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 引領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2018-08-19 09:26聶維巖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3期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濟發展

聶維巖

摘 要:結合工作實際,重點探討了如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 引領農村經濟加快發展。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濟;發展

黑龍江省訥河市是典型的農業縣份,農業農村工作一直是我市全部工作的重心。幾年來,市委市政府面對農業發展的新形勢,為從根本上解決小農業與大市場、小農戶與大企業、小地塊與大機械之間的矛盾,確立了走合作經營的發展之路,全力以赴組建農民的專業合作社,引領農民聯合起來發展經濟、增加收入。

1 采取的主要做法

一是“反復抓、抓反復”,下大力氣做好農民工作。市委市政府把激發農民主體作用,作為組建和發展合作社的根本,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辦法,面對面動員、引導農民。在組建之初,每個涉農部門和企業,逐個鄉鎮召開動員會,動員群眾達6,000多人,真正讓農民入腦入心。之后,再逐個鄉鎮召開村書記、理事長座談會,一個村一個村分析研究,現場確定合作規模,落實扶持辦法,解決實際問題。2017年春季,搶抓農時,分鄉鎮召開了理事長座談會,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習慣,調優種養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綠色和有機農業。秋季再次召開座談會,與社員談感受、經驗和成果,使廣大農民切實感受到合作經營帶來的好處。

二是“先發展、后規范”,推動提檔升級。在引導農民創建了眾多合作社的基礎上,他們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全面開展規范提檔工作。在規范組建上,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基層,現場指導,規范合作社達到有組織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規模、有效益、有包裝、有品牌、有銷路、有資金互助組織的“八有”標準。在組織運行上,根據合作社的不同特點,堅持統分結合、分步實施的原則,把統一整地、統一投入品種、統一播種、分散管理、統一收獲、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統一結算的“七統一分”作為基本運行模式,以核心區的全程標準化生產和全統一的運行方式,示范引導社員逐步實行“全統一”的規模經營模式。在管理機制上,結合村組織領建、能人帶動等不同牽動主體的合作特點,探索建立了法人治理、民主決策、組織運行、收入分配、監督執行、資產管理等各類機制,推動了合作社步入規范化的發展軌道。

三是“誰發展、扶持誰”,營造競相發展的工作態勢。整合政策資源,把項目和資金集中投向優先發展起來的合作社。積極爭取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項目,確定扶持50個合作社實施規模經營整村推進。在111個合作社優先發展的村,實施國家節水抗旱和重點縣節水抗旱項目,一次性投入2,900萬元,徹底解決了抗旱問題。先后為10個馬鈴薯種薯合作社發放補貼150萬元,為10個甜菜合作社新打抗旱井46眼。同時,采取“特事特辦”,為學田鎮燎原大棚蔬菜合作社投資90萬元,新建蔬菜批發市場和合作社辦公室。為2個生態豬養殖合作社協調貸款50萬元,新建節能豬舍160平方米。把54萬畝農業保險指標全部落到合作社。有力的政策扶持,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組社、入社和發展合作社的熱情,農民真正成為推動合作社發展的“主角”。

四是“建平臺、搞對接”,提供全面服務。從滿足合作社發展需求入手,全力解決依靠合作社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全方位的服務推動健康發展。組織開展了產銷對接,每年召開一次合作社與省內外企業對接會,簽訂農資、農產品購銷協議,減少中間盤剝,提高社員收益。組織合作社參展綠博會,我市的小包裝有機大米、雜糧雜豆菇娘、白瓜等特色產品直接進入市場,受到了普遍好評。組織開展信貸服務,協調農村信用社出臺專門扶持政策,降低了10%的信貸利率,貸款期限延長至2年以上;引進龍江銀行訥河支行,側重為合作社提供貸款服務,采取社員聯戶擔保的方式發放貸款,全市合作社已累計獲得信貸支持2億多元。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從投入產出看,促進了節本增收。通過組建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農民集中購買農資、應用科技、銷售產品,實現了大幅度的節支增收。以大豆為例,合作社統一購買農資,畝節支10元;統一機械作業,畝節支11元;統一種植技術,畝增產50公斤;統一銷售,每公斤加價0.08元,累計畝增收達220元。

二是從效能發揮看,提高農業設施利用率。實行連片規模經營,大型農業設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利用率從10%提高到90%。在水利設施利用方面,大型噴灌每臺周期作業量由100畝增加到250畝;在農機利用方面,單車秋整地作業量由2,000標畝提高到4.000標畝。

三是從質量標準看,增加了科技含量。大規模連片種植,使先進農業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提高了標準化生產水平。合作社良種化率達到96%以上,高效栽培技術推廣率達到100%,農業機械化率達到100%。推廣的玉米紙筒育苗移栽技術,畝增產300公斤;兩段式水稻育秧技術,畝增產200公斤;推廣的蔬菜溫室大棚,每棟純收入在2萬元以上。

四是從市場對接看,改變了弱勢地位。組建合作社,聯合組成產業群體,使農民享有更多的市場話語權,市場競爭的弱勢地位明顯改變。和盛鄉的高升菇娘,與客商簽訂訂單,畝純收入達2.200元;九井鎮的“一稱金”大米,每公斤售價達到40元;學田鎮的高蛋白大豆,客商每噸返利200元。

五是從自身經營看,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合作社促進了規模經營的發展,農民由生產的全程參與轉變到由合作社統一經營,解放了大批農村勞動力,在實現向外轉移的同時,組建了市內勞務合作社,開展勞務合作社與勞動密集型合作社對接,既解決了勞務就業,又解決了生產期間勞務緊缺的難題。目前,該市農民實現轉移業14.8萬人,占勞動力總數的57.1%,勞務收入11:8億元,占農民收入構成的40%。

3 下步打算

一是加大合作社的梳理力度。我市對剔除合作社工作列入政府重點督辦項目,各鄉鎮及通江街道與市場監督所組成聯合工作組,對本轄區現存合作社逐一入社核查,對“空殼社”、“休眠社”、“有名無實社”限期進行申請注銷。引導不具備條件的合作社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上轉變,使合作社規范運作。

二是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鞏固土地經營權確權工作成果,發揮我市產權交易服務中心作用,完善市、鄉、村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提供信息服務,促進土地向合作社規范有序流轉,擴大規模經營,推進“四權”抵押貸款,為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抵押登記,解決發展資金問題,同時落實好農業政策性保險等問題,促進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三是擴大產銷聯營合作。組織合作社與企業簽訂訂單,擴大訂單種植面積,結合市場價格,確定購銷價格,穩固合作社與企業產銷關系,減少中間環節,解決合作社銷售難題,努力實現合作社效益最大化。

四是搞好合作社的結構調整。把國家、省和地方的優惠政策和項目資金集中向規模大、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合作社投放,引導合作社種、加、銷一體化發展,培樹結構調整典型,帶動結構調整,增加農民入社戶數和社員經濟效益、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

通過幾年來的探索和實踐,對農民合作社有了新的認識,發展合作社不僅是生產組織形式的大轉變,也是生產關系的大調,有力地推動了土地規模經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經發展。

猜你喜歡
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濟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農業規?;洜I模式創新: 案例剖析
隆陽區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問題及思考
生態農業視域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探究
以電子商務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相關思考
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