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漆洵:全面發展,從“六藝”歸本

2018-08-03 02:35高洪云供圖順南街小學
時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8年7期
關鍵詞:六藝科技學校

本刊記者_高洪云 供圖_順南街小學

漆洵校長為“鯤鵬少年”頒獎

遂寧最大的歷史文化名人非張鵬翮莫屬。

這位清代名臣曾被康熙稱為“天下廉吏無出其右”,更被雍正贊譽“卓然一代之完人”,死后祀于清朝賢良祠、遂寧鄉賢祠。

在多年的“科學+藝術”校園文化特色建設后,遂寧市船山區順南街小學重新找到了這位“老鄉”做校園文化代表,因為非他莫屬。

但是,這位“大官”和科學藝術真有什么關聯嗎?還是只是一塊招牌?

漆洵的話回答得卻很簡單:立德才能樹人。小學教育最核心的是立德樹人。過去的特色教育,無論是小學、中學,都常常只重知識、技能,將德育和學科教育割裂了。而傳統的教育理想,無論中西,其實都是“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立德是本,六藝是末。

張鵬翮正是這樣一位代表人物。這位“遂寧相國”之有名,不僅因為他工詩善文、位高權重,廉潔奉公,更因為他曾擔任河道總督,主持治理黃河10年,采用逢彎取直、助黃刷沙的辦法防治水患,造福了千萬百姓,為一代著名水利專家。

張鵬翮死后謚號“文端”,修文端正。雍正贊譽“志行修潔,風度端凝”。在漆洵看來,這位當地先賢集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外交家、教育家于一身,堪稱古代“六藝”的典范。

正是從張鵬翮身上的德行合一挖掘教育價值,學校的科創和藝術特色才找到了根基。

科技背后是什么

順南街小學的科創特色是遂寧教育的一張名片。

記者手中的《筑夢科創》畫冊,是順小科學實踐課的成果展。特點是學生全覆蓋,領域廣,整合家長及社會資源,拓展孩子眼界,了解社會各行各業。

比如到民航飛行學院零距離接觸飛機,探秘污水處理,走進軍分區感受軍事科技,去氣象站體驗氣象監測,走進雷達站,觀察日環食,暢游流動科技館,校園科技種植園,走進工廠、農村、博物館、紀念館等。

但科技教育僅止于此嗎?

“今年春季中美貿易戰談判時,特朗普打中興芯片這張牌,抓住我們的軟肋,我國的科技底子一下子暴露出來了?!闭効萍冀逃?,漆洵聯系這一熱點。

“核心技術的核心還在人,不僅是人的才能,更重要是人的德行?!逼徜粲兴?。

近百年來,中國高端科技獲得途徑無非三種:自力更生、留學取經、交換(市場份額、市場準入)。出了大批杰出的科學家,也有層出不窮的“山寨”。經濟發展以嚴峻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為代價,后續乏力。

另一方面,中小學科技教育已成為國家戰略,但現實卻不容樂觀。

漆洵觀察到,中國大部分小學的科學課極其糟糕:一、少有專職老師,常是數學等科目老師兼職,應付考試;二、存在被其他科目擠占情況,以知識灌輸為主;三、更要命的是“個別人才+比賽獎杯”的培養模式。很多學校甚至不惜為此造假,把老師、家長的成果冠以學生名字參加科創比賽,掙一些名聲轉瞬即逝的獎杯。

這種讓人憂心的局面,漆洵認為跟高考人才選拔機制、教育評價機制都有重大關系。但真正的原因還在于,人類在世俗觀念和功利主義的奴役下,漸漸淡忘了初心,丟掉了信仰,失去了對大自然的一份敬畏。

“科學更重要是培養孩子對自然的一種親近感、對世界的一份責任感,就像傳統說的‘贊天地之化育’,科學本質是要促進人和人、人和社會、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方能造福人類,堪稱三才?!逼徜f。

