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漢中全域旅游發展的主要路徑

2018-07-24 12:56王建國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4期
關鍵詞:漢中全域旅游

【摘 要】 本文探析了漢中全域旅游發展的路徑。包括六個方面: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統籌謀劃,堅持產業引領,堅持項目帶動,堅持全民參與,堅持人才和科技先行。漢中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要走“綠色+”和“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打造旅游新格局,使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相互發力,形成新競爭力,促進漢中全域旅游大發展。

【關鍵詞】 漢中;全域旅游;路徑

2013年,漢中市提出全域旅游發展理念;2014年,漢中市開始實施全域旅游工程;2016年3月,國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漢中市名列其中;2017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的發展,對于促進漢中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面對全域旅游的良好發展態勢,如何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主動融入,積極轉型,加快發展,科學全面推進漢中全域旅游事業的發展,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堅持綠色發展是根本

據相關資料關記載,漢中森林覆蓋率達59.1%,植被覆蓋率56%,可利用草場500萬畝,境內有漢江、嘉陵江等567條河流,正是因為漢中具有豐富的綠水青山資源,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加之獨特的地理位置,適宜的氣候,漢中被譽為“中華聚寶盆”“西北小江南”“地球上同一緯度生態最好的地區之一”。近些年來,漢中的旅游事業發展也主打綠色這張牌,如近幾年影響逐步擴大的“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游文化節”等,不僅給漢中的旅游帶來了經濟收入,也提高了漢中的知名度,形成了漢中最靚麗的城市名片。綠色既是漢中全域旅游發展的基礎,也是其根本,更是其特色之所在。2017年10月1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因此,要實現漢中全域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綠色發展這個根本,既要抓好綠色這張牌,還要打好綠色這張牌。以前人們說陜南是關中的后花園,現在隨著西城高鐵的開通,漢中邁入高鐵時代,真正被納入關中一小時都市生活圈,成了名副其實的后花園。高鐵時代的到來還大大縮了漢中—成都以及西南、華南、華北、華中等地區的時間距離,漢中旅游交通瓶頸將進一步被打破,這是漢中旅游發展的新機遇。因此,漢中在全域旅游發展過程中,要走“綠色+”的發展模式,打造旅游新格局,使旅游業與其他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相互發力,形成新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廣域吸引游客,促進漢中全域旅游的大發展。

二、堅持統籌謀劃是關鍵

近年,漢中編制出臺了《漢中市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實施全域旅游工程的意見》、《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工作推進計劃》等規劃文件,提出了“四大戰略 ”“一核、兩路、六組團”空間布局,“1336”戰略思路和“一個追趕、一個超越、兩個翻番、五個升級”的追趕超越目標,這對助推漢中全域旅游發展有著重要的戰略指導意義。但是,在具體的項目規劃上要堅持多規合一、科學論證、創新發展、準確定位、因地制宜、樹立品牌、打造特色;要統籌漢中2區9縣的發展,有效整合區域資源,建立聯動機制,構建系列旅游產業鏈,推進全域規劃、和諧共進、錯位發展、打造特色,提升競爭力;要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將旅游規劃理念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促進旅游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特別要推進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

三、堅持產業引領是抓手

2016年漢中市文化產業增加值24.05億元,占GDP2.4%,與支柱性產業目標差距較大。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發展的熱潮,西安市文化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這是與西安市及陜西省成立曲江新區管委會、曲江文化產業集團、陜文投、陜旅集團等密不可分。2016年,諸葛古鎮開園創下單日接待量超過10萬人次的紀錄,這與陜旅集團得精心打造有著極大的關系。目前漢中也組建了“漢中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但還要加大資金投入,抓好管理,以大手筆、大視野、大思路、大格局做好一體化運營,優先發展旅游業,力爭產出幾個在區域內、行業間名聲響亮,影響較大的旅游企(產)業、品牌,以此引領漢中全域旅游及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四、堅持項目帶動是戰略

目前,漢中市已建成國家A級景區24家(4A級景區9家、3A級景區13家),國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縣鎮村、美麗田園)18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13個、鄉村旅游示范村18個。特別是“一江兩岸”文化園、天漢文化公園E區、“尤曼吉游樂水世界”、大漢山文化廣場等一大批文化旅游項目相繼建成,龍崗文化生態旅游園區、興漢生態旅游示范區、天漢文化公園、兩漢三國文化景區、張騫絲路文化旅游綜合體等重大文化旅游項目的推進,必然會帶動整個漢中旅游事業的大發展。在漢中市旅游項目大發展的良好形勢下,要注意把一些前景好、質量優、分散型的旅游產業資源實行統一打包、統一策劃、統一品牌、統一建設,統一管理,融合包裝成一個大項目,使之成為全域旅游項目建設的引擎。此外,漢中作為絲綢之路聯動城市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城市,是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要充分發揮張騫這個旅游名片的作用,特別是張騫墓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外加周邊五門堰、楊填堰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影響力極大提升,以此為切入點,加大張騫絲路文化旅游綜合項目的投資,創新包裝,多項目帶動,推進旅游發展。

五、堅持全民參與是思想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游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游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漢中的全域旅游也要時刻堅持全民參與這一思想。區域內國民素質的提高,旅游觀念的提升,必然會促進該區域旅游事業的發展。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總結了漢中全域旅游的發展愿景:“城是一處景、村鎮一幅畫,處處是景觀、人人是形象”,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旅游是一定區域內人的參與活動,全域旅游要做到人人是旅游形象、處處是旅游環境,這必然要求全域旅游區域內的全民參與。正如相關專家所說的全域旅游要從“全要素、全行業、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全社會、全部門、全游客八個層面落實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設”。

六、堅持人才和科技先行是理念

旅游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產業人才,全域旅游區域應當樹立人才第一的觀念,聚集各類旅游文化人才,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此外,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高度發達的科技社會,旅游的發展應當借助高科技手段,如多媒體、互聯網等技術,注重大數據時代旅游產業鏈的重構,發展“互聯網+”基礎上的智慧文化旅游等,助推漢中旅游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方紅衛.漢中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2017.2.14.

[2]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

[3] 趙東.建設“中國·漢中(國際)漢文化產業園”打造漢中文化產業聚集地[J].新西部,2017.17.

[4] 李金早.全域旅游的價值和途徑[N].人民日報,2016-3-4(007).

[5] 厲新建,張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設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創新:以北京為例[J].人文地理,2013.3.

【作者簡介】

王建國(1981-)男,西安文理學院長安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歷史城市地理學、旅游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漢中全域旅游
遼寧沿海經濟帶區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視角下嘉峪關市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范式
漢中
基于全域旅游產業集群背景下的旅游專業群建設思考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郭漢中:文物修復大師
[第二十六站:漢中]
漢中的菜豆腐(散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