分子”的詬病,就首先要從解決社會自身問題著手。經濟上,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在“劉易斯拐點”到來前,轉變舊有的以吸引外資、廉價勞動力和迎合外部需求的生產導向為基礎的模式,以擴大內需為抓手,調整經濟結構,從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的貧富差距,改善民生;政治上,完善社會制度,繼續嚴厲反腐,清除黨員干部中腐化變質的“毒瘤”,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規,真正做到黨依法執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機關公正司法,進而提高黨、政府和司法公信力;文化上,貫徹落實《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雙百”方針,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防止外來文化的“政治侵蝕”,以寬容、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其他民族文化,取精去粕,促進各民族文化共同繁榮,提高文化自信;社會上,完善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勞動保障、人才培養、社會秩序和安全維護等基本社會制度,擴大基建投入,提供人民的“獲得感”;生態上,要與經濟發展保持平衡,做到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高校教育層面

1.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高校教師要發揮專業性作用,深入研究“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理論,了解理論的內容和影響,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次,應讓大學生了解思潮,警惕“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隱形傳播,引導學生透過現象進行本質思考,加深其“‘公共知識分子不是獨立階級”的意識,并強調知識分子應是為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服務的。最后,教師應提高自身素質,為大學生起好示范作用,進而提高言論的公信力,才能對大學生進行實質性的思想教化。

2.教育內容調整改進

一方面,高校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設思政公共課,并制定策略切實提高課堂效率,防止教育內容形式化,進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另一方面,不僅要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還要進行積極的輿論宣傳和思想引導,提高學生的“四個自信”,加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樹立正確的三觀。

(三)網絡監管層面

結合網絡監管的現存問題考慮,政府應加強網絡監管力度,不僅是完善網絡監管的法律法規,還應提高前瞻意識和大局意識,在一個重大社會問題出現后第一時間就判斷其輿論的發展趨勢,提前做好應對“知識分子”思潮的兩手準備,加強正面宣傳,弘揚主旋律,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一個和諧、健康的輿論環境,但同時要注意掌握宣傳的度,要考慮青年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發展階段,防止因過度美化而造成反感情緒的現象。

五、總結

與“公共知識分子”思潮類似的、有悖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社會思潮還有很多,盡管它們目前還暫時未對我國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造成太大影響,但我們也需時刻保持警惕,堅持“五位一體”全面發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輿論監管力度,兼顧內外因的作用,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進而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保持清醒的頭腦,防止文化侵蝕,杜絕類似蘇聯“和平演變”的慘案,真正做到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正確看待各類思潮,促進雙百方針的繼續深入貫徹和落實。

【參考文獻】

[1]梅榮政,周志平.“公共知識分子論”是怎樣一種思潮?[J].高校理論戰線,2005(2).

[2]郭小路.“公共知識分子”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11-12.

[3]張愛華.儲德天.公共知識分子何以何能?—訪華東師大歷史系許紀霖教授[J].社會觀察,2004(5):36-38.

[4]吉方平.透過表象看實質—析“公共知識分子”論[N].解放日報,2004-11-15.

[5]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24-229.

[6]廣東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警惕“公共知識分子”思潮[N].光明日報,2004-12-14.

[7]黃冬霞.關于公共知識分子思潮的幾點思考[N].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54-55.

猜你喜歡
青年大學生消極影響思潮
網絡民粹主義對高校大學生的消極影響
春秋時期重民的社會思潮
從回歸溫柔敦厚到走向天馬行空——當代文藝思潮的一種轉向
論青年大學生群體艾滋病預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網絡民主觀調查研究
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對我國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及對策
自媒體傳播的文本特征及其消極影響
論新自由主義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消極影響及對策
論20世紀初年的“興女學”思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