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極教育”的評析及其現代意義

2018-09-03 03:50樂悅
神州·下旬刊 2018年8期
關鍵詞:愛彌兒

摘要:《愛彌兒》作為西方教育學“三大里程碑”之一的經典著作,包涵著豐富的教育思想,不僅推動了近代教育學的發展,其深刻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更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盧梭在書中首次提出的“消極教育”思想,在超前教育盛行的今天并沒有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本文試圖通過分析“消極教育”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通過總結其合理內核與理論缺陷,探尋其與現代教育的契合點,以期得出對現代教育的啟發及借鑒意義。

關鍵詞:愛彌兒;消極教育;現代意義

盧梭在《愛彌兒》中,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將自然主義教育劃分為嬰孩期、兒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四個階段。

盧梭認為,教育應同生命一起進行,即應從嬰兒期和兒童期開始教育。嬰兒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體育教育,通過解除嬰兒身體上衣物的桎梏,伸展四肢,鍛煉體格,使他們的身體得以在自然狀態下充分發育。而兒童期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感覺教育,通過訓練兒童的感官,自主獲得豐富的感覺體驗,而不是外界填鴨式的灌輸。又由于嬰兒期和兒童期同屬“理性的睡眠期”,兒童在這個階段只能認識具體的形象而無法形成抽象的概念,因而“最初幾年的教育應當純粹是消極的”,(1)以免讓他們染上大人的偏見和惡習。由此提出了“消極教育”思想。

一、“消極”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在盧梭的教育思想體系占據重要地位。關于教師的德育方法,他提到:“我寧愿把老師稱為導師而非教師。因為問題不在于要他拿什么東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導孩子怎樣做人。他的責任不是教給孩子行為的準則,而是促使他們發現這些準繩?!保?)

(一)利用生活細節培養道德習慣

“教育確實只不過是一種習慣而已?!保?)盧梭認為,向年幼兒童灌輸道德的條條框框,要么只會使兒童產生抵觸情緒,要么使他們成為表里不一的偽君子。德育要取得實效,必須遵循兒童道德觀念從具體向抽象的客觀規律,應讓他們先感受道德,養成道德的習慣后,再認識和理解道德的意義。盧梭指出,處于“理性的睡眠期”的兒童不理解社會關系,無法領會道德的意義,盲目進行道德教育只會與自然規律相背離。但由于兒童天性趨善,能“在知善之前行善”,再加上他們超強的模仿能力,培養兒童善良的道德習慣就成了該階段的首要任務。

在《愛彌兒》中,盧梭用了大量的例子說明如何運用生活細節培養兒童的道德習慣。例如當嬰兒啼哭時,應首先分辨哭聲表達的真正涵義:若是正常生理需要的表達,大人則應予以滿足,而若只是額外的欲求,則不應理睬。盧梭認為,這樣做可以避免兒童依賴他人,養成獨立自制的好習慣?!八麄兊奶淇?,以請求別人幫助他們開始,以命令別人侍候他們告終?!保?)此外,盧梭認為孩子受傷后,“急急忙忙的樣子,反而使他更加害怕,更加覺得疼痛?!保?)大人驚恐的表情和緊張的情緒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不利于磨煉孩子的意志品質,因而應從戰勝身體上小的磕磕碰碰做起,培養孩子勇敢自強的精神。生活中,這樣的細節無處不在,教育者若善于抓住時機,并輔以真實形象的實例說明,則能對兒童道德習慣的培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然后果法的懲罰方式

兒童難免犯錯,而關鍵在于教育者采取何種方式來對待這些錯誤。盧梭主張采用自然后果法讓兒童自己發現道德準則,自發地進行反省和改正,而簡單粗暴的懲罰違背自然天性,在很大程度上僅滿足了成人的需要,在父母的權威和怒氣下,只能帶來兒童的叛逆和反抗?!爸恍枳屗龅揭恍┯行蔚恼系K或受到由他的行為本身產生的懲罰,就可以加以制止?!保?)例如,當兒童撒謊時,父母不應只是嚴厲斥責,而是讓他們切身感受到撒謊帶來的不良后果,“即使說的是真話,也沒有人相信;即使沒有做什么事情,也要被別人不由分辯地指責說干了壞事”,(7)促使其自發地反省并加以改正。又如,當兒童打破窗戶,父母不應只是簡單粗暴地揍一頓,而是讓他感受沒有窗玻璃隔擋后冷風的刺骨。

自然后果法強調兒童自主的體驗,讓孩子意識到“懲罰”正是自己不良行為的自然結果,而不是他人的打擊報復?!霸谒捶稿e誤以前,就應當向他指出他的錯處;而在他既犯以后,就決不要去責備他,因為這樣做只有使他生氣,使他出于自尊而反抗你?!保?)因而這種“消極”的德育方式,并不意味著對兒童的錯誤放任自流,反而更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耐心。

(三)避免環境的消極影響

盧梭認為兒童的天性本是善良美好的,腐化的社會卻使其墮落變壞?!捌?、權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他的天性,而不會給他添加什么東西。他的天性將像一株偶然生長在大路上的樹苗,讓行人碰來碰去,東彎西扭,不久就弄死了?!保?)

