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武器關系的基本觀點淺析

2018-08-31 11:03李行于洋
西部論叢 2018年7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李行 于洋

摘 要:在從學理角度深入探討人與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問題之時,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武器關系的基本觀點是我們必須首先全面理解并準確把握的核心要義。具體來說,就是人與武器都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二者相互制約、互為作用;戰爭是力量的競賽,戰爭的勝負取決于人與武器的結合;人與武器結合的深層含義在于投入戰斗的物質要素與精神必須融為一體。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 人與武器關系 基本觀點

在從學理角度深入探討人與武器在戰爭中的相互作用與緊密聯系之時,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武器關系的基本觀點是我們必須著重理解并準確把握的核心要義。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武器關系的基本觀點,集中地體現在恩格斯和毛澤東關于軍事問題的兩段重要論述之中。19世紀中葉,速射的“針發槍”出現并用于戰爭后,很快便引起了戰術思想、作戰方法的一系列深刻變化。恩格斯就此指出:“現代步槍的火力對勇敢沖鋒的營來說并不是那樣可怕……消極的防御,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敗無疑。軍界輿論變了,人們們重新開始認識到贏得戰斗勝利的是人不是槍?!盵1]P232這段論述首次表明了馬克思主義者對人與武器關系的看法。1938年5月,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寫道:“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盵2]P469這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武器關系的觀點。對于這兩段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我們應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以理解。

一、在任何戰爭中,人與武器都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二者相互制約、互為作用

恩格斯在早期的軍事著作中就明確指出:“現代軍事體系的兩個樞紐是:人員、馬匹和大炮這些進攻工具的大量使用和這些進攻工具的運動性?!盵3]P558恩格斯把人員,馬匹和大炮作為“現代軍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認為這兩個樞紐之間、兩個樞紐與現代軍事體系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作用、處在不斷運動的矛盾統一體之中的。毛澤東在強調人的因素決定性作用之時,也沒有忽視武器因素的作用。他在《論新階段》中指出:“我們應該從實際看問題,在現在,實際上戰斗著的是大數量的低級武器,因此我們應該號召全國軍隊與人民武裝,相信低級武器也能勝敵……在將來,為著準備戰略反攻,非提高新式技術建設新式軍隊不可,須知沒有現代新式技術裝備的足夠數量的軍隊,要實行反攻,恢復失地是不可能的?!盵4]P168這句話放在當下也同樣適用,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打現代化戰爭,人還是決定性因素,但武器裝備的作用也決不能低估?!盵5]P01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不僅要鼓舞人們以劣勢武器勝敵的信心,更要積極發展先進武器裝備;新式裝備和新式軍隊,缺少了哪一方面都不行——人要精,武器亦要精。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毛澤東就是以此為出發點,對“亡國論”者和“妥協論”者進行駁斥,意在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克服悲觀情緒,反對妥協投降,堅持抗戰到底。

二、戰爭是力量的競賽,戰爭的勝負取決于人與武器的結合

恩格斯指出:“軍隊的全部組織和作戰方式以及與之有關的勝負,取決于物質的即經濟的條件;取決于人和武器這兩種材料,也就是取決于居民的質與量和取決于技術?!盵6]P186在這里,恩格斯從辯證唯物主義出發,指出沒有“這兩種材料”的結合,就沒有戰爭,也無所謂戰爭的勝負。毛澤東也在自己的著述中反復表示,戰爭的勝負主要地決定于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及作戰雙方的主觀指導能力,只有人力、人心和武器穩固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創造出敢打必勝的奇跡。一切軍隊都是人與武器的結合體,人群之所以能成為軍隊是因為他們結合了武器;武器之所以能發揮作用,蓋因他們與人結合并被用于戰爭,二者穩固結合后方能在戰爭中體現真正的威力。在這個結合過程中,人無疑占有主導地位,起主要作用,這也是歷史唯物主義給出的答案。

三、人與武器結合的深層含義,在于投入戰斗的物質要素與精神必須融為一體

恩格斯曾說過:“槍自已是不會動的,需要有勇政的心和強有力的手來使用它們?!盵7]P221就是說,在戰爭中,只有把“勇政的心”、“強有力的手”與“槍”融合為一體,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毛澤東在其著述中,也多次表達過類似的觀點和主張。由此可以看出,人與武器的結合,不僅僅是“人力”與武器的結合,還包括更深層次的結合,即投入戰爭的物質要素和精神要素必須融為一體。應當看到,人在戰爭中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物質的運動,其中也包含著精神活動;戰爭實踐是軍事物質運動與軍事精神活動的辯證統一,因此,人所起的任何作用,都是物質作用與精神作用的有機融合。戰爭中的人,既要有強悍的體魄,還要有勇敢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堅定的政治信念;如果軍隊沒有高昂的士氣和勇敢頑強的作風,即使擁有再先進的武器裝備也無濟于事。與此同時,一支軍隊還必須是在順應民心、人民支持戰爭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自身戰斗力,進而在戰場上擊敗任何強大的對手;如果進行的是不得人心的戰爭,軍隊也就不可能有高昂的士氣和堅定的信念,自然也不可能克敵制勝、奪取勝利。

綜上所述,在人與武器關系的問題上,夸大任何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的片面性認識,都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只有堅持有重點的兩點論,在認清決定戰爭勝負主要因素的同時看到其他因素的作用,我們在認識和實踐中才能避免陷入機械唯物論或主觀唯心論的泥沼。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32.

[2]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69.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558.

[4] 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選[M].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168.

[5] 深入貫徹落實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 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N].人民日報,2013-11-07(01).

作者簡介:1.李行(1990-),安徽蚌埠人,陸軍裝甲兵學院蚌埠校區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員2.于洋(1990-),河南鄭州人,陸軍裝甲兵學院蚌埠校區政治工作教研室教員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
淺析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學科發展狀況
如何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
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條件
警惕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幾個“隱性”誤區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曉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整體性研究視野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考
論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在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