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之光輝

2018-09-03 03:50鄒京耀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關鍵詞:特寫鏡頭

鄒京耀

摘要:《金陵十三釵》是由張藝謀導演執導的一部戰爭史詩電影,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影片通過在景別、色彩、影調等方面的運用向觀眾展示了在南京大屠殺這個宏大的背景下約翰、軍人、14個風塵女子和女學生之間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

關鍵詞:特寫鏡頭;色彩象征;影調變化

一、特寫鏡頭刻畫細節

影片開場,映入眼簾的是一輛馬車拉著身著艷麗的服裝的女人逃命,特寫鏡頭結合高速攝影,豆蔻的琵琶被割斷三根弦,為影片后面為了找尋琴弦而不幸被日軍發現慘遭殺害埋下伏筆。當國軍掩護女學生逃跑時,從李教官的狙擊槍瞄準鏡中看到了一只落下的像是女人的皮鞋,為后來李教官為保護女學生找到教堂送還做了鋪墊。當李教官看到日本鬼子即將抓住女學生的瞬間,開槍射出一顆子彈穿過了箱子并刺穿了敵人,這一幕同樣將高速攝影與特寫相結合,子彈的飛行極具視覺沖擊力,將李教官的性格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

影片后半部分,為了女學生們的生存,玉墨、紅菱等人愿意代替女學生們出去。這場戲中,其中一個女學生把衣服交給紅菱,紅菱也把僅有的一袋錢交給了她,告訴她要替自己保管并要好好活著,兩個人的眼淚頃然而下。通過特寫鏡頭很好的將兩人的表情和動作細節體現出來,歉意與不舍也盡在其中。最后一幕中,第二天13個人都依次上車,最后的一個特寫鏡頭給到了玉墨,她望著約翰,微笑著,這也是他們兩個人的最后一面。

二、色彩象征貫穿全片

影片以黑、灰、深藍為主色調,符合南京大屠殺的故事背景。在日軍侵略下的南京城殘破不堪,面目全非,斷壁殘垣隨處可見。整座南京城都籠罩在大霧之中,灰蒙蒙的。在人物服飾的顏色上,教堂的學生身著的深藍色衣服,神父約翰的黑色服飾等都與影片色彩基調相融合。但與許多導演拍攝此類題材影片所采用的色調不同的是,導演毫不避諱地選擇了大紅大綠這種鮮艷的色彩,強烈的色彩反差更能突出人物、場景,增強電影影像的主觀表達。首先,教堂門前地面上是一面巨大的象征人道主義的旗,醒目的白色和紅色在整個昏暗陰森的環境下十分醒目。14個風塵女子每個人都身著鮮艷靚麗的旗袍,玉墨的深綠和藍紫色、紅菱的桃紅色、豆蔻的紫色,還有黃色,綠色……在殘酷的戰爭中,這些顏色的反差極其強烈,給人視覺沖擊力,更能直觀地突出她們風情萬千、婀娜多姿的形象,同時為影片最后她們保護女學生義無反顧地站出來所體現出的的舍已為人的精神作鋪墊。

影片對于紅色的運用很具有震撼力。紅色可以代表鮮血,影片中在一名女學生和那些女人們扭打在一起的時候突然一顆子彈穿過琉璃玻璃射穿了女學生的喉嚨,血一下子飛濺到了女人臉上,頓時令她驚嚇得尖叫起來。在戰士們捧著手榴彈往坦克上沖的時候,為了讓爆破手盡量近的靠近坦克他們一字排開依次沖上去,一個個戰士中彈倒下,血肉橫飛,場面極為壯烈。當豆蔻被鬼子捉住慘遭蹂躪,憤怒的她把一個鬼子的耳朵搖了下來,最后被一刀刺死,鮮血頓時灑滿了周圍白色的布,當約翰找到她時,血從頭發上一滴一滴地淌下來,她手中的琵琶弦已被血染成了紅色。雖然場面有些血腥,但很富有震撼力和視覺沖擊力,表現出人物的悲慘,鬼子失去人性般的兇殘,激起人們的憤慨之情。

