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少數民族弓弦樂器牛角琴和小二胡的藝術特色

2018-07-23 08:54田惠
藝術科技 2018年11期
關鍵詞:異同特點意義

摘 要:眾所周知,云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繁多的省會,民族種類多達52個,而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樂器,其中弓弦樂器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傣族牛角琴和彝族小二胡的表現最為突出。這兩種樂器是其所屬民族的縮影,從外形、音色、演奏技法、樂曲創作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各自民族的風格特色。

關鍵詞:牛角琴;小二胡;特點;異同;意義

1 牛角琴的藝術特色

牛角琴為傣族的弓弦樂器,相傳其前身名為玎號哦,隨著內地與邊疆的文化交流與漢族大量移民邊疆,二胡傳入傣族地區。由于六角琴筒二胡較難制作,傣族人就地取材,將牛角琴鋸平放竹板做拱振膜,構成琴筒,便稱之為牛角琴或牛角二胡。牛角琴的外形體現了傣族的人文風情。琴筒一端蒙蛇皮,琴頭似塔形,張兩根金絲弦,內外弦音高相差純五度,采用g1、d2定弦,全長約70厘米,音域跨二到三個八度。右手持弓摩擦琴弦發聲,與二胡相同,音色纖細柔美,宛如一名嬌羞的少女,形象地體現出傣族音樂婉轉細膩、優美抒情的特點??捎糜谡f唱音樂伴奏、民間器樂合奏、管弦樂器協奏、齊奏及獨奏中。

傣族音樂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擅長使用滑音、回轉音,節奏一般較慢,曲調較長,因其有舞蹈性的動感旋律,可隨音樂翩翩起舞。而牛角琴充分地展示出了傣族音樂的所有特點,可以說是傣族音樂之魂。

下面就筆者在學習牛角琴期間對于它的把握作一個詳盡的介紹。(如圖1)

此旋律是牛角琴曲《布朗山之夜》的開頭選段,由云南藝術學院尹毅老師所作,描繪的是布朗族人民夜晚在布朗山上載歌載舞的場景,表現出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美好生活。

該曲進板節奏為慢速,采用弱拍進入,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樂曲的輕柔性,運用連線的方式加強了這一特點。旋律線條呈波浪形,使作品在柔美中又帶有一定的動感。使用平行樂句的寫作方式,使之相同中又有所改變。該段描述的是布朗山安靜祥和的夜晚。

牛角琴正好用它纖細柔和的音色很好地詮釋了這一場景,加上演奏者的演奏技法,拉弓弱音進入,在連線音中弱化次強拍,左手指輕松觸弦,在連音下行的三音中使用墊指滑音,右手控制旋律線條,使旋律呈現高音強、低音弱的波浪感,增強音樂的藝術性。用以突出傣族委婉細膩的特點。

之后再采用平行樂句的形式,與開頭兩樂句呼應,用級進的手法進入預備高潮。預備高潮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的速度到達80拍,采用二分音符連線加三連音的方式,在聽覺上有推進的感覺。第二部分的速度達到100拍,采用節奏性的變化,從四分音符變為八分音符,再到十六分音符的方式推進。第三部分采用打音的方式,比第二部分顯得更加急切。演奏者在演奏牛角琴時要提前做好準備,因為牛角琴音色細高,有一定的滯后性。左手指挨著琴弦,做指法規定的滑動,以迅速而敏捷的速度達到樂曲的要求。(如圖2)

該段是此曲的高潮拆選。全段體現出歡快活潑的情緒特點。開頭還有預備高潮打音的延續,使音樂具有連貫性,然后一個小切分預示著活潑的高潮已來臨,兩樂句變化重復,第二樂句的后半部分使用的是十六分音符的變奏重復,使樂曲更為急促,到達同音的4個十六分音符的重復,最后用級進下行到級進上行的旋律線條,到達全曲高潮及高潮的尾聲。

該段描繪的是布朗族人民在月光下的布朗山頂,圍著篝火,伴著布朗族的歌聲和器樂演奏,手拉手歡聲笑語、載歌載舞的場景。整段圍繞熱鬧、動感等詞匯,與前部分寧靜、安謐的場景形成強烈對比。

