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后現代主義對當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2018-08-31 11:03劉宇超
西部論叢 2018年7期
關鍵詞:當代后現代主義設計

劉宇超

摘 要: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發展,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的層次都對藝術觀念和設計風格上的訴求產生影響。藝術設計不僅表現了時代的審美觀的變化,而且它還附有藝術家們對于社會、生活、文化等的哲學思考,同時也給當代藝術設計帶來了新的設計形式和設計表達語言、方法以及獨特的思維模式。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 當代 設計

一、后現代主義的溯源

后現代主義是藝術史的最后一個發展階段,它涉及到了藝術、設計、文學、政治、歷史、語言、哲學、倫理等觀念形態的諸多領域。 “后現代”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的達達派,達達派的宗旨就是針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自我批判與思考,體現在藝術方面即對當時的藝術理念的一種挑戰與反抗。達達派認為藝術不應該與生活相分離,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達達派思想理念就成為“后現代”藝術的理論基礎。杜尚認為,藝術家在藝術創作上不應該過分注重形式,而應該多注重藝術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內涵?!昂蟋F代”藝術則繼承了這一創作理念。

二、“后現代”主義風格特征分析

現代主義的藝術風格已經延續了將近百年的的時間。從威廉·莫里斯為“紅屋”設計的家具設計的家具到麥金托什設計的直背餐椅;從賴特的“流水山莊”到勒·柯布西耶的薩沃伊別墅,無不展現了現代主義的簡約的魅力。然而一個時代的藝術走向巔峰的同時,總會出現其他的藝術將其拉下神壇,這就是隨之而來的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是與現代主義相對的折衷主義藝術,其主要特征體現在以下的四個方面:第一,“后現代”主義突出其隱喻性、歷史性。在“后現代”主義的室內設計領域中,藝術家大多采用具有隱喻性的視覺符號,突出了設計作品的歷史性與人文性,開拓了裝飾意識與設計手法,利用光與影設計布局空間,成為裝飾的重要手法。第二,“后現代”主義更加注重自由與人性。作為與現代主義的相對的折衷主義藝術,“后現代”主義是脫離了傳統藝術的理性觀念,重新回到了復雜、不明確。 “后現代”主義風格強調以人為本,重點突出了人在整個設計中的主體位置,更加具有人性化與自由化。第三,“后現代”主義注重其內在的文化內涵?!昂蟋F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的單一和空洞,他們更加具有文化情懷,呈現出了懷舊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特征,突出體現了其文化內涵。第四,“后現代”提倡折衷主義,將傳統與現代元素巧妙混搭,創造出一種具有活力的藝術。后現代主義建筑采用折衷的方式將歷史元素、裝飾性、流行的建筑風格以及與普通大眾息息相關的應用藝術融合起來。后現代主義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都脫離了傳統與現代這兩種既定的風格,采用折衷主義將兩者巧妙結合,體現了后現代藝術的獨特魅力。

三、 “后現代”主義對當代藝術設計的影響

(一)自我價值實現的追求。從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來看,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理念與藝術形式都與當前社會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時代的變遷也代表了社會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的變化,對社會、文化的思考方向、審美主張以及所折射出來的哲學思想都有著很直接的影響,而對以哲學思想為基礎的美學觀念、藝術相關的活動、藝術的設計等則有著更為明顯的影響作用。它為設計者提供了設計的參考方式,還為設計者提供了新的設計形式與設計素材,將設計者從傳統的設計思維中解放了出來,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它為設計者創造了無限設計的可能性,實現了其藝術追求與自身價值。后現代主義建筑代表人物羅伯特·文丘里,其代表作品《母親的住宅》,顯示出了文丘里非傳統方法組合傳統部件的主張。其住宅成為了后現代建筑的標志性符號,載入了后現代建筑史冊。(二)人性化設計理念的追求。后現代藝術設計以人為本,更加注重設計的自由化與人性化,將人的主觀感受貫穿于整個設計體驗中,同時在藝術設計的時尚性、功能性、創新性以及細節性等多元語境下,協調好設計產品與消費者的良好關系。后現代藝術設計善于挖掘與尋找人們內在的需求,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發,甚至它比人們更加了解自身,滿足了人的精神世界的享受和現實物質世界的需求。(三)對傳統藝術突破的追求。在現代主義影響下,一切設計以功能主義為主、“少就是多”的設計特征,摒棄歷史,將傳統看作是“歷史的包袱”,尋求通過打破傳統,逆轉傳統的方式來詮釋他們所理解的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出現的大地藝術家。大地藝術家從傳統的畫廊、美術館和展廳里走了出來,轉向和延伸到了自然,以大地、田野、海洋等為藝術材料。通過染色、包裹等方式來改變自然的外觀,在真實的世界里尋找新的創造靈感。大地藝術的代表人物克里斯多和珍妮克勞德的代表作《連續圍欄》,這件臨時性的環境藝術作品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力量,使人們對自然始終保持著一顆敬畏的心。

四、中國的后現代主義設計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開始從基礎的物質層面開始向精神層面轉移,需要更加多元化的設計產品來滿足他們的審美需要。后現代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我國的藝術設計的發展。在建筑設計領域,不僅融合了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內涵,還加入了當前社會的時尚流行元素,使得建筑更加具有中國特色。其代表建筑為鳥巢。它外部結構采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鏤空手法,“哥窯”瓷的紋路,將中國元素與鋼結構設計巧妙結合,鋼材和新型環保建筑材料的使用也是一大突破。而內部設計也體現了后現代主義的人性化特征。

在發展的同時,我們要保持理智,明確我們的國情。我們正處于現代化建設的初期,藝術設計更應該適用于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同時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也要注重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元素,在歷史的文脈中尋找到新的意向,賦予藝術設計作品新的意義與價值。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步入了二十一世紀,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全球信息的網絡化都讓信息傳遞越來越明顯,不同國家的文化也會碰撞與交流,“后現代”藝術正在趨向于多元化。在新時代技術的支持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藝術設計也更加的貼近人們的內在需求以及精神享受。我們相信后現代藝術設計將會越來越展現其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張世英.哲學之美:從西方后現代藝術談起[J].江海學刊,2009.

[2] 杜軍虎.后現代主義設計藝術化現象論析[J].江南大學學報,2006(2)

[3] 馬永建.后現代藝術20講[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當代后現代主義設計
BUBA臺燈設計
重新回到后現代主義文論的原點
有種設計叫而專
關于當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分析
論盧卡奇的物化理論及其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當代》文學拉力賽”2016年第五站讀者來信選登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當代》背后的當代
后現代主義設計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