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誦讀傳佳句 妙詞品離情

2018-08-15 10:41胡穎遐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離情群文古詩

胡穎遐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朝更是一個詩歌鼎盛的時期,離情自古以來就是詩人筆下的寵兒。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整個中國文化史,高適“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胸襟曠達,積極豪邁;王昌齡“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意境凄清,愁思縈懷;盧綸“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悲傷難舍,哀婉動人……所以,為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強學生對同類型古詩詞的把握。再單獨出示一首詩來條分縷析,已經不能再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而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最為適合。為達到學習目標,我們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離情”為議題,巧選古詩詞

“群文閱讀”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把怎樣的文章組織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群文閱讀的理念是拋棄傳統的單篇精讀中分析過度,微言大義,字斟句酌,過分拓展文本思想,老師閱讀代替學生閱讀的弊端,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理解,質疑和發現,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所以我們在選擇素材時,應該有題材或內容的共性。所以我們選擇了李白的《送友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和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這一組送別詩,希望學生通過學習這組詩去體會古詩中的離別之情。

二、補充材料,反復誦讀,產生共鳴

詩人的生平介紹和寫作背景,對學生理解古詩詞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背景,資料作參考,這樣就不會讓學生單一地了解一位詩人,而是讓學生通過了解寫作背景來了解不同社會時期的社會現象,從而提高學生對古詩的興趣。

課標中七至九年級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近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所以誦讀和體悟詩歌情感是對七年級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采用了誦讀法來進行課堂教學。通過反復的誦讀,如抽學生誦讀、男生讀、女生讀、小組讀、全班讀等多種方式的誦讀,讓學生在自主的誦讀中感悟詩歌的意境,進而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領悟詩歌的感情。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復的誦讀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也能感悟古詩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鑒賞古詩的目的。

三、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

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理念,所以在課堂設計中,應兼顧學生生理和學習能力的特點,采用聽、看、講、想、做和動靜轉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調動起身體的感官,思維的感受來進行學習。讓學生在誦讀中抓住詩歌中最能表達離情別意的關鍵詞語進行體味,并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自己的想象,構建畫面場景,進而感知詩歌的感情。采用同桌二人組和四人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讓學生進行研討,不同的生活經驗產生不同思想感悟,學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激發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充分自主地學習,調動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和知識儲備,并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讓學生的語文傾聽能力、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得到鍛煉,從而提高學生對古詩詞閱讀與鑒賞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對于“群文閱讀”我們才剛剛起步,而學術探究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更加努力,深入地進行教學的研討,爭取能有更長足的進步。

猜你喜歡
離情群文古詩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品讀古詩
品讀古詩
群文活動
品讀古詩
送別
烽火離情(電影《下柳林》主題曲)
小說《老人與?!分腥朔Q指示語的語用移情和離情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