為了保護兒童的天性,盧梭主張在兒童靈魂的周圍“筑起一道圍墻”,把孩子送到鄉村,遠離城市文明。在農村,不僅可以擁抱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對兒童身體的健康發育極其有利,還可以使兒童免受城市不良風氣的干擾,遠離偏見、虛偽、狡詐、貪婪的惡習,保持心靈的純凈。

(四)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

由于兒童天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極易受教師言行的熏陶和感染,因而盧梭對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們必須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

盧梭告誡教師一定要以自身崇高的品格和善良的言行引導兒童?!澳銈優槿艘蜕屏?,要把你們的榜樣刻畫在你們的學生的記憶里,使它們深入到他們的心?!保?0)盧梭認為,盡管孩子在兒童期還不具備理性思考的能力,無法真正理解美德的意義,但這種“模仿”也有助于孩子在未來自發地理解美德?!跋窈⒆幽菢拥哪挲g,心靈還處在懵懵懂懂的狀態,需要使孩子們模仿我們所希望他們養成習慣的行為,以便他們最終能夠憑他們自己的判斷和對善的喜愛去實踐這些行為?!保?1)

此外,“消極”的道德教育還主張在教師發揮引導作用的同時,施與兒童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在道德純凈的環境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道德,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最終成為一個道德自洽的人。

二、“消極”的知識教育

盧梭對兒童知識的教育也采取“消極”的教育方式,主張“無為”的課程教學觀,認為不能在兒童“理智睡眠期”強行灌輸知識,否則將使他們形成偏見,妨礙未來理性的培育。由此出發,盧梭認為書本知識在這一階段并不是最重要的,教育者應把關注點放在培養孩子獲取知識的能力上。同時,盧梭還反對空洞的說教式教育和純知識的學習,而注重與兒童的實踐活動相結合。兒童周圍的事物就是一本書,主張讓兒童接觸大自然和世界萬物,在實踐中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官,自主地積累對周圍事物的體驗。

盧梭還從實用主義的立場出發,提出了一些教學內容的原則,如堅持有用性與興趣性。(12)“問題不在于他學到什么樣的知識,而在于他學的知識要有用處?!保?3)所謂“有用的知識”,不是成人覺得的有用,而是孩子自己認為有用且能夠理解的知識。同時,教學內容應是孩子感興趣且愿意學習的東西,教學方法也應與他們的個性、年齡、性別和能力等特征相符,以“無為而有為”的教育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興趣。

三、“消極教育”思想的缺陷

(一)“消極教育”對理性睡眠期的機械劃分

盧梭的“理性睡眠時期”,是對兒童發展階段性的機械劃分。僅管根據不同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值得提倡,但其劃分標準不僅缺乏嚴格的科學依據,且0-12歲的劃分也破壞了教育過程的連續性。

(二)“消極教育”對人性本善的前提設定

盧梭主張人性本善。在他看來,腐化的社會是使人由善變惡的根源。社會的惡習、權威和偏見阻礙人性的自由發展,使人產生自私、貪婪、虛偽、狡詐等丑陋的惡習?;谌诵员旧频那疤?,盧梭認為只要兒童生活在遠離現代文明的鄉村,控制“惡”對兒童的影響,就能保持其“善”的天性,由此產生“消極教育”的思想。

然而,人性由先天自然的遺傳因素決定,本無善惡之分,只是受后天因素的影響而表現出差異和變化。復旦大學俞吾金教授說:“人性是人的自然屬性,善惡則是文化概念,所以人性不可以言善惡,只有人的社會本質可以言善惡。如果把人性與善惡聯系起來,或者會導致對人性的盲目崇拜,或者會導致對人性的徹底失望?!保?4)因此,教育者僅控制“惡”對兒童的影響,并不一定就會讓兒童走向“善”。

(三)“消極教育”對環境決定論的片面強化

環境,泛指個體生存于其中并影響個體發展的外部世界,是人發展的外部條件。人的生存發展與環境的關系十分復雜,根據其性質,可將其分為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兩大類。而相較于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對人發展的影響更大。(15)

