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較低溫度局麻下射頻熱凝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有效性分析

2018-08-08 12:53楊向東
系統醫學 2018年10期
關鍵詞:三叉神經痛射頻復發率

楊向東

河北省懷安縣仁濟醫院疼痛科,河北張家口 076150

三叉神經痛好發于老年人群,表現為一側或者兩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出現反復性的陣痛,由于疼痛感非常強烈,患者在吃飯、說話時都會引起疼痛,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1]。當前,臨床上針對三叉神經痛主要采用手術治療,其中射頻熱凝術以其低創傷性、傷害性較小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相關研究表明,射頻熱凝術溫度較高會造成患者術后產生嚴重的并發癥,因此針對射頻熱凝術的溫度一直是臨床上不斷探索的課題[2]。該文當中,對該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展開研究,尋求適宜的溫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在收治的120例三叉神經痛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溫度不同將120例患者分為第一、第二、第三3組(每組各有患者40例),所有三叉神經痛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家屬同意參與研究,該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第一組患者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18例,年齡范圍在56~74歲,平均年齡(63.8±5.4)歲,V2 分支分布區患者 20 例,V3 分支分布區患者20例。第二組:男、女比例分別為17例、23 例,年齡范圍 58~72 歲,年齡平均值為(63.2±5.7)歲,V2、V3分支分布區患者分別為21例和19例。第三組三叉神經痛患者中,女性患者為24例,男性患者病例數為16例,年齡范圍在58~74歲,年齡平均值為(63.6±5.6)歲,其中 V2患者 22例、V3患者 18例。 對比3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對比。

1.2 手術方法

在CT引導下,囑咐患者取仰臥位,建立靜脈通道,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生命指標進行檢測,患者的患側肩貼射頻儀負極板。在患者的口角外側2~3 cm處選擇穿刺點,進行常規消毒處理使用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11022388)進行麻醉[3-4]。將穿刺套管按照Hartel路徑到達卵圓孔,經CT掃描確認后對進針方向進行調整。與射頻儀連接,設置頻率50 Hz、電壓0.1~0.3V引出異感,調整頻率2 Hz、電壓0.1 V使得面部肌肉跳動,再給予利多卡因(1.5%~2%)進行局部麻醉[5]。從50℃開始升溫,給予第一組患者65℃、第二組70℃、第三組患者75℃。術中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術后1 d保持絕對的臥床靜養。術后3 d內患者癥狀緩解后如果無不良反應,則可以出院[6]。

1.3 觀察指標

觀察3組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術后疼痛率、并發癥發生率,3年后生活質量總分(SF-36)、復發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以[n(%)]表示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檢驗,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三叉神經痛患者疼痛率、并發癥發生率、3年后復發率對比

第二、三組患者術后疼痛率相差較小,相對優于第一組,但是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并發癥率對比中,第一組最低與第二、三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復發率對比中,第三組三叉神經痛患者復發率最高,與第一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3組三叉神經痛患者的疼痛、并發癥發生率3年后復發率對比[n(%)]

2.2 3組三叉神經痛患者3年后生活質量總分對比

在生活質量對比中,第二組生活質量最高,見表2。

表2 3組三叉神經痛患者3年后治療情況比較[(±s),分]

表2 3組三叉神經痛患者3年后治療情況比較[(±s),分]

注:*表示3組間對比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SF-36總分第一組(n=40)第二組(n=40)第三組(n=40)(80.02±4.83)*(89.42±4.21)*(71.03±5.10)*

3 討論

在該次研究中,對不同溫度局麻下射頻熱凝術在三叉神經痛患者中的治療進行重點探討,在以往的報道中,射頻熱凝術多采取80~95℃,但是應用效果并不佳,很多患者治療后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相當高[7]。射頻熱凝術作為治療三叉神經痛一種有效的手段,溫度對于治療效果的控制存在一定的影響[8]。在以往的治療過程中,為了追求高質量的疼痛緩解作用,很多醫生選擇高溫度射頻熱凝術,結果導致很多患者出現了失明、耳聾、面癱等嚴重的并發癥,給患者帶來終身性身體傷害,對患者以后的生活十分不利。

現在有很多的研究表明,降低射頻熱凝術的溫度對于改善三叉神經痛病情同樣具有較好的效果,雖然對疼痛的降低程度要低于高溫手術,但是在并發癥以及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能夠發揮保障[9]。

在該次研究中,第一組三叉神經痛患者采用的是65℃射頻熱凝術,患者術后的疼痛降低效果要差于第二、三組,但是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復發率對比中,第一組的治療效果要明顯優于第二、三組,而且組間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二組三叉神經痛患者中,患者采取70℃的射頻熱凝術進行治療,在降低疼痛效果中,要高于第一組,低于第三組,并發癥以及復發率均高于第一組,低于第三組。但是在生活質量評分當中,第二組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評分最高,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三組患者應用的是75℃,該組患者除了疼痛感下降效果最佳以外,生活質量評分、復發率、并發癥發生率均高于第一、二組。第三組疼痛率10.00%、并發癥發生率25.00%、復發率25.00%,其中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大于第一、二兩組,第一、二組復發率分別為:7.50%、15.00%;并發癥發生率5.00%、20.00%。在姚鵬等人[10]的研究中,70℃、75℃患者的疼痛緩解率、復發率并無差異,而且優于65℃患者,在并發癥方面65℃患者最低,70℃患者次之,75℃最高,這與該次研究相符合。

綜上所述,綜合相關研究以及該次研究的結果,建議臨床上在治療三叉神經痛患者時,采用低于70℃以下的溫度,能夠確保降低疼痛的同時,還能夠減少并發癥和復發率,對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猜你喜歡
三叉神經痛射頻復發率
難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經痛
桂枝茯苓湯加減治療慢性盆腔炎的應用療效和復發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紅外光治療慢性宮頸炎的有效性及對復發率的影響
5G OTA射頻測試系統
重組人干擾素α-2b凝膠聯合ALA-PDT治療尖銳濕疣的療效及復發率分析
關于射頻前端芯片研發與管理模式的思考
ALLESS轉動天線射頻旋轉維護與改造
腹腔鏡射頻消融治療肝血管瘤
丙泊酚復合芬太尼在老年三叉神經痛治療中的麻醉效果探討
“能幫醫師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機器人”在京面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