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外藝術教育培訓機構教師幸福感的調查研究

2018-07-21 09:35李萃芝
甘肅教育 2018年10期
關鍵詞:培訓機構幸福感幼兒園

李萃芝

【關鍵詞】 幼兒園;培訓機構;教師;幸福感;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0—0093—01

一、教師職業幸福感

教師職業幸福感,就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對自我需要的滿足、自身價值的實現,以及愉悅感的產生等形成綜合的主觀性結果。本次調查表明,河西地區幼兒藝術教育培訓機構中教師幸福感普遍偏低,主要體現在培訓教師的工資待遇差、現實和理想的差距大、自身專業素養得不到提升及培訓機構施加壓力過大。加之,目前社會對幼兒藝術培訓機構的需求量大,家長重視培養和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導致幼兒培訓機構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使得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偏低。

二、教師職業幸福感偏低的原因

1. 教師職業認同感低。一方面教師專業素養偏低。教師缺乏獻身于教育工作的精神動力,其主要是沒有樹立基本的理想追求、道德規范和倫理要求等價值取向。再加之教師沒能將理論與實踐較好相結合,而培訓機構中較重視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專業理論知識的提升和鞏固。

另一方面教師自我效能感低。一般來說,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教師本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一定影響,當然主要是積極方面的影響,它同時也對教師對待教育事業的熱情起到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它影響著教師的工作熱情,以及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在跟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所遇見的困難。從而致使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會產生挫折感、自卑感等消極情緒。

2. 河西地區幼兒藝術培訓機構制度不完善。河西地區幼兒藝術培訓機構制度不完善主要體現在管理規定方面的缺失。校外藝術教育機構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由于大多數的幼兒藝術培訓機構主要是由私人創辦的,并沒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所以他們缺乏強有力的管理和監督,致使培訓機構的辦班能力、師資力量、教育質量以及教學環境等相對于公立培訓機構而言較差,再加上培訓機構沒有制定相對完善的工資薪酬體系,培訓機構也就缺乏公平的外出學習機會。教師既沒有很好的工資待遇和福利保障,也沒有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機會。因而教師在面對工作和生活上的雙重壓力時,常帶有負面情緒,導致幸福感偏低。

3. 政府支持力度弱。從學歷上看,學歷越高,幸福感越低,學歷越低,幸福感越高。根據本次對河西地區幼兒藝術培訓機構教師學歷調查表明,67%的教師是本科學歷,29%的教師是大專學歷,4%的教師則是中專學歷。政府沒有出臺維護幼兒藝術培訓教師相關利益的一系列制度,正因如此,培訓機構沒有相對完善的工資薪酬體系,教師的基本生活待遇得不到保障,導致教師人員的流動性大,培訓機構缺乏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師在培訓機構的穩定性不高,幸福感偏低。

三、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策略

1. 教師應追求自我價值,提升心理素養。教師要全面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獲得學生尊重、領導賞識和更多發展機會,實現自我價值,增強幸福感。首先,教師應始終堅持終身學習的原則,在學習過程中要發揚持之以恒的精神,從而提升專業素養。其次,教師應不斷提升自我效能感,樹立積極向上的心態,獲得自我內心的滿足,積極地應對幼兒藝術培訓機構中出現的問題,以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提高職業幸福感。

2. 河西地區幼兒藝術培訓機構應制定完善的管理和監督體制。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防治“小學化”通知》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舉辦興趣班”。正是這一政策的頒布,使得各類培訓機構迅速崛起,也出現各類培訓機構管理和體制不完善的問題。因此,要提升教師的幸福感就要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管理,主要應規范各級技能的考級制度、制定培訓機構的規章制度和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對于教師的工資薪酬體系應獎懲分明,培訓機構應最大化地為教師爭取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同時更應該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使得教師在同等競爭條件下形成完善的薪酬激勵制度,從而提高培訓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3. 政府應大力支持幼兒藝術培訓機構的蓬勃發展。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下、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下,我國的校外教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并且會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政府和家長應該改變對校外藝術培訓機構的看法,不能用有色眼鏡來看校外培訓機構,而是應該大力支持并給予合理的意見,這才會使得河西地區幼兒藝術培訓機構迅速發展并逐漸規范化。

編輯:王金梅

猜你喜歡
培訓機構幸福感幼兒園
7件小事,讓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愛“上”幼兒園
淺談出國考試類圖書市場現狀
關于當今校外少兒美術教育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