因此從這段看來,牛角琴不僅擅長慢板抒情的樂曲,快速熱烈的樂曲也可以駕馭。運用中弓快速擦弦,左右手高度配合,將牛角琴纖細的音色奏出輕盈的顆粒感,體現出跳躍靈活的特性,使得音樂別具一番風味。又由于此段是全曲的高潮,牛角琴在演奏此段時必須在音量、重音處理、強弱對比、民族特色等方面做到最大化,運用右手運弓輕重和左手觸弦時機用以達到音量、重音以及強弱的對比,運用左手在琴弦上有目的地滑動,來突出其民族的特色。

最后一段是對第一段的完美再現。速度回歸原速,運用第一段的旋律進行,直到結尾,使用改變音的時值的手法,將原來一拍的三連音改為兩拍,從時值上把旋律拉長,在聽覺上給人以結束感,隨即樂曲結束。

此段也是對原場景的又一次再現,但和原場景有所不同。此場景是人們熱鬧完,各自回家后,布朗山回歸寧靜的氛圍,似乎之前的歡樂氛圍還縈繞在耳畔。

所以牛角琴在演奏此段時,運弓可比之前更寬廣,音色上面可更渾厚些,音量上面可稍強一些,總的來說還是要與首段有所對比。

因此,該樂曲是一個對比中段的再現三段曲式,有嚴格的曲式結構。作者在這種曲式結構中將一篇接近完美的牛角琴作品呈現出來,將牛角琴的所有特點融于這首曲子編創,使得這首曲子以其最大的限度接納牛角琴的發揮。最重要的是,這首牛角琴曲還可以配合管弦樂隊伴奏,形成聲勢浩大的協奏曲,豐富了牛角琴的演奏形式,這是少數民族樂器的一大突破,成為我們研究牛角琴特點的作品中重要的參考作品。

2 小二胡的藝術特色

小二胡又名為滇胡,云南彝族弓弦樂器,外形酷似京胡,為竹制,琴筒使用的是一截兩端通透的毛竹制作。筒長11.5cm~12.5cm,直徑6cm~7cm。筒子的前口蒙蛇皮面,形制與京胡基本相同。除音色明亮之外,其振動皮面、地域習俗和語言環境也不同,小二胡的音色比京胡更柔和,逐步形成在彝劇音樂中的主導地位,成為主奏樂器。內外弦相差純五度,與牛角琴相同,都采用g1、d2定弦,音域跨兩到三個八度。與二胡演奏方法基本相似。

有獨奏、齊奏、合奏、伴奏等表演形式。演奏時采用兩種姿勢:

第一,坐姿,將琴筒置于大腿根部與小腹之間,兩腿平放或左腿搭在右腿上。

第二,站姿,能歌善舞是彝族人顯著的特點,每當茶余飯后或家閑之時,人們便圍在一起跳舞唱歌,為了便于一邊演奏一邊跳舞,這時演奏小二胡者多采用站姿。采用站姿演奏時,琴身與演奏者的身體幾乎形成垂直的角度,琴筒置于上腹部以保持其穩定性。這種邊唱邊跳邊演奏的熱烈歡快場面突出地反映了西南少數民族的生活情趣。

由于小二胡明亮清脆的音色,使得它較長于演奏激昂歡快的樂曲。小二胡作為彝族弓弦類的代表樂器,獨特的外形與富有文化底蘊的音色,使得它在少數民族樂器乃至世界樂器之林中都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

下面就筆者在大學四年間對小二胡樂器的演奏來對小二胡作一個詳盡的介紹。(如圖3)

此旋律為小二胡曲《跳腳來》的第一部分選段,由云南藝術學院尹毅老師作曲。全曲在歡快、明亮的情緒中進行,描繪的是彝族人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

以130拍的快速開始,該旋律前八小節為樂曲的線索句,用氣勢洪亮的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的結合,再帶上穩定的八分音符連奏,奠定了整首曲子的風格:活潑歡快,激昂前進。演奏者要右手拿穩弓,左手堅定地按弦,奏出穩定、開放的感覺,毫不遲疑。