張鵬翮塑像

小課間時分,一個孩子走過學校大禮堂“懷冰雪堂”。懷冰雪本是張鵬翮擔任浙江巡撫時康熙所贈匾額,學校借以為訓,希望師生人人崇尚真善美,一片冰心在玉壺

他對南懷瑾的一句話感受深刻,“只有科學、科技、哲學、宗教、文藝、人格養成教育回歸一體,回歸本位,均衡發展,教育才有希望?!?/p>

在漆洵看來,科技是“術”,而在小學階段,如何將德育融入科技課程才是關鍵。

學校最初的實踐是“科技+農事”,這是應對城市化進程。城里孩子漸漸對土地疏遠,遠離了傳統的農業文明。不了解種子發芽后的收獲過程,體會不到“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深意。于是學校在鄉下開辟兩畝地,讓學生參與從種到收的若干環節。這就是“科技+生命”。

緊跟著,“科技+生態”,側重自然環保;“科技+生活”,倡導低碳生活。

德育融入科學課程,學校經歷了科技加農事到科技加生命的轉變。圖為漆洵校長與學生一起體驗農事

順小近年來開展的《城里娃進農村,田間里學農事》《觀音湖圣蓮島濕地生態調查》《探索海綿城市的奧秘》等科技實踐活動分獲全國二等獎、省一二等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寒暑假“十個一”科技實踐作業,囊括了親情溝通、家風家教、家國情懷的中華情。

比如“憶苦思甜迎新春”,聽家族中的老人講家史,了解祖輩過去的經歷。讓爸爸講小時候吃的飯菜,回憶童年生活。家史里包含更多學校沒有的教育,書本中看不到的真實,是更親近的。

學生還會收集吃飯的規矩、禮節:人沒坐齊不動筷子,飯前不能用筷子敲碗,來了客人怎樣坐席,后輩幫著上菜,餐后幫著打下手等。給爸媽洗腳,當一天家,買菜、做飯。這是最簡單的孝心教育,不是簡單讀書得來的。

高年級學生有上墳祭祖活動,中國人認為先輩感受得到后輩在墳前的追思、念想,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小孩子小學時可能理解不了,到長大后,就知道這種儀式為何延續幾千年而不絕。

環保、惜物、敬老、孝親、禮儀、好習慣等,會給孩子和社會帶來正向的改變。

從科技到“六藝”

“習六藝通達古今”是順南街小學的育人目標,是對張鵬翮精神的概括,也是學校的課程實踐體系。

漆校長說,在現代教育中,“六藝”的內涵更加豐富,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體育健康、藝術素養等,既是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也是當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這種思想就漸漸演化為學校的“五大節”。即由科技節延伸,增加了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語言節。

語言節最獨特,漆洵解釋初衷:“傳統的考試是紙質書面的,連啞巴都能做題。但走出校園后,面試、工作、交際、會議活動等,口才就很重要了。你如果能夠自信自如、流暢清晰地表達,這會讓你出類拔萃。發言戰戰兢兢、張嘴結舌的,很難走上領導崗位?!?/p>

相應的訓練,很重層次性,如低年級的看故事復述,聽故事復述,激情朗讀,給八個詞現場口頭作文,五、六年級的辯論、演講等。

這些活動需要儲備知識,就跟讀書節掛鉤了。學校推薦書目,老師指導學生精讀。四年級開始成語大會,漆洵從央視詩詞大會上汲取一些好做法,來完善學校在2011年就啟動的校園詩詞大會活動。

再說體育節。順南街小學原本地方狹窄,操場小,漆洵帶著體育老師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從他很推崇的北師大毛振民教授的著作中找方法,《體育趣味課課練1260例》中,選擇90多例,融入到體育課堂中,改變了以前體育課的放養模式。

五大節,實則是倒逼老師改變教育理念,再改變課堂,擺脫以往的分數考核,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我們能做的,就是多開點窗子,讓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的風景,走什么路還要看他的興趣和天賦。不是非要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或幾個特長,哪怕你沒有一個特長,但有不少見識,也可以?!?/p>

