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工作時長,歐美糾結多年

2018-07-30 04:22
環球時報 2018-07-30
關鍵詞:工作制工時瑞典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最近發布《中國休閑發展報告》稱,國人每天平均休閑時間2.27小時,不及歐美一半。報告建議在勞動生產率達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實行每天工作9小時、每周工作4天的制度。該報告在網絡上引發熱議。每周工作多少小時最合適?這個關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話題,不僅與工薪階層的權益直接相關,更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中國現行的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的制度源于西方,而《環球時報》駐歐美記者采訪發現,這些相對成熟的社會如今也在尋找該問題的答案。

德國啟動“每周28小時工作制”實驗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一直以來,勤勞是德意志民族給外界的重要印象之一。但歐盟統計局前不久公布的數據顯示,冰島人才是歐洲最勤勞的,每周平均工作時間達42小時54分鐘,德國人以每周40小時,略高于歐盟員工的39小時24分鐘;法國人(37小時36分鐘)和芬蘭人(37小時48分鐘)最“懶”。

許多德國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過于忙碌。42歲的工程師安德烈每天6點半起床,9點上班,午餐休息半小時,下午5點下班?;丶液笳矸块g,整修花園,陪伴孩子,還要看看電視或參加一些社交和體育活動?!皶r間實在太少”,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今年初,德國民調機構佛羅薩進行的調查顯示,8成德國員工贊成把工作時間從“五天工作制”變為“四天工作制”。實際上,德國巴伐利亞一些企業已經在進行“每周28小時工作制”的實驗。今年2月,德國最大的工會組織金屬工會與西南金屬電氣雇主協會達成為期兩年的協議,為平衡事業與家庭生活,員工可以在6到24個月內將每周工作時長減至28個小時。該協議覆蓋汽車、電氣、五金等多個行業的90萬員工,包括戴姆勒、寶馬在內的企業都要實施。

金屬工會在聲明中稱,這是里程碑式的協議,將帶來勞動者自我決定的現代工作環境。西南金屬電氣雇主協會認為,這是勞資雙方需求的“合理平衡”,但將是很多公司難以承受的負擔。

有當地企業員工向《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享受“每周28小時工作制”的基本都是確實有需要的員工,比如家里人生病、有孩子要照顧等?!懊恐?8小時工作制”目前最大的作用是,員工可以更靈活地安排工作。金屬工會7月初表示,今年下薩克森州等地也有望實施“每周28小時工作制”。

許多德國專家認為,“每周28小時

工作制”或“四天工作制”有望在最近幾年全面展開。德國經濟研究所的報告認為,全球經濟自動化正在提速,生產效率提高,機器人與工人搶工作不可避免。因此,“每周28小時工作制”或“四天工作制”有現實意義,可以保證員工不會失業。報告還稱,從中長期來看,每周工作一天休息一天是目標。

也有不少專家反對過于著急減少工作時間。德國經濟界權威的“五賢人委員會”就不贊同縮短工時,理由是“在人口老齡化造成專業人才短缺的時代,這樣做是不合適的”。委員會建議對工作時間做一些根本上的“松動”,改變“朝九晚五”模式。

還有專家警告說,1995年德國全面實行35小時工作制,之后德國經濟出現困境,西門子等企業決定恢復40小時工作制。專家們稱,在歐洲,尤其是高福利國家,縮短工時會導致過高的勞動成本,也會出現收入減少的情況,目前德國有超過260萬員工在忙完本職工作后,至少需要再做一份兼職?!?/p>

法國人懶?他們說是“偏見”

