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幼兒合作意識的有效方法

2018-08-15 10:41管靜怡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8年7期
關鍵詞:同伴小朋友意識

管靜怡

[摘 要]合作不僅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它存在于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在引導幼兒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以能夠讓幼兒體驗到合作的樂趣為切入點,多為他們提供合作的機會,交給他們合作的技能,這樣才能夠逐步提升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幼兒教育; 合作意識

在幼兒園中,不少孩子有獨占玩具或食物的行為,這表明幼兒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識與行為,不會與同伴相處,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會合作。產生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里受到了家長們的寵愛,甚至溺愛,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到了幼兒園仍然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意識,所以幼兒之間常常會產生各種矛盾。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這是他們將來適應學校教育、立足社會不可缺少的素質。

一、為幼兒樹立合作的榜樣

首先,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一言一行、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教師之間、教師與保育員之間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幼兒教師要做個有心人,抓住有利時機為幼兒做好行為示范。比如,在組織幼兒開展實踐活動時,兩個老師互相配合,一位老師扶助組織幼兒進行操作活動,另一位教師負責擺放活動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再如,布置教室環境時,各個教師也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有的負責班級的墻面,有的負責區域布置。通過教師無聲的教育和引導,學生也會逐漸參與到合作中,如幫老師擺放活動材料、制作教具等,他們也會在無形中形成合作意識。

其次,同伴也是幼兒觀察學習的榜樣,教師對有合作行為的幼兒的積極評價和鼓勵,會激發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比如,有孩子表現出與其他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食物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要肯定他們的分享行為;當孩子們在活動中有合作行為時,教師也要及時給予肯定,或者是口頭表揚,或者獎勵一朵小紅花,進而使幼兒因教師的表揚產生快樂的體驗,也會更主動地與其他同伴分享、合作,而其他孩子也會在榜樣同學的帶領下,逐漸形成主動合作的意識。

二、投放適宜材料,創造合作條件

獨生子女問題使幼兒合作能力在家庭中得不到很好的鍛煉和發展。同時獨生子女的任性,自私、處處以我為中心等現象比較嚴重,這使幼兒在合作能力的培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就尤為重要了。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創設合作的情境,并提供適宜的合作材料,可以通過材料投放為幼兒創造和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合作。比如,以體育活動“好玩的皮球”為例,在幼兒掌握球類基本玩法的基礎上,為了在活動中調動幼兒合作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投放適宜的材料和有效指導語,引導幼兒與同伴合作?;顒娱_始,先練習兩人合作運球,提供的皮球數量是全體幼兒人數的一半,要求兩名幼兒想辦法用后背將皮球從起點運送到終點,使他們在用后背夾球運送的過程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其次,為了加深幼兒對合作的理解,教師減少了皮球的數量,并將幼兒分成人數均等的小組,開展小組之間的傳球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傳得最快,這樣,通過投放材料的改變,由兩人的合作發展為小組之間的合作,不僅提升了幼兒的合作能力,還加深了他們對合作的理解。

三、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

現在的幼兒因為家庭條件較好,平時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往往習慣于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很多孩子不會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發地表現出合作的行為,也不知如何去合作。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他們如何進行合作,可以在幼兒中發起討論,在討論中教會幼兒合作的方法,加深幼兒對合作的理解。比如,圖書區有一本好看的圖書,兩個小朋友都想看,應該怎么辦?

戶外體育游戲中,一個小朋友無法搬動體育器械,應該怎么辦?角色區有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兩個小朋友都想穿,應該怎么辦?再如,活動中有四個小朋友,只有三件玩具怎么辦?許多小朋友同時去爭演一個角色怎么辦?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時,要協商解決問題。

教師還應對幼兒間的合作給予及時的關注,以提升他們合作的質量。比如,在活動結束后,兩名小朋友合作清理桌面與地面的碎屑,一人清理桌面,一人打掃地面,但他們都想先收拾。這時教師要給予正確引:“你們想一想,如果地面已經打掃干凈了,桌上掉下的紙屑又把地面弄臟了,怎么辦呢?”這樣他們就明白了應該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教師一句簡單的提示,引導幼兒思考合作的方法,幫助他們理清了整理的步驟,使合作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四、讓幼兒體驗合作的樂趣

幼兒合作動機的產生主要歸因于對合作結果的認知,即幼兒體驗過與同伴合作帶來的好處,懂得只有通過同伴間的合作,才能實現個人目標或群體目標。另外,幼兒在合作中愉快的情緒體驗也是合作學習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教師應在活動中強化幼兒對合作成果的感知,可以在活動評價的過程中對能夠體現合作成果的方面進行重點點評,潛移默化地引導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好處,激發幼兒在合作學習中快樂的情緒體驗。當幼兒看到了合作的成果,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自然會增強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從而為進一步提升合作能力打下基礎。

比如,在美工區,讓孩子用邊角廢料品圖形,他們做的非常認真,有的孩子拼了一只可愛的小狗,有的孩子拼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有的則拼成了一輛小汽車……之后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將自己拼出的圖形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家庭,孩子們積極討論,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在他們的努力和合作中呈現出了一件件漂亮而又富有創意的作品。再如,在建筑區,由于活動時間與活動材料的限制,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活動結束時,會呈現出一個個“半成品”的建筑,而孩子們看到自己未完成的作品也會有一定的挫敗感。

如果教師引導幼兒合作,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共同搭建完成一個建筑,可以在活動結束時呈現一個完整的建筑作品,這樣就能夠讓幼兒看到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快樂,加強與同伴的交往與合作。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團隊精神的培養將會被更多人所認識,被更多領域所重視,幼兒期正是人格品質形成的開始階段,廣大幼兒教師要做個有心人,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和措施,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為他們以后的學習生涯,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同伴小朋友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專題·同伴互助學習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找茬兒
相約釣魚身亡 同伴應否賠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