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女排精神”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2018-07-18 17:52宋玲
智富時代 2018年5期
關鍵詞:女排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宋玲

【摘 要】20世紀80年代,以郎平為代表的老一代女排,取得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五連冠,女排姑娘們刻苦訓練,頑強拼搏,團隊協作,永不言棄,感動了全國人民,“女排精神”鼓舞著一代人。里約冠軍之戰70%的收視率,讓無數人熱淚盈眶,不僅僅是因為勝利,更因為永不放棄的女排精神。今天,頑強拼搏、永不放棄,集體主義、無私奉獻的“女排精神”,在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女排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017年1月15日,2016年CCTV體壇風云人物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中國女排連續三年榮獲“最佳團隊”獎。獲獎評語這樣寫道:里約奪冠,振奮國人,中國女排唯祖國和信仰不可辜負。有你,我們就有信心,有力量,有夢想;有你,我們就敢闖、敢拼,敢為天下先。中國女排,時代烙印,民族精神!當今社會,大學生經受著各種外在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對生活、學習、家庭、財富等認知有了偏差,價值觀也發生了改變。如何讓“女排精神”在當代大學生中得以充分發揚,如何讓“女排精神”正確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工作者們深思和探索的課題。

一、女排精神的概念界定

1981年11月17日,全國婦聯電賀中國女排獲世界杯冠軍,致電這樣寫道:“你們是祖國的驕傲,婦女的驕傲。向你們學習,向你們致敬,讓‘女排精神在我國四化建設的道路上永放光輝!”[1]這是首次提出“女排精神”。有人問:女排精神是什么?總教練郎平的答案是:“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p>

1981年的女排世界杯,是中國女排的第一個世界冠軍,也是三大球項目第一個世界冠軍;1982年女排世錦賽,奪得第一個世界錦標賽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對戰東道主美國,中國女排以3:0的戰績,將奧運會金牌和三連冠收入囊中;1985年女排世界杯里約奧運會,第四個冠軍;1986年女排世錦賽,面對“加勒比旋風”的古巴女排,中國女排用3:1的戰績證明了遇強則強的中國女排精神。2016年里約奧運會,大約一萬多名主場觀眾制造了震耳欲聾的助威聲,以及針對中國女排的各種干擾聲,這對年輕的中國女排是一個極大考驗。這場驚心動魄的勝利,成為中國女排歷史上的又一場經典戰役,也讓所有人再次感受到了曾經的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中國女排的歷史遺產,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之后的經驗總結。女排精神的基本內涵課概括為:無私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強不息精神。[2]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毅力,怕吃苦、怕困難

在當今社會經濟文化迅速發展下,人們的家庭環境和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使部分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容易退縮,缺乏意志力。在實習就業的單位選擇上,部分大學生要求應聘單位既要環境好、工資高,又不能太辛苦,還要有假期,更不愿去條件艱苦的崗位去鍛煉學習。

(二)缺乏集體主義,團隊協作意識淡薄

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居多,受到家庭寵愛,在學校個人主義觀念強,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處理問題時只考慮個人利益。在團隊活動中,個性表現欲望強,缺乏團隊合作意識。

(三)價值觀、理想信念出現危機

當代大學生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部分學生中出現了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加上網絡媒體的傳播,一些負面新聞影響到了社會各個群體,對大學生影響也是最快最深的,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空乏,人生目標不明確。

(四)愛國主義觀念淡薄

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風云變幻,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部分學生偏向物質享受,比如找工作最看重眼前的薪資待遇,不考慮個人職業發展等。部分學生愛國主義觀念淡化,如每周升旗儀式,很多學生不愿意主動參加。這些年,一些質疑愛國主義、分裂愛國情感、抹黑中國的聲音借助網絡廣泛傳播,部分大學生不能理性辨別,導致不良后果。

三、“女排精神”的發揚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要努力學習中國女排的刻苦、頑強、拼搏的精神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老女排的訓練條件異常艱苦,她們憑著堅韌的毅力,練就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形成了以快速多變為主體、兼備高打強攻的獨特風格,并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比賽上場上的每一次勝利,無不是女排隊員成百上千次的練習,無不展現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比賽場上的每一次轉敗為勝,無不是女排隊員不言棄、不畏懼、敢打敢拼。

今天,對于大學生而言,挑戰與機遇并存,只有刻苦努力學習專業知識,促進自己全面發展,當機遇來臨的時候才能抓住機遇,走向成功。當遇到逆境和困難時,更要學習女排頑強拼搏的精神,不言棄,迎難而上。

(二)“女排精神”是對集體主義、團隊協作精神最好的詮釋

“她們不是1個人在戰斗,是12個人的集體努力……”里約奧運會的圣火已經熄滅,但在大家心里,對女排精神的思考仍在延續。女排奪冠,是每個人團結奮進的結果,更是集體主義精神的最好詮釋。中國女排用實績告訴人們,集體主義精神永遠不會過時。當今時代,奉獻、協作、團結,顯得更為重要。女排的集體主義、愛國情懷,讓人們可以超越個人,收獲更大的光榮。

當代大學生要明白“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道理。在工作中,在其位,謀其職,盡其責。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其次同事之間應該相互溝通配合,力求將工作完成地更好。要有集體主義精神,融入到集體當中,團結協作,才能在事業上有更高的成就。

(三)“女排精神”有助于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女排可謂是中國體育運動的一面不倒的旗幟。世界女排大獎賽香港站賽前訓練中的一幕,或許為我們提供了答案。當現場不知何故突然響起國歌,姑娘們紛紛中斷熱身,自發地肅立行注目禮,帶動現場觀眾也紛紛起立行禮。當時并沒有任何人要求姑娘們必須肅穆行禮,更沒有哪條規定要求運動員必須這樣做。這一切都是姑娘們發自內心的舉動,昭示著她們已經把對祖國的熱愛深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

愛國主義應該是一種信仰,一種可以給予人力量,可以讓人為之堅定而執著地付出和奮斗的情懷。她可以成為中國女排強大的秘密所在,也可以成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發展和成功的動力源泉。

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熱愛祖國,敬愛國旗、國徽、國歌,要有視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大學生應在女排精神的指引下,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愛國之心轉化為愛國的實際行動,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和工作。

【參考文獻】

[1]體委、體總、全總、團中央、青聯、學聯、婦聯分別致電祝賀中國女排獲世界杯冠軍[N]·人民日報,1981,11(17).

[2]妝都哭花了!有一種驕傲叫中國女排![N]中青報·中青在線,2016,8(17).

猜你喜歡
女排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學習“女排精神” 實現偉大民族復興
新生代的“女排精神”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