每年一次的“鯤鵬少年”選拔,是對五大節的一個檢測。篩選條件細化到音樂、體育、藝術素養、表達談吐、禮儀禮節、身體素質、學業水平等各個方面。

運動方面,看健康指數。比如跳繩,必須要達到良好以上,還有仰臥起坐,五十米短跑,立定跳遠,投擲等項目。這些是門檻,達不到就進不來。

漆洵校長介紹,有幾個教師子女其他方面都不錯,就是偏胖,“鯤鵬少年”標準逼著他們把肥減下來了。跳繩跳得汗流浹背,結果身體得到鍛煉,體型瘦了,意志力也培養了,短板補上了。

能寫一手好字,賞心悅目??紤]到工作量,現場出一首詩,讓學生工工整整地寫下來;藝術方面,最低要求是能夠用口風琴(或豎笛)演奏一首學過的歌曲,有鋼琴、小提琴、葫蘆絲等才藝更好;閱讀方面,會抽查規定的書目篇章讀了沒有,有相應的檢測題。

考評組還會觀察孩子的禮節。從進入評審教室到離開,看孩子有沒有最基本的禮儀。比如敲門,打報告,進入房間后怎么打招呼,如何落座。評委老師提問,看學生的口頭表達。整個過程看他與人交往能否落落大方等。

“不要因為我現在胖,就天生不能跳繩,就跑不動。不要因為我五音不全,學樂器就一定沒出路。我就要挑戰自己的缺點,面對逆境,不斷地磨練自己,戰勝困難。人一輩子,勇氣和毅力很重要,一遇到困難就退縮,那能有什么出息呢?”

“教育的背后是人性”

文藝匯演已經是學校展示自己的常態方式,但看到舞臺上光鮮的孩子們,卻很少有人關注舞臺下的故事。

去年朋友圈有篇熱文刷屏,標題是《搖頭晃腦的兒童表演和縣城的殘酷童年》,作者回憶在充滿“中華土味”的縣城,“那些(匯演)活動只讓我學會了浮夸的表演方式、用高亢的假聲制造感動和激情”,成人視野中“舞臺上的乖孩子”的審美樣板,表現的并不是孩子的童真……

漆洵校長則覺得,儀式感不可或缺,但不能為了表演而表演。他講了下面這個故事。

學校高年級70多名學生排練一節目,費時快一個月,活動指揮是名形象氣質很好的女生。結果節目在“過審”時被砍掉,評委專家稱怕影響效果。原因是部分男孩子表演鼓號時不標準,“連累”到最優秀的這位女生指揮不能表演。

但那些男生,有在其他節目中“跑龍套”。這位女學生在訓練時,父母以她為榮,親戚也對她豎起大拇指,節目取消,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撇開這個節目幾萬塊成本不說,我如果是這個孩子的話,也會受不了。表面上我們是一個藝術節目,但我們不能為藝術而藝術,藝術的背后是人性。任何活動,都要關注背后的人的感受,這就是人性,也是我對立德樹人的闡釋。你天天講誠信,結果不跟學生商量就簡單粗暴地把孩子打入冷宮。即使獲獎了,孩子卻受傷了,有意義嗎?”漆洵對記者說。

得知消息后,漆洵沖過去抗議,稱哪怕臨時創作一個環節,或者把孩子放進其他節目中,也要讓她上臺。在漆洵的堅持下,這位女生“復活”了,在新的節目中表演得很好。

“我們教育人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孩子以后可能也成不了什么指揮家,不重要,但她如果因為這次冷落而心靈受傷,一個陽光開朗的孩子,逐漸對老師不信任,對社會沒有什么信心,變得陰暗、扭曲,那是我們學校造的孽?!?/p>

教育是從完美到不完美的修行

張鵬翮家風好,其“廉潔為官、敦厚為人”的家訓,影響了一代代族人。張氏世代為官,九代族人守護張鵬翮父子墓三百余年。后代更有“青蓮再世”美譽的張船山(著名詩人、畫家),今日遂寧船山區的名字就來自于此。