影片色彩的運用還具有象征意義。貫穿了影片的始終的是一個圓形的琉璃窗戶。彩色的琉璃玻璃也是影片色彩的一大體現。第一次出現是在當逃難的女學生們進了教堂坐在長凳上,陽光從教堂頂部的一塊圓形琉璃玻璃中透過,五彩的琉璃瓦映出了如彩虹般的色光斜射下來,使陰暗的教堂有明亮的光,但這束亮度本就不高的光在大面積地黑暗下也顯得黯淡,色彩的飽和度低、明度較低,且以冷色調為主,藍色顯得特別醒目,沒有一絲讓人溫暖的感覺,女學生們都身穿著深藍的衣服,夾雜著戰火的灰色,使得整個教堂安靜,陰森,氣氛十分緊張,當看到日本鬼子強奸女學生時,在彩色的琉璃玻璃作為背景下,鬼子的面部猙獰的表情十分突出,李教官忍無可忍下一發子彈又一次穿透了琉璃玻璃殺死了一個鬼子,此時高速攝影完整地表現子彈穿過玻璃的沖擊力,玻璃飛濺,陽光從小洞中射出,照在女學生恐懼的臉上,色調很溫暖但卻體現出女學生臉上的蒼白。最后李教官和鬼子同歸于盡,巨大的爆炸力使震碎的玻璃飛濺在空中,在爆炸的塵土和碎石前彩色的光斑顯得十分醒目。影片的最后,書娟一個人站在了教堂那塊圓形的琉璃窗前,這時的色彩不再是那么陰森,那么壓抑,而是變得鮮艷、明亮。

三、影調變化強化敘事

影片中日本軍官到教堂聽女學生們唱歌這場戲,一個全景鏡頭下,又一次出現了光從玻璃中透過灑下,剛好照射到學生們身上,遠處看起來學生們像是被這束光所包圍。但這束較暗光照在教堂里顯得陰冷、恐怖,令人有不祥的預感。影片還有一個突出的地方是面對危機,玉墨和約翰在夜晚的教堂里的幾次對話。在夜色下,教堂光線很暗,暗一方面體現出在南京大屠殺這個危機的籠罩下,非常黑暗,想要逃走的希望非常渺茫,另一方面則表現出在日軍包圍下,人們只能利用夜晚這個不被鬼子發現的時候中尋找辦法。

而當最后第二天日軍載著13個冒充的女學生走了之后,約翰快速地跑回教堂,來到地窖,打開地窖的門救女學生們出去,就在他打開地窖門的一剎那,一束黃色光芒照在約翰臉上,顯得特別溫暖。這也是影片暗調中僅有的些許明亮的光,這束光更重要的是它象征著希望來臨,象征著女學生們終于有機會可以逃脫日本鬼子的魔爪,迎來了生的希望。接著約翰開著卡車帶著女學生們以運貨為借口順利擺脫關卡,明亮而又溫暖的太陽在天空中閃耀著,它象征著一行人成功逃離黑暗,迎來了光明,這充滿希望的光如此明亮,仿佛告訴他們路就在前方。隨著書娟自己的講述,鏡頭又切回了教堂,回到了教堂那塊圓形的琉璃窗前,這時陽光大片的透進來,七彩的光不再是那么陰森,那么壓抑,而是明亮、絢麗,充滿希望。透過窗,仿佛當時那14個風塵女子正翩翩走來,如此艷麗、婀娜。

影片通過對鏡頭、色彩、影調等方面的出色運用,在宏大的背景下刻畫了細節,在相同的歷史背景下用另一種角度詮釋了人性的光輝,向人們傳達了善良、救贖和愛。

猜你喜歡
特寫鏡頭
淺析商業廣告中特寫鏡頭的重要性
關于特寫鏡頭在新聞攝像中運用的分析
電視新聞攝像中特寫鏡頭的運用分析
小說《追風箏的人》中的電影元素
特寫鏡頭在新聞攝像中的應用分析
淺談特寫鏡頭在電視專題片中的作用
穿越幽暗的隧道,世界重見天光
特寫鏡頭
《牛鈴之聲》:鏡頭之中的溫度與深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