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談箋紙

2018-08-29 00:56
老年教育 2018年8期
關鍵詞:箋紙

箋紙,通俗地說就是信紙,只不過這種紙是運用中國傳統制造宣紙的方法制成的。按種類,可分為素箋和花箋。素箋即單色箋,如白色、黃色、粉紅以及八行格、十行格。而花箋,又叫彩箋或精箋,是用版的方法把山水人物、翎毛花卉雕刻于木板上,然后用水印方式印制在宣紙上。這種箋紙從唐宋一直到民國時期都十分受歡迎,捧在手里就像捧著一塊秀麗的手帕,既是一種雅致的書寫紙,又是一件別致的藝術品。

箋紙,最早始于唐代女校書薛濤氏。她僑寓成都百花潭,親手制作深紅小彩箋用以錄寫詩篇,當時世人稱為薛濤箋。唐代造紙主要以麻紙為主,造紙時將麻料剝下之后,進行浸泡、切碎、蒸煮、舂搗、洗滌、打槽、抄紙、曬紙、揭紙、砑光等十幾道工序。薛濤氏能制作出深紅精箋,可能就是在這種工藝的基礎上又進行了染色,把白麻紙變成了色紙。

宋代的箋紙主要有厚硬黃紙和羅紋紙,其制造工藝流程和唐代差不多;明代的箋紙相對更為講究,出現了一種十分美觀的苔箋紙。苔箋紙也叫發箋紙,就是在制造過程中添加少量綠色水苔和黑色發菜,成品后的紙面會呈現縱橫交織的有色紋理,以增加紙的美觀和纖維強度。清代的箋紙制造進步最大,品種也更加豐富,出現了油紙、白棉箋紙、木紋皮紙、磁青箋紙、五彩雪金蠟箋紙、魚子金橙紅聯紙、描金云龍蠟紙等等,這些紙無論叫什么名稱,制作方法都是中國傳統的手工造紙方法,只是加工更加精益求精,原料上也更為講究,比如在原料中加進了楮皮和檀皮,工藝上運用了染色、上礬、拖膠、撒金等技術。例如魚子金橙紅聯紙,就是運用撒金的方法在大紅箋紙上撒上如魚子般的金屑;又例如描金云龍蠟紙,就是在紙上加繪金絲線條的龍鳳、花鳥、山水等圖案。

中國古代制造箋紙,也經常與文人、畫家進行合作。據鄧之誠《骨董瑣記》記載,宋代大畫家劉松年就參與過制作雪松箋。元代的曹知白、王冕,清代的金農、汪士慎,以及晚清的吳南愚,皆是箋紙制造的參與者和設計者,尤其是吳南愚繪制的艷景箋紙,更是讓人爭相睹閱,愛不釋手。他將秦淮河畔的幾位名艷,如董小宛、馬湘蘭、李香君、顧橫波、柳如是、陳圓圓、卞玉京等繪成仕女箋,或執拂,或展卷,或拈花,或憑幾,并為每人題詩一首,這種艷景箋紙美得讓人不忍心往上書寫。

發箋紙

進入民國,箋紙的生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過去一張一張的手工印制變成機器印刷,產量也迅速提高。當時為了保證傳統的工藝水平,印刷機器都不是采取金屬制造,而是用純木制成。民國時期制箋最早的文化名人是翻譯《茶花女》的林琴南,他手繪山水箋譜,通過水印技術由十竹齋、榮寶齋批量發行。稍后,魯迅又與西諦(鄭振鐸)聯手,搜羅各地有名的箋譜藏本進行翻印,一時間他們的合作較大地占據了箋紙的消費市場,也使他們在這個領域成了一個時期的帶頭人。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中國制箋業的輝煌時期,出現了一大批繪制箋譜的大家。他們的箋譜被刻制成木版,一直沿用至今,像齊白石的花鳥人物、陳師曾的花卉蔬菜、溥心的瓦當題記、張大千的靈芝蘭草,都是上乘精湛之作,至今無人可以比肩。

相對于某某閣、某某齋、某某堂的印刷品花箋,我更喜歡原箋,喜歡友人手繪草蟲、蘭葉、瓦盆、茶器的清供底紋,再用濃墨書以魏晉風味的行楷,從遠方寄幾句問候語來。我寫作、畫畫之余,會坐在圈椅里展玩。拿顏之推的話講,這叫“尺牘疏書,千里面目,一燈細煮情如酒,化作紅箋小字詩”,隔千里萬里也能聽到朋友的關懷。

箋紙除了欣賞收藏之外,更主要的功能是用于書寫。書寫箋紙不僅是一種書法藝術,更是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幾十個字,便可以將人情冷暖、陳情抒懷隱含其中。史料記載:李商隱的《雨夜寄北》,最早就是以箋紙的形式到達閱讀者手中的;“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p>

我喜歡收藏箋紙,也喜歡自制箋紙和書寫箋紙,若干年來一直堅持雁音傳書。我至少寫過二百種箋紙,或書信或留條或題詩,分贈給好友,撒落在世界各地。我空閑之時也喜歡以淡彩或朱砂作小品畫或清供圖,并以小楷書之,敘事陳情,既樸素清雅又不失古意。

磁青紙

如今時代變了,幾乎人人都在“忙碌”,幾乎人人都是低頭族,還有幾人留戀這種舊時月色?還有幾人貪戀松下悟道、松根清話?箋紙不知不覺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誰還寫信?誰還用毛筆寫信?箋紙無論多么精美,在當今社會確實已沒有多大實用價值,只是供少數人把玩罷了。

藥黃紙

猜你喜歡
箋紙
魯迅對箋紙情有獨鐘
中晚唐時期成都地區的箋紙工藝發展研究
淺談箋紙的發展歷史
百花齊放看彩箋
姚華:民國通才藝苑翹楚
探尋古典藝術之美
片簡短箋,勝過詩
用手撕出來的建筑模型
略施粉黛
箋紙與箋譜中的文人志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