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耕地質量等級檢測的縣級農用地分等更新研究

2018-08-31 11:03陳聰
西部論叢 2018年7期

陳聰

摘 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有一項只能怪有的職責是對國土的土地等級進行評定。本文主要以安徽省舒城縣作為主要的研究區域,對其基于耕地質量等級檢測的縣級農用地分等更新情況進行研究,對舒城縣耕地分等過程及新舊農用地分等的結果進行了橫向的比較。

關鍵詞:耕地質量等級檢測 縣級用地分等 耕地質量完善 新舊農用地

一.研究區域概況

舒城縣屬于安徽省,在大別山的東邊,北毗六安市金安區、合肥市。山地面積約占全縣52%。中部是丘陵崗區,崗嶺綿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積約占全縣20%。舒城縣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季風顯著。常年平均降水總量26億立方米。舒城縣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動物資源和旅游資源。舒城縣的礦產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給舒城縣的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的影響,舒城縣人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發展經濟,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其中旅游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在所有資源效益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舒城縣是一個以種植為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城市,應該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農業和旅游業。

二.分等結果

舒城縣共設六個固定監測單元,本次監測所布設的點位主要位于舒城縣的中部和東北部,最后發現按照土地質量等級可以劃分為肥力提升型和耕作層變薄型兩種等級。接下來會對這兩個土地類型進行簡單的介紹,從分布范圍、耕地利用類型、地形和占比這幾個方面出發來進行介紹。

肥力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舒城縣東北部地區的千人橋鎮舒心村、旺禾村、杭埠鎮、百神廟鎮張灣村、龍王廟村等地,耕地利用類型以水田和旱地為主,灌溉能力基本滿足,配水條件較好,河兩側分布較多,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監測漸變耕地總面積9611.06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5.61%。地形以丘陵、崗地、山地為主,灌溉能力基本滿足,配水條件較好,河兩側分布較多,漸變類型為肥力提升型,限制因素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其中7等耕地5454.42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的8.86%;8等耕地3523.37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72%;9等耕地633.27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28%。

耕作層變薄型主要分布在棠樹鄉三橋村、邱崗村、干漢河鎮烏羊村、南崗鎮、舒茶鎮等地,耕地利用類型有水田、旱地、水澆地等,其中水田居多,旱地、水澆地少,漸變類型為耕作層變薄型;由于使用長期使用大型機械進行收割,而在農作物栽種的時候,機械只翻耕25cm左右,長期積累導致土壤板結,有效土層厚度減少,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下降,肥料容易流失,舒城縣地貌類型主要以山地、丘陵、平原為主,水熱充足,有效土層厚度減少,土壤供肥和保肥能力下降,土壤有機質含量下降,影響作物生長。監測漸變耕地總面積14208.35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的23.08%。其中7等耕地4181.13公頃,占全縣面積的6.79%,8等耕地6684.12公頃,占全縣耕地面積的10.85%,9等耕地3346.60公頃,占全縣面積的5.43%。

此次舒城縣耕地質量定級結果以二等和三等為主,質量等別良好,耕地質量較優。其中二等最多,耕地面積為44130.05公頃,占總評價單元面積的71.6%,四等最少,耕地面積為178.96公頃,占總評價單元面積的0.9%。從區域分布來看,優等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縣區的東北,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靠近杭埠鎮、千人橋鎮、桃溪鎮等縣區主要中心城鎮??h域西南向受制于地形地貌、土壤水源以及社會經濟因素,耕地質量分值偏低,例如高峰鎮、曉天鎮、洪廟鎮等鄉鎮。

三.分等成果變化對比

舒城縣耕地等別主要漸變類型對應的主導因素分別為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有效耕層厚度。經監測,舒城縣耕地質量等別漸變類型主要因素中的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幅度較小,耕作層厚度等屬性分值無明顯變化。我們本次監測布點在國家利用等耕地。從等別變化情況來看,等別變化不大,6個固定監測點中,6個監測點等別發生變化,但變動幅度較大,舒城縣耕地產能有很大的提升潛力,由此看出在農業生產條件得到基本保證,光、熱、水、土等環境因素均處于正常狀態下,舒城縣今后如注重用養結合,穩步提升耕地質量,耕地生產能力提升空間很大。在舒城縣后期的耕地保護工作中,對有機質含量和有效土層厚度,要注意其變化趨勢,并注意維護。從分等成果變化的情況看來,舒城縣的耕地質量等級變化并不大。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說明,舒城縣耕地質量基本保持穩定,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小。

四.結論

耕地質量和我國的糧食安全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是在耕地管理當中依然存在著關注數量多控制,輕視質量管理的問題。此次耕地質量分等定級成果為舒城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管理提供了新的科學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兩個重要任務,一是劃定建設用地的范圍,一是劃定基本農田保護范圍。按照耕地質量分等定級的初步評價結果,及其自然、社會的屬性,對等級較低的耕地或者規劃期內難以保護的耕地規劃為建設用地。同時將數量、質量穩定、分布集中連片的耕地規劃為基本農田,可以有效地避免耕地生產能力的下降,達到耕地保護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成,仲濟香,張丹鳳,謝敏.生態文明視角下土地整治科技創新研究——基于原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相關領域的登記和獲獎成果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8(04).

[2] 葉青清. 公安縣耕地質量等級更新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3] 吳茗華,胡月明,黎誠.基于耕地質量等級監測的縣級農用地分等更新研究——以化州市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2,39(07).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