本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姚蒙

法國人是不是特別懶?人們常有這樣的說法,原因是法國人假期多,除一年5周帶薪假外,居然還“發明”了每周35小時工作制。但法國人自己并不這么看。

巴黎大學社會學教授瓦格納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工作時間長短根本不是一個國家國民或一個企業員工懶或不懶的標準。如果工作時間短是懶,那么現代社會無論東方西方,無論什么職業,人們都比早些年的人工作時間短許多,但工作效率不可同日而語。瓦格納認為,工作時間問題不僅涉及勞動效率、工作強度、機器設備等要素,更與工人運動、勞工權利等密切相關?!皬拿刻?2小時到現在每周35小時工作制,一個多世紀以來法國工時制的變化與社會進步、勞工制度改革、人們心態演變有密不可分的關系?!?/p>

確實,翻開法國工作時間的演變史,人們看到的是社會進步與勞工權利的提升。法國民主勞工聯盟的工會干部多米尼克對《環球時報》記者回顧說,法國1841年法律禁止雇用8歲以下童工,8-12歲童工工作時間每天不得超過8小時;整個19世紀,工人都在為縮短工時而斗爭,1891年5月1日的勞工大罷工明確提出8小時工作制,但被血腥鎮壓。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1919年,法國議會才通過8小時工作制。

這位工會干部說,法國工時制度真正取得進展是1981年左翼社會黨掌權之后,在1982年通過每周39小時工作制,同時確立一年5周帶薪休假的權利??梢?,縮短工時反映的是勞工權利的不斷上升與社會對勞動者福利的不斷重視。而之所以社會黨政府2000年再次推出每周35小時工作制,主要目標在于通過減少工作時間來推動消費,而減少的工時由企業雇更多的人來彌補并減少失業。

在瓦格納教授看來,社會黨政府推出的每周35小時工作制對企業界而言加重了負擔。因為只有減工時的同時減少薪酬,企業才能雇用新人手,但事實上沒有一個企業做到,最終是減少了工作時間卻沒有減少薪酬,做更多工作則要多付加班費,這就使法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增加。正是這種壓力,使得法國在薩科齊、奧朗德當政時期,通過一系列法律來給企業松綁。

與此同時,一系列研究調查證明,每周35小時工作制使企業多雇了35萬勞動力,部分達到該工時制的目標。但據記者了解,法國企業家大多反對35小時工作制,而普通員工多表示擁護。

汽車零件生產商卡羅爾對《環球時報》記者抱怨說,35小時工作制是左翼政府為達到社會目標而忽視企業經濟利益的具體表現,也是導致法國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原因之一。在加油站打工的克里斯蒂安則表示,35小時工作制讓人有更多閑暇時間,同時增加消費,而那些愿意多干活的人也可以掙得更多,企業也會多雇工?!斑@是一個好制度。很遺憾現在每屆政府都在削弱這個法國原創的好制度?!?/p>

根據法國統計與研究所及經合組織的統計數據,法國受薪者的平均工作時間(每年剛過1500小時)比其他歐盟與發達國家都要少,但勞動生產率(每小時產出高達47歐元左右)卻比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德國等都要高?!?/p>

瑞典“六小時”改革 爭論至今

本報駐瑞典特派記者 黃云迪

提到在瑞典工作,人們首先會聯想到輕松的環境和悠長的夏日假期,然而在每周工作時長方面,瑞典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優越。除了部分服務行業,瑞典人平均每周工作時長為40小時,一周需要工作5天,與國內一樣。

傳統的“八小時工作制”如今在瑞典正飽受挑戰,許多人抱怨工作時間太長,認為每天8小時工作嚴重擠壓了“家庭時間”,應改為6小時。近年來“六小時工作制”的改革呼吁在瑞典各行業聲勢漸高。

瑞典工作時長之爭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瑞典北部城市基律納就曾進行縮短工作時長的社會實驗。演變至今,早已超越企業主與雇員間的簡單博弈,成為瑞典社會重要的公共議題。

2015年2月,瑞典哥德堡市政府決定,對一家養老院68名女護士開啟為期23個月的“削減工作時長”社會實驗,以觀察“六小時工作制”的優劣。參與實驗的女護士在維持原有薪資水平的情況下,每天僅需工作6小時。實驗顯示,工時縮減后,護士們精神狀態明顯改善,提供的服務活動大幅增加。