“立德樹人,家庭教育才是小學的重中之重,學校只是最大限度的輔助?!逼徜iL回憶自己的父親,感慨更深。中小學讀書,父親常給他訂《中小學音樂教育》雜志,直接影響了他一生。父親只是一個普通高中理科教師,教書兢兢業業,就算兒子做了校長,也只講給他一句話“要對得起課堂”。

漆洵的家長會講座生動豐富。他平時就注重搜集相關的新聞及教育熱點,在家長會上講。如今自媒體時代,電子通信便捷,很多人認為家長會、家訪這類傳統互動手段可以被替代了,漆洵持反對意見。

漆洵校長為新建中隊授旗

畢業典禮師生惜別

他常告訴家長,孩子做到三多(閱讀、鍛煉、才藝)和三少(電視、電腦、游戲),不優秀都難。當家長的以身作則、正向引導尤為重要,但又要避免控制欲過強。

比如中小學學生自殺事件近年來愈來愈多。漆洵給家長分析,沒收手機后孩子為什么要跳樓?因為孩子有隱私!

“很多家長不明白,孩子再小也有隱私?,F在十一二歲的孩子,心智成熟度可以比十年前十六七歲的孩子。他們見得太多了,精神世界遠遠超出老師和家長。孩子手機里有秘密,擔心大人看到他不想被人看到的東西?!?/p>

大人都有自尊和隱私,更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漆洵認為,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幾分鐘處理下手機,然后幫他暫時保管。這時代,跟手機絕緣不可能也不必要,關鍵是讓小孩子學會正確使用,教會他分寸感。

到高年級后會出現個別有暴力傾向的問題少年,隔三差五給班上添點麻煩,讓老師頭痛不已,束手無策。漆洵經常到各班收集這類案例,有時花上一整天時間跟這些“小古惑仔”聊天。聊起家庭和父母,他發現就是那些平時最難管的孩子,也會哭,且更讓人震動。原來他們背后幾乎有相似的家庭環境:父母離異或重組、缺少溫暖和安全、疏于監管或教育簡單粗暴?!爸援a生那些惡習,是出于不安感的自我防衛,出于被冷落的引起注意。其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早在好久以前就遇上了家庭的變故,學習生活與情緒狀態明顯在變化,只不過老師并沒有敏銳發現,用心不夠,預判不夠,介入不夠?!?/p>

“此時老師該做什么?給學生單獨‘補課’!母親缺失了,做些母親做的事情。父親缺失了,做些父親的事情。盡力了還補不上,還有德育團隊,直至交給校長?!?/p>

在家長會上,漆洵告誡家長,不到逼不得已,千萬不要離婚。離異家庭的小孩,性格很容易變化。夫妻應“求大同存小異”,即使有問題,在孩子面前也要裝起??此七`背常識,實在苦口婆心。

畢業典禮也是學校和家長的最后一次大會。社會大環境直接影響了原本屬于義務教育的升學熱。有的孩子到六年級,家長已經預定了要去的中學。有的孩子就鬧騰,畢業考試不用心。學生走得輕松,老師的工作卻是周而復始。

對畢業班,漆洵覺得最重要的是感念師恩,留下回憶。當老師把學生從一到六年級參加活動的照片找出來,很多人都哭了。小學教師的尊嚴和價值,在畢業典禮前后體現得尤其明顯。而這需要學校策劃一場感恩的儀式,更需要家長的助力。

“有人說教育是一群不完美的人帶領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路。我想說的是,或許走到最后一天都不完美,但要一直走下去,這就是教育人的修行之路?!逼徜詈笳f。

猜你喜歡
六藝科技學校
長沙市六藝天驕星城園學生作品展示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御風六藝
科技在線
學校推介
科技在線
馬一浮“新《六藝》論”論稿
春節贊歌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