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取趣味引導策略 做好中學地理教學

2018-07-26 04:25王萍
新課程·教師 2018年3期
關鍵詞:科目教學內容過程

王萍

摘 要:地理是一門文理綜合學科,具有較強的地域性特點,也有綜合性特點,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能力、邏輯思維綜合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就導致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覺相對困難,學習興趣不高。新時期教學中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趣化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的趣味性特點,不斷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完善他們的學習認知,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提升學生的地理綜合技能。

關鍵詞:中學;地理;教學;興趣

一、教師要有風趣的教學風格

強將手下無弱兵。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如此,教師良好的業務素質、有效的教學技能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價值。特別是在地理教學中,由于課時安排少、教學內容多、知識體系雜,對于教師的教學策略、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秾W記》中說:“親其師,自然信其道?!睂W生親近教師、喜歡教師,學習效率自然會提升。地理教學中我們就要善于創新教學策略,改善教學風格,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拉近地理知識與學生學習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這就需要我們從教師的個人魅力、教學風格、師生關系幾個角度入手,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教師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技能,修身養性,散發獨特的氣質,給人以陽光向上、和藹可親的感覺,讓學生樂于接近。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對于常見的地理現象、地理規律要熟記于心,在學生提問的時候能夠準確、快速地解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優化教學語言,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冬至的時候就說:“明天起,北半球光明的日子越來越長了”,引導學生感受相關的地理原理,讓地理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享受的過程、快樂學習的過程。此外,我們也要重視師生關系的構建,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引導他們及時改正,對于學生的疑難問題要樂于解答,盡量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成為他們學習的引導者,成為他們生活的好伙伴,為趣味的教學活動打好基礎。

二、重視電教手段的科學運用

以往地理教學往往依靠的是教師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個黑板,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相對狹窄,每節課的課堂容量有限,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效率較低。加上缺乏視覺、聽覺等刺激,學生學習的知識往往不牢固,遺忘得較快。新時期教學中我們要重視電教手段的科學運用,通過豐富多彩的多媒體素材來補充課堂知識,讓學生通過聲音、圖像、圖表等媒體知識來體會地理知識的豐富多彩,感受地理世界的奇妙,進而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與學習興趣,為有效的教學活動做好引導。例如,在教學《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與環境的變遷》這節課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科教宣傳片《地球的演化》、電影《侏羅紀公園》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直觀的視頻觀看比教師的口頭講解要形象得多,學生理解起來也更為便捷。此外教學中我們也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例如,通過歷史上我國的重要城市遷移、經濟重心轉移讓學生感受到人口遷移的規律、原因,引導學生通過自然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政治影響因素、社會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分析來完善他們對地理現象的綜合認識,讓學生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人口結構逐漸趨于合理、職業選擇越來越多樣化、人口流動越來越明顯。通過多媒體演示歷朝歷代的中心城市、經濟重心,學生就能更直觀地認識到相關的規律,這對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提升他們的學習技能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善于拓展科目的教學內容

由于受課本內容的限制,很多地理知識、地理原理都沒有在課本里體現出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體會不深刻。都說:“教材無非只是一個例子”,教學中我們也要不斷拓展地理科目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拓展,不斷完善他們的認知體系,豐富他們的地理綜合技能。比如,在教學地球運動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學生感興趣的一些詩詞來拓展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比如“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首歌就涉及了地球的大小數量,我們知道,地球直徑約一萬二千七百公里,以圓周率3.1416乘之,得約四萬公里,即八萬華里。這是地球的自轉(即一天時間)里程。又比如,在教學氣候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同樣的時節,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氣候特點呢?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原理。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我國東部降水主要是以鋒面雨為主。正常情況下,每年4、5月份夏季風開始影響南嶺這一地區,大洋的暖氣團與北方的冷氣團在此相會,降水較多,形成“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現象。6、7月份,夏季風逐漸增強,鋒面逐漸轉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時他們和原有的北方冷空氣已經勢均力敵,在此二者相持不下,形成長期的連續性降水,此時正處于梅子成熟時節,所以叫做“梅雨季節”,即我國雨帶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徘徊在長江中下游一帶,這時正是梅子成熟的時節,故稱為梅雨天氣,即出現“黃梅時節家家雨”的現象。7月中旬以后,受海洋氣流的影響,夏季風進一步增強,鋒面雨帶會快速轉移到華北、東北地區,這是普遍現象。但是由于受特殊海洋氣流的影響,在某些特殊的年份,夏季風如果過于強烈,就會將冷暖氣團交匯的地區向北推移,這就會造成鋒面雨帶在江淮地區沒停留多久,便很快被推往華北、東北地區,由于缺乏了冷暖氣流的相互作用,此時的江淮地區基本無梅雨期,形成“梅子黃時日日晴”的現象,在這些年份,江淮地區會造成干旱災害。通過這樣的課外內容滲透,學生就能夠通過古詩詞中的記錄來了解氣候知識,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豐富他們的學習內容,提升他們的學習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重視科目知識的規律總結

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成績好的學生一直相對穩定,而基礎差的學生好像“找不到門路”,這就造成學生在學習的 過程中優劣差異較大。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善于總結歸納,善于梳理復習,因為地理知識看似雜亂無章,其實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規律可循,只要總結出了相關的規律,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多總結、多觀察,對于地理原理、地理現象有一個全面的理解,以便能夠連點成線,集線為面,引導學生進行演繹歸納,不斷提升他們的地理素質,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特別是在應對簡單題的時候,我們要教給學生一定的答題技巧、答題策略,以免他們不知所述、胡編亂造。比如,常見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從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等幾個角度去分析;地理事物的位置特征主要應該從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相鄰位置等角度分析;氣溫特征主要應該從季節變化、最冷月均溫、年較差、日較差大小等方面進行對比;影響日照時數長短的因素主要受天氣狀況(降水多少,晴天天數,日照時數長)、地勢特點(地勢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時數長)等因素影響;掌握了這些知識,學生在分析地理現象、解釋地理特點的時候就能夠做到科學合理、有條不紊。既能夠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還能提升他們的綜合技能。一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了良好的總結歸納習慣,就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總之,地理是一項涉及面廣泛、知識脈絡多的科目,對于學生的基礎認知能力要求較高,同時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體系構建、完善也有積極的促進價值。教學中我們要重視科目教學,運用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有效的教學活動搭建平臺,不斷豐富科目知識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引導學生認識科目的基本規律,讓學生能夠掌握地理知識的相關內涵、內在規律,引導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展。

?誗編輯 李琴芳

猜你喜歡
科目教學內容過程
新冠疫情期間小學信息技術在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實踐
如果十二星座是語文老師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高考“新科目”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中學英語園地·教研版(2008年1期)2008-03-20
雪花的形成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