實驗結果讓“六小時工作制”支持者歡欣鼓舞,他們堅信,適當縮短工作時長可以使員工放松身心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但批評者認為,護理工種具有特殊性,實驗結果僅在行業內有參考價值?!拔艺J為六小時工作制對于部分結果導向的公司并不友好,一旦在工作時長內完成不了既定任務,還需要把工作帶回家,這樣對員工而言工作壓力只會增加?!?9歲的咨詢顧問凱文說。

與傳統行業相比,瑞典初創公司與科技公司更樂于縮短員工工作時長。瑞典一家名為BRATH的搜索引擎優化公司是“六小時工作制”的堅定擁護者,公司CEO布洛斯說:“我們無需打廣告,應聘者仍源源不斷,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們人性化的工作時長規定?!辈粌H如此,BRATH公司的數據分析顯示,在實際工作中,“六小時工作制”能激勵員工更富有創造力、更高效地開展工作?!?/p>

“拼命”工作的美國人這樣講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潘秋辰

《環球時報》記者的鄰居穆勒先生,在美國國立衛生院工作,他居住的地方距離工作地約有40分鐘車程。他的老板考慮錯開交通高峰,允許他早上9點半或10點上班。記者很羨慕,但他說:“晚上下班也是錯開高峰,一般要工作到(晚上)八九點,到家都10點了?!?/p>

在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病毒所任所長的杰曼,對實驗室的研究員也采用彈性工作制度,以項目為準,而不是上班打卡?!芭c其讓上下班的時間浪費在路上,還不如留給家庭或工作?!彼f。杰曼自己就是這樣上下班,當然忙的時候晚上10點之后到家是常有的事。

相比之下,麗莎是一名傳統的“朝九晚五”上班族,在政府稅務部門工作,每天打卡上班。用她的話說,每天像一臺機器一樣運轉,到了下班時間,一分鐘都不想多待。她真希望早些退休,因為這樣的工作太無趣了。

記者還有一位朋友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交通部圖書館工作,每天也要按時上下班。工作性質決定,他一周可以選擇一天在家里上班,現在他的工作年限允許他申請在家工作兩天。他指著手機上的步行數字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每天在首都心臟地帶上下班,要將車開到地鐵站停車場再換乘三趟地鐵,幾乎天天超過一萬步?!?/p>

美國實行每周40小時工作制,但有彈性,人性化管理的因素考慮得多一些。不過,員工也好,老板也罷,都是要講效益的,沒有工作時間作保證,效益如何體現?自然要靠工作強度。正因為如此,一些人長年工作壓力大,在下班或休假時間一律不接工作電話,除非自己是老板。

目前流行的8小時工作制源于美國19世紀下半葉“鍍金時代”的勞工運動,那個年代,許多產業工人每周工作60小時以上,而且薪水很低,幾乎全年無休假。后來工人們實在忍無可忍,就爆發了爭取8小時工作制的罷工運動,并在1886年達到高潮。

近年來,作為發達國家,美國人的奮斗意志稍弱于以往,倒是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很多老板不敢要求員工加班多干,遂采取彈性工作制度。這樣做反而讓員工愿意多付出一些時間在工作上。

美國人選工作,很在意休假多少,跳槽也往往是被休假條件所吸引,比如一年有10天帶薪請假天數,有兩周到一個月不等的休假時間——美國人通常會外出旅行,并早早做好計劃。因此美國人給人的印象是拼命工作,拼命享受。他們圍繞生活開支選擇工作,房貸、車貸讓他們不能失業,讓他們對工作的需要更迫切?!?/p>

猜你喜歡
工作制工時瑞典
新語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冰島試行四天工作制
“特殊工時制”不能是無限度的“特殊”
日本公司實行短周工作制
特殊工時制不能成為企業“變相剝削”的工具
古老的瑞典
仲裁庭錄
深不見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