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環境下的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研究

2018-07-23 08:54曹雪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課程整合互聯網信息技術

摘 要:本文總結了“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的幾種常規教學模式,分析了它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同時分析探討了“互聯網+”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及其實用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互聯網+”;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課程整合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社會各領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影響和推動作用,這種影響和推動作用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也尤為明顯。依托方便的網絡環境和豐富的數據化資源,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從而使英語教學模式更加豐富,更加有效地促進教學活動。整合后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更加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1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模式的整合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在某種教學環境中形成的教與學各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媒體)之間的穩定關系及教學過程的結構形式。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英語課程的各個環節(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評價方式等)有機結合,共同完成英語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與教的活動要在信息化環境中進行,包括多媒體計算機、多媒體課堂網絡、校園網絡和互聯網絡等。學與教活動包括在網上實施講授、演示、自主學習、討論學習、合作學習、虛擬實驗、創作實踐等環節。目前,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應用得比較廣泛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1.1 課件演示型教學模式

演示型模式是指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演示課件向學生傳遞和表達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師通常利用Word、PowerPoint或FrontPage等計算機應用軟件制作教學課件,課件除了可以展示文字和圖片以外,還可以鏈接視頻和音頻,使學生更為立體、直觀地了解和感受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更標準、真實的語言環境。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習發生的最佳情境不應是簡單抽象的,只有在真實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習得某些知識,還要讓學生懂得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在一些真實的情境中,學習者如何運用自身的知識結構解決實際問題,是衡量學習是否成功的關鍵?,F代信息技術在情境創設方面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聲音、圖像、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的集成,可以最大限度地模仿自然界的聲、色、形,巨大的容量可以提供大量情境素材。

課件演示型教學模式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應用起來相對簡單、容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也可以利用軟件工具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

1.2 網絡交互式教學模式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在線教學成為新的流行趨勢。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媒介,擺脫了傳統課堂的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自由地進行網上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學習資料、授課講義、訓練習題、課后作業等上傳至網絡社交軟件,如QQ、微信、電子郵箱等。學生可以隨時瀏覽和查閱學習資料。根據要求完成相關練習和作業后,也可以及時把作業內容在線反饋給教師,教師隨后可以及時跟進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社交軟件詢問教師,教師可以及時對學生的疑難問題給予解答。這種交互式的教學模式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式或發現式的學習,促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以及在網上尋找信息,尋求答案,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實時化的教與學交流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教師實時在線給予學生講解、輔導和答疑,使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時間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同時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過程也可以隨時得到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更強,目標更明確。

1.3 網絡平臺自主學習模式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的教學理念已逐漸被時代摒棄,現在廣為提倡和應用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既讓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正確、有效的自主學習也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創設網絡學習平臺,在平臺中上傳豐富的學習資料、各種訓練習題以及考試題目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隨時登錄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和自主訓練。同時網絡平臺里囊括和鏈接了多種豐富的學習資源、聽力測試和口語測試等,可以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一對一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或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和練習方式。網絡平臺的創設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時間相對更自由,同時,多樣化的學習和練習方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此外,學生登錄平臺后所進行的一切學習活動行為都會生成記錄,包括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答題正確率等等,教師能夠更加有效地監督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根據網絡平臺提供的各種記錄和數據,教師也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內容和授課方法以及教學活動的安排。

以上幾種教學模式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將課程內容與科技充分結合,與傳統教學方法和手段相比,確實在教學效果上有了空前的增強和完善。相較于以前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聽講,反饋遲滯等情況,網絡時代帶來的新穎的教學手段、海量的學習資源、豐富的學習方法,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但同時,這些教學模式在應用的過程中也顯現出了一些弊端和不足。