接下來的旋律則是貫穿全曲的主旋律,以其悠揚流暢的線條突出小二胡明亮的音色。

重復時會出現此譜例中的歌詞。而此歌詞并無實際意義,只是彝族歌曲中常用的虛詞襯語,為增氣氛所用。小二胡音色近于人聲,因此可與人聲伴唱。之后部分運用大切分增強樂曲的動感,增強了小二胡的音樂表現力。運用十六分音符的疊奏向前推進。之后變化重復一次。這一部分的大切分是重點,要把小二胡干脆響亮的特性表現出來,演奏者必須將大切分四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作一個切斷處理,才能夠突出該部分的效果。

接著就是一段具有歌唱性質的樂段,可視為高潮前的準備階段,旋律悠揚抒情,伴有人聲歌唱,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生動形象地把人們對唱的情形表現出來,加強了音樂的戲劇風格,增強了樂曲的藝術感染力。(如圖4)

第二部分是對第一部分的移調重復,小二胡的音色相較之前略微低沉,卻更渾厚。在小二胡不同的音色中表現此段,突出前后對比,是歡樂場景的一次升華。

演奏者在這一轉調中要特別注意,由于小二胡把位較窄,在換把的時候指距位置不得模糊,要非常注重音準。

最后以十六分音符快速的疊音結束此段,快速運弓,表現出小二胡清脆、靈活的特性。

最后一段是對第一段的縮減重復,在第一段的三個部分里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稍加處理,使其連接自然,呈現出具有前后呼應的表達特點。

因此,這首樂曲是一個引申型中段的再現三段式。全曲以小二胡作為主奏樂器,以舞蹈為襯貫穿,采用的是站姿來表演,即是器樂、歌、舞為一體的藝術形式,以這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完美地呈現出彝族人民載歌載舞、喜悅熱鬧的歡快場景。

難道歡樂場景僅僅跳跳唱唱就完了?不,那不是友情、愛情萌發的場所,也不是樸素的社交場所。作為彝族人民音樂的主要活動方式,一方面,在彝族人與外族人文化交流上,它能夠作為兩族之間友誼的橋梁,讓外族人可以沖破語言的障礙,通過表演的形式,感受到彝族人熱情好客的風俗特點,從而促進民族之間的共同發展和繁榮;另一方面,在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上,以器樂、歌、舞的表演方式易于接受,能夠匯集每一個彝族人民,不至于失傳,從而對于我們了解和研究彝族的音樂風格,具有重要的歷史參考價值。

3 結語

筆者之所以研究和探討牛角琴與小二胡,除了因為筆者大學四年對它們最為熟悉之外,還因為它們真的有值得我們去認識、了解的價值。

作為古老的東方大國,中國少數民族的重要樂器傳承者小二胡與牛角琴有廣闊的上升空間,它們從原始歌舞伴奏發展到今天提升到舞臺,在演奏中加入舞蹈、歌唱等藝術形式,使演奏提升到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效果,豐富了表演,使整個弦樂器達到了演和奏的結合。走向海內外,在東南亞等地演出,說明少數民族弦樂器發展的成熟和在音樂舞臺上的靈活運用。還有專門的少數民族音樂向國外發行,增進了外國人民對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了解,使得國外音樂家可以用少數民族樂器音色來創作音樂,豐富了世界音樂。

因此對中國少數民族樂器研究具有時代性和必要性。

參考文獻:

[1] 趙應東.云南少數民族拉弦樂器牛角琴、象腳鼓琴作品選集[M].云南美術出版社出版,2011.

[2] 張興榮.云南民族器樂薈萃[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3] 云南藝術學院.云南民族器樂薈萃[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簡介:田惠(1994—),女,湖南湘西人,吉首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表演(器樂演奏)。

猜你喜歡
異同特點意義
從中日民間故事窺探中日文化差異
大陸和港澳臺初中歷史課標在中國文化史方面的異同
簡論謝靈運與柳宗元山水詩思想內容之異同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