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minar教學模式在漢語高級水平留學生對外漢語成語教學中的應用

2018-08-31 11:03馬旭羅瀟冰
西部論叢 2018年7期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

馬旭 羅瀟冰

摘 要:隨著世界漢語熱的到來,很多留學生學習漢語不僅僅局限于日常用語,而是要更全面地學習漢語,尤其是難度較高的成語學習。中國的成語背后有著豐富的歷史典故支撐。因此,能夠熟練運用成語也成為評價留學生漢語水平的標準之一。因此,在對外漢語的成語教學中,采用Seminar教學方法,以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為主要教學環節,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Seminar 成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

一、留學生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1.教學對象的特殊性。對外漢語成語教學不同于以漢語為母語的成語教學。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對象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學生。首先,同學們的語言不同,有的學生母語是英語,有的同學母語是韓語,同學們的母語和目的漢語之間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有的留學生母語中的一個語言項對應了漢語中兩個或者多個語言項,造成學習漢語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教學模式去克服這些難題尤為重要。另外,學生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的沖突是每個來華留學生必須面對的一個困難,但這既是困難又是契機,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可以互相交流,或許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Seminar模式正是給留學生們提供了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2.教學內容的復雜性?!罢Z言的詞匯由詞匯單位組成,此回單位分為詞和熟語兩大類, 成語是熟語的主體”。漢語作為世界上復雜的語言之一,本身難學、難懂,漢語中的成語更是難中之難,漢語成語區別于一般詞匯。學生能記住多少知識、會形成什么樣的思維習慣,較少取決于他們是被怎么教的[1]。成語有極強的歷史繼承性與定型性特征,有相當一部分成語保留了古音、古義和古代的語法結構,對于母語非漢語的留學生來說困難程度可見一斑。另外,漢語成語普遍反映了中國人的價值觀、歷史觀、風俗習慣以及社會生活,這對于留學生來說也造成了不小的障礙。

二、留學生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必要性

1.成語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融入中國日常生活。學習者必須學習中國文化。更重要的是,文化課程是留學生漢語言專業中,不能缺少的主干課程之一[1]。不能不說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成語,無論日常買菜還是觀看電視節目,人們或多或少都會運用到成語,比如“缺斤少兩”、‘步步為營等等。如果留學生不理解成語的含義,就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交流。雖然成語的書面色彩較濃,但是有不少成語在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因此,成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成語教學有利于留學生了解中國文化。語言和文化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對外漢語教學不僅僅教授留學生用漢語進行交流,也要讓他們了解中國的文化。沒有文化作為支撐的語言學習一定是枯燥無味沒有意義的。外國留學生來到中國,或多或少都與中國文化有差異,這種差異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種族淵源、歷史變遷、宗教信仰、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文化教學和文化滲透是語言教學不可忽視的一方面。[2]

三、Seminar教學模式運用于留學生成語教學的優勢

Seminar音譯為習明納,意譯為研討課、研討會。1737 年,格斯納在哥廷根大學開設哲學習明納,被認為是第一個作為大學教學方式而出現的習明納。其后,柏林大學開設常規的 Seminar課程,影響遍及全國。19 世紀中葉,Seminar 盛行于歐洲各國。19 世紀 20 年代,哈佛大學蒂克納等第一批留德學者學成回國,把 Seminar 引入到美國。Seminar 逐漸成為美國大學最為重要的教學模式,并被視為“使現代大學真正具有生氣的中心,是激動人心和富有創造性的力量”[3]。

處于漢語高級水平的留學生,對漢語語音、詞匯和語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可以運用漢語交流。Seminar教學模式就是為了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對成語的了解,高級水平的留學生可以流利、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別人提出的問題也能夠理解,并且能夠組織語言進行交流,所以高級水平的留學生具備教學條件。

Seminar教學模式強調在討論中豐富學生的知識。我們的教學課堂一直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討論為主,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成語教學一直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單靠教師的講授很難讓學生充分理解成語產生的背景、含義、古今異義。Seminar教學模式旨在通過講授,學生獲得知識,學生再進行自主研習,最后通過專題報告討論,大家交流對成語的理解。這不但可以完成教學中的知識與能力目標,也完成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四、Seminar模式在高級對外漢語成語教學課設計實例

1. 教學對象。本教學實例的教學對象為處于高級水平的留學生。處于高級水平的留學生可以流利、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別人提出的問題也能夠理解,并且能夠組織語言進行交流,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對中國歷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了少部分成語,對中國的成語有了基本認識。2.教學內容。本節課主要講四字成語“耳熟能詳”,包括講授該成語產生的時代背景、有關人物,然后講解成語的古代含義,之后說明成語在現代社會所代表的意義。3.教學目標分析。知識目標:掌握成語的來源、含義、用法。能力目標:通過自主研習和討論讓學生掌握Seminar學習模式。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漢語成語的熱愛,感受成語文化滲透的中國傳統文化、良好的禮儀修養及審美情趣。4.教學評價。在具體教學前,教師先對學生進行診斷性評價,以便安排后續課程的學習。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進行形成性評價。教師在教學中要觀察學生的專題報告討論,了解學生對成語的掌握程度,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

參考文獻:

[1] 程星.世界一流大學的管理之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163.

[2] 賀國慶.德國和美國大學發達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本社.

[3]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93.

猜你喜歡
對外漢語教學
漢語數詞“七”的文化內涵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高校對外漢語教學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建設“三型”高?;鶎狱h組織實踐策略研究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
淺談組織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對外漢語課堂游戲教學設計
對外漢語聽力教學初探
參與式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試析對外漢語慣用語的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東北作家作品的文化導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