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偵查的意識,行為,能力研究

2018-08-31 11:03孟楷
西部論叢 2018年7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

孟楷

摘 要:意識主導著行動。反偵查心理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對反偵查的行為有主導作用,其反偵查心理意識的地位顯而易見,在反偵查的研究中具有較重要的一面。正確認識反偵查心理意識,對其偵查人員的偵查工作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反偵查心理意識;反偵查行為;意識形態

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中,意識是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也是感覺、思維等各種心理過程的總和。反偵查心理意識是反偵查行為的心理機制,發動并維持反偵查行為。反偵查心理意識的形成受犯罪意識與安全需要的雙重推動,并以潛意識和顯意識的過程構筑其全部內容。

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的改變世界,做出行動。反偵查行為是以反偵查的心理意識為基礎的,在意識的指導下,犯罪分子與警察展開展行為斗爭。在一定意義上說,犯罪分子與警察之間的斗爭,也是意識之間的相互斗爭。

一、反偵查心理意識的形成機制

適者生存,人的天性是趨利避害。受趨利避害的心理,犯罪行為實施后,必然是想方設法的躲避警察的追捕,于是,犯罪分子在內心深處的潛意識下便會做出相應的行為。也許我們會有這樣的疑問,由反偵查行為看出我們反偵查能力的高低,這與意識又有何種關系呢?本質上,我們個人的反偵查心理意識是相同的,而由之來進行區分的則是我們個人經驗的不同。俗話說“監獄,是犯罪的天堂”。在監獄里,眾多犯罪人員交流自己的犯罪經驗,相互學習,積累經驗,經驗的積累提升自己的意識形態,進而增強自己的反偵查能力。

在封閉的社會里,信息得不到及時的共享學習,犯罪分子對警察的偵查方向有所欠缺了解,內心的潛意識形態處于一種原始的,基礎的水平層次,做出的相應反應較普通,如順手帶走的工具,順手扔棄的個人物品等就容易搜查到。

在信息化的時代,許多東西已經不再是什么秘密了,警察破案的手段,偵查活動完全透明,各種法制頻道,電影講解得無比詳細,極大的方便了犯罪分子的學習,如今,犯罪行為人已經可以對偵查機關、偵查人員的偵查能力作出一個主觀評價,結合自己決意實施或可能實施的犯罪預測相應的偵查方式,并針對性地思考犯罪前后與犯罪過程中可望發揮作用的反偵查方式, 其反偵查的心理意識形態完全上升了一個層次?;ヂ摼W的充分滲入,使得各種偵查方式暴露于大眾眼中,犯罪分子在作案之前,必定會對警方的偵查方式做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反偵查意識和反偵查能力。

二、反偵查心理意識重要性

在偵查實踐中,偵查人員普遍關注的是犯罪分子的反偵查行為,往往忽視了心理意識對行為的指導作用。犯罪分子作案在作案時間、地點和手段的選擇上和實施具體犯罪行為的過程中都會滲人反偵查的主觀意識,將其反偵查行為融合于犯罪行為之中(例如在實施犯罪行為過程中為轉移偵查視線而現場偽造,語言偽造等)。

在匪王彭妙計的案子中,把反偵查的心理意識表現得淋漓盡致。所做出的一系列反偵查行為成功的迷惑了偵查人員。他從一開始作案就很注重這個反偵查心理意識,除了作案時間,空閑的時間他都在思考中,吃飯思考,睡覺思考。他熟讀各類軍事書籍,積極研究警察的破案手段和偵查方式,熟悉偵查人員的常用手段,其反偵查心理意識層次較高,做出的相應的反偵查行為較隱蔽。他懂得用語言,手段,足跡偽裝,這些都是當時的偵查人員重點突破方向,他卻成功的偽裝逃避了警方的偵查方向了。

再如殺人惡魔張克華,反偵查心理意識也極強,內心的顯意識明白案后的警察會采取何種手段,總是能做出及時的反應,總快在警方之前。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罪犯與警察的博弈,是反偵查能力與偵查能力的較量,更是兩者內心意識形態的較量。

三、反偵查心理意識指導的反偵查行為

(一)反偵查行為

反偵查行為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前后的一段時間內,為了掩蓋犯罪行為,逃避偵查機關的抓捕和法律制裁,針對偵查機關的偵查行為事實的有目的的迷惑與對抗性行為。

(二)常見的反偵查行為

罪犯在作案后,由其潛意識會引發其相應的行為躲避追捕,如做案后,逃至外地藏匿,不與親友聯系關掉手機,不打電話,甚至換掉手機卡,留在住處少出門,盡量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躲避警察,不使用身份證或使用假身份證,經常更換住處,不和陌生人接觸;作案后清理案發現場;藏匿或扔掉作案工具;作案時做好偽裝,不自己開車或打車外出,不和別人討論案件;更換姓名,不使用互聯網;作案后整容或改變自己的裝束,外出時注意觀察周圍狀況;托人打聽案件情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在有監控的地方活動等等。

四、重視反偵查心理意識,提高意識的護盾

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和遵從客觀世界的物質規律。意識主導著行為,掌握了反偵查心理意識就掌控了反偵查行為。近年來,犯罪人心理研究逐漸發展起來。偵查人員對反偵查的心理意識也重視起來,從其行為來解讀罪犯的心理意識,有效提高了案件調查方向的正確性,但其研究掌握的程度還較淺,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偵查人員對罪犯的了解度不夠,掌握的心理分析不深,在對罪犯進行心理重塑時,存有的疑惑難以解答,總是在罪犯自行交代后才豁然開朗。認真研究罪犯心理,解讀罪犯的反偵查心理意識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一項工作。

在以后的偵查破案中,積極重視犯罪嫌疑人的反偵查意識的研究,積極做到預防犯罪,控制犯罪。

參考文獻:

[1] 趙杰 著 .對反偵查行為的理性思考 [J].江蘇:公安??茖W校學報,2002年,第54-58頁.

[2] 金炳鎬 著.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概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36-220頁.

[3] 楊盛龍,白正梅,孫懿等著.民族交往與發展 [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年,第168-311頁.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
官方微博輿論引導方式探究
芻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的本質及危害
網絡空間無政府主義思潮審視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西方涉華紀錄片意識形態的建構與展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