網絡時代也被稱為信息時代,人們可以了解和接觸到的信息資源呈爆炸式增長。從教學的角度來說,教師利用網絡技術可以把有限的課堂容量無限擴大,傳遞給學生比傳統課堂多數倍甚至數十倍的理論知識和學習資料,與此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自主搜索查詢到大量的學習資料。面對如此大量的學習資源,一方面,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和理解知識信息的差異化程度會逐漸提升;另一方面,學生們對于網絡資源的篩選和甄別能力也有所不同,甚至可能被網絡中的錯誤信息誤導,走向歧途。這些問題如果長期存在,沒有更好的改進辦法,就會使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程度日趨明顯。能力較好的學生大量吸收知識技能,并且能通過網絡媒介時刻了解和掌握相關領域的前沿科學技術,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面對大量的知識內容會覺得難以負荷,從而產生厭倦情緒,同時也可能因無法辨別和掌握正確的知識內容,錯誤理解理論知識,學無所獲。

那么如何彌補以上幾種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解決相關問題呢?筆者認為,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在網絡時代可以更好地發揮其特有的優勢和作用,服務英語教學和學習活動。

2 信息技術與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整合

2.1 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在傳統英語教學中的利與弊

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是一種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合作學習理論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和70年代的美國。它以小組學習為主要組織形式,要求小組成員共享目標和資源,共同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賴,合作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應用較多,但實際效果差異性很大。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是群體性活動,在學習過程中非常強調小組成員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在任務分配、任務協作、資源共享、觀點統一以及協調學習時間和場地等多個環節和因素方面,都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努力,步調一致,才能使小組學習任務順利完成并達到預期效果。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以上諸多因素不能相互協調,導致合作學習的效果欠佳。許多學生,特別是性格偏內向,不善于與其他人協作的學生很難融入小組的集體合作活動中去,這樣就會使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流于形式,只有一部分人代表全組完成任務,而最終的成績評定結果也是不準確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能真正了解每個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以及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分組合作式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雖然能有效調動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但同時存在部分學生渾水摸魚,消極應付小組活動的情況。而在學生人數較多的班級中,教師也很難把控每一個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參與情況。

2.2 “互聯網+”時代的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實用性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帶來了創新性的發展和應用空間,使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和網絡媒介的支持下揚長避短,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

首先,網絡時代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長,想要在紛繁復雜的信息資料中快速整理出最全面、最準確的資料和數據,依靠集體的力量要比單打獨斗更加迅捷高效。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協作,各司其職,資料和信息的檢索、分類、篩選、辨別、整理、精簡等各個環節都可以相互配合完成。這樣既保證了資料信息整理完成的時間,又可以在團體智慧的層層保障下鎖定信息資料的準確性。

其次,利用網絡平臺和各種社交軟件,小組成員之間的交流和討論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約束和限制,彼此之間的信息傳遞更加迅捷。在保證信息傳遞的時效性的同時,更重要的作用是通過社交軟件,使一些不善于社交活動,在面對面的情境下與他人溝通困難的學生更自如地參與小組討論和其他組內活動。這樣就解決了在傳統模式的小組活動中,一些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幾乎忽略不計甚至只是扮演觀眾的問題。

再次,從教師角度著眼,在師生比例懸殊的情況下,教師想要具體掌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難度較大。雖然通過網絡媒介,教師可以和每個學生具體交流,但在一對多交流的情況下,教師很難保證及時回應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如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出問題或與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就可以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組長的協助,監督和管理學生的學習情況。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小組合作式學習的最大亮點就是在最終的研究結論展示或學習成果匯報階段中,學生們可以相互協作,以相對個人展示更加立體多樣化的形式呈現自己的學習收獲。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多樣化的學習任務。許多在傳統課堂無法完成或者只能虛擬化完成的學習實踐活動,現在利用網絡技術學生都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更加生動,富有創新性的完成展示。同時,學生以課件演示等形式匯報展示他們的作業,該過程也促進了他們對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和運用。

3 結語

“互聯網+”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用性強,應用方法靈活多變,適用于不同的課程內容和學生群體。信息技術與分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整合,符合當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理念和要求。依托信息技術,分組合作式的學習模式在應用過程中,既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體現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

[2] Littlewood,W .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 An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 張金泉,臧國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5.

[4] 樓建麗.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模式探析[J].山東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08.

[5]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6] 黃甫全.試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

作者簡介:曹雪(1980—),女,吉林長春人,碩士,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外語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課程整合互聯網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信息技術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