盧梭“將兒童帶到遠離現代文明影響的鄉村,就能保證天性不被污染”的觀點,陷入了環境決定論的誤區。首先,完全脫離社會的環境在現實社會中并不存在,就算是偏遠的鄉村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城市文明的影響。其次,環境對人的發展固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卻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僅通過控制外在環境這一個方面來引導孩子的成長是遠遠不夠的。此外,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孩子遲早要走向社會,就算是在兒童期也需要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為了免受社會惡習的污染就與社會完全脫離的做法,明顯與人成之為人的社會屬性相背離。

四、“消極教育”對現代教育的意義

“消極教育”主張遵循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等待”嬰幼兒身體和心理的能力充分發展起來后再進行德智教育,“不僅不應當爭取時間,還必須把時間白白的放過去”。(16)表面上看,“消極教育”只注重鍛煉兒童的感覺器官,似乎浪費了時間,實際上卻是“放任無為才能一切有為”。只有在這一階段積累了足夠豐富的感覺經驗,才能在未來更好地開展理性教育。

同時,“消極教育”主張把兒童教育成兒童應有的樣子,而不是按照成人的標準來塑造?!懊恳粋€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他的形式去指導他?!保?7)教師的作用除了指引之外,還要使兒童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盧梭主張把本屬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只需創造學習的環境、觀察學生的言行并防范不良的影響。從這個層面看,“消極教育”思想中蘊含的遵循兒童天性、尊重兒童主體地位以及培養兒童道德習慣等思想值得現代教育借鑒。

在現代快節奏生活的社會,家長們大多從孩子兒童時期起就努力培養其競爭力?!盀榱瞬豢煽康膶矶鵂奚F在的野蠻教育”,(18)犧牲本該是兒童快樂玩耍的時間,讓他們小小年紀便周轉于各種補習班,只為學習一個對未來可能有用的技能。而這種所謂競爭力的培養,往往是家長們站在成人的角度,抱著功利的心態強加給兒童的,并沒有切合實際地考慮孩子的意愿和接受能力。

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愛,常以“過來人”的經驗干涉孩子的行為,以“愛”之名把自己眼中“最好的東西”給孩子,殊不知,這些“最好的”未必是“合適的”。實際上,這樣的“愛”何嘗不是一種“害”——家長的過度干涉不僅抹殺了孩子學習的興趣,更剝奪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同時,兒童自身在這一階段沒有積累足夠的感覺經驗,也耽誤了進一步的理智發展。因而,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更應做的是積極引導而非粗暴干涉,留給兒童足夠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好動的天性得到自由地發揮,鼓勵他們自己去經歷和嘗試,增加他們自主體驗的過程也是獨立人格的過程。

“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并不就是年歲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保?9)慢一點,用“消極教育”讓孩子在最快樂的年紀享受童年,才能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感受生命存在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1)(2)(3)(4)(5)(6)(7)(8)(9)(10)(11)(13)(15)(16)(17)(18)(19)[法]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 (12)孫光瓊,馮文全.寓“積極”于“消極”,以“無為”成就“有為”——論盧梭的“消極”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啟示[J].中國德育,2006(09):19-24.

[3] (14)夏亞玲.淺析《愛彌兒》中消極教育的潛在誤區[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4,21(01):138-141.

[4]渠敬東.盧梭對現代教育傳統的奠基[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7(03):3-16+188.

[5]張桂.盧梭的啟示:師生關系中的權威與民主[J].教育學術月刊,2010(01):12-15.

[6]苗雪紅.盧梭對兒童生命之“自然”的認識[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5(03):32-37.

[7]劉小楓.《愛彌兒》如何“論教育”——或盧梭如何論教育“想象的學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11(01):126-146.

[8]戴曉光.《愛彌兒》與盧梭的自然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11(01):147-156.

[9]萬曉飛.體味盧梭自然教育中的“無為”——讀《愛彌兒》有感[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4(02):95-96.

[10]喬占澤.一種值得深思的教育:生活化德育[J].基礎教育研究,2014(13):15-16.

[11]夏亞玲.淺析《愛彌兒》中消極教育的潛在誤區[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4,21(01):138-141.

[12]曹永國.何謂“教育即引導”[J].教育科學研究,2016(05):31-36.

[13]蘇明明.盧梭“消極教育”思想對當前過度教育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7,24(03):104-107.

作者簡介:樂悅(1996.12)女,籍貫:四川省廣元市,民族:漢族,學歷:本科在讀,畢業學校:廣西大學,研究方向:哲學,學校:廣西大學。

猜你喜歡
愛彌兒
論盧梭《愛彌兒》的教育學思想
《愛彌兒》對當今家庭教育自立品格培養的啟示
淺談盧梭女子教育思想
淺談盧梭女子教育思想
《愛彌兒》中的盧梭的教師觀啟示
論《愛彌兒》中的教師觀
從《愛彌兒》中探尋盧梭的自然主義愛情觀
試論《愛彌兒》中的愛情觀教育思想
自然主義教育觀適應性研究
人性與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