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愛彌兒》中探尋盧梭的自然主義愛情觀

2017-01-17 23:51臧新霞
東方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愛彌兒自然主義盧梭

臧新霞

摘要:盧梭不僅是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還是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其教育著作《愛彌兒》一經出版,便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轟動,并且其影響一直持續到21世紀的今天。在《愛彌兒》一書中,盧梭從自然哲學出發,不僅提出了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且還展現出了他自己對愛情的看法,由于他的教育觀點被后世成為自然主義教育,那么我們姑且將他對愛情的理解稱為自然主義愛情觀。

關鍵詞:盧梭;《愛彌兒》;自然主義;愛情;理性;羞恥心;美德

人活在世上,只需完成兩件事即可。其一,找到自己最喜歡做的事,其二,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人。這其中的奧妙是,“喜歡做的事”是指自己希望從事的事業,“喜歡的人”就是能夠陪自己一生的伴侶。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構成完美的人生。盧梭作為十八世紀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在其著作《愛彌兒》中充分的展示了這一觀點。他作為愛彌兒的老師,首先讓愛彌兒掌握一門能夠安身立命的技能,其次,在愛彌兒成年之際幫助他找到自己的伴侶。那么,我們就從這部著作中的后半部分找到盧梭關于愛情的價值觀。

一,自然主義愛情觀的內涵

盧梭沒有專門的愛情著作,他的愛情觀是通過《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等一系列著作中展現出來的。其中,在盧梭幫助愛彌兒尋找伴侶這一章節中,他系統的敘述了自己的愛情主張,并且對300年后的我們,仍然具有極大的教育意義。

(一)堅持“男外女內”的愛情觀。盧梭首先從自然界的角度分析了男女兩性之間的差別。他認為“就一切跟性沒有沒有關系的東西來看,男人跟女人是完全一樣的……;不管從哪一方面看,男人和女人之間的差別只不過是大小的差別罷了?!苯又终f,“由于方式不同,所以在兩性的精神上也就產生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差別。一個是積極主動和身強力壯的,而另一個則是消極被動和身體柔弱的,前者必須意志和力量,而后者只要稍微有一點抵抗的能力就行了?!贝笞匀毁x予男人大而強壯的身軀,就是這一點決定了他們的命運:男人一年四季都能裸著半個身子,而且還能同猛獸格斗,能把一只獨木船扛在肩上就像扛一個背包,能跑七八十里路去打獵,能在露天地里睡覺,能忍受難以想象的疲勞,而且幾天不吃東西也能夠生活。相比男人,盧梭眼中的女人是幸福的,因為他認為大自然賜給女人短小且柔弱的身體和委她以生男育女的責任,她就應當向對方負責撫育孩子,但是必須保證對丈夫的忠誠,因為女人是家庭幸福的維系著是父親和孩子之間的紐帶,只有做母親的人,才能讓丈夫相信孩子是他的。所有這些來自大自然的因素,決定了盧梭產生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愛情觀。也同樣是由于大自然賜予男女兩性之間顯而易見的差別,讓盧梭有了了好男兒志在四方,應該通過社會這個大的環境來鍛煉男性的意志力才能真正的讓男人成為強者,成為一個不被欲念操縱的具有德行的人,這也就是為什么在愛彌兒愛上蘇菲之后,盧梭仍然堅持讓他外出游歷的原因之一。

(二)在愛情中的男女雙方都應該堅持自己固有的美德。愛情是人類誕生以來最為神秘的話題了,也是出現在人們話語中次數最多的詞語。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正是對愛情的貼切形容,歷史上有多少戚戚美美的愛情故事,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戰場上叱咤風云但唯獨在自己夫人面前畏畏縮縮,使英雄的風度蕩然無存,這里用抗倭英雄戚繼光舉例子最適合不過了?!皽厝徉l”成為多少英雄的葬身之地,既然我們愛情和事業之間存在著矛盾,但是我們又能怎樣才能避免矛盾的擴大化呢?盧梭不愧是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給出了答案。展現出這個答案的是發生在愛彌兒和蘇菲之間的小故事。其一就是當愛彌兒和蘇菲確定戀愛關系后,他們就約定固定的見面時間,每當要見到自己的情人時,愛彌兒就像是被神賜予了無形的力量一樣,飛奔著去迎接幸福的到來,而蘇菲和家人也是在歡喜中等待著愛彌兒。有一次當愛彌兒接到蘇菲的命令去赴約時,意外就發生了(當然這是誰都無法預料到的),他們聽到離他們不遠的山谷中傳來了痛苦的叫聲,就向聲音傳來的方向跑去,發現了一個因為醉酒摔下馬并且斷了腿的農民,當時的情況不容他們多想,必須馬上采取行動幫助農民回家并且就醫,此時愛彌兒發揮了他年輕體壯的本領,他和師父兩人將農民抬回家,并且騎馬去城里找來了醫生,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農民的愛人因為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慘狀,心疼、擔心等等復雜的心情致使她產下了腹中的嬰兒。發生這樣的事情,愛彌兒和蘇菲的約會自然不能如期進行,并且由于事發突然,愛彌兒并沒有及時通知蘇菲不能赴約,那么之間的誤會就可想而知了。不出所料,蘇菲被愛彌兒不能如期赴約的行為氣昏了,愛彌兒解釋到:“蘇菲,你是我命運的主宰,這一點你是很清楚的。你可以使我傷心而死,但是你不可能是我忘掉仁愛的權利;我認為,這種權利比你的權利是更加神圣的;我不能因為你就把這種權利完全拋棄了?!碧K菲被愛彌兒的坦誠和仁愛折服了,不但不再埋怨愛彌兒的不守信的行為,而且給予了愛彌兒一個難得的獎勵——答應要嫁給愛彌兒。

從這個小故事我們就能夠體會到盧梭對愛情持的觀點,他既渴望讓愛人幸福,又崇尚保留內心的美德,如果兩者發生沖突時,他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捍衛美德的權利。此刻他不再畏懼來自愛人的指責,因為他知道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他去做,人必須的固守著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特別是愛人的尊重,蘇菲的表現正說明了這一點。相反,如果你不能抵擋愛情的攻勢的話,你不僅丟掉了作為男人的尊嚴,并且還有失去愛人的危險。

(三)處于愛情中兩性,都應該有羞恥心而不能成為放縱欲念的奴隸。人之所以能夠成為生物界的主宰,是因為人具有其他生物沒有的社會性。所謂的社會性就是社會性是社會性動物的意識的表現,它使社會內部個體的生存能力遠遠超過脫離社會的個體的生存能力。社會性主要包括這樣一些特性,如利他性、協作性、依賴性、以及更加高級的自覺性等,而羞恥心就是社會性中的重要內容,所謂“人言可畏”等等都是對人的這一特性的印證。性欲是人類和其他動物共同擁有的欲望,即我國古語中所說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雖然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但是人類從不過多的去釋放它,這一特性盧梭在他的著作中也特別的做了說明:“在共同的行為中,雙方的負擔既然是這樣的不平等,那么,如果一方不受羞恥心的制約,另一方不受自然的克制,則不久以后雙方都要同歸于盡,而人類也將被本來是用來保存自己的手段所毀滅,這一點,難道還不明白嗎?”盧梭認為,如果人類過分縱欲,那么結果必然導致自己的滅亡。在這里,我們不能單純的把“欲”理解為性欲,而是一切能夠有喪失自我的危險的行為。你只有在欲望面前保持足夠的清醒,才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完成自己的使命。這就是克制的美德,它能夠避免你誤入歧途,幫你指引通向成功的方向。那些在誘惑和欲望面前毫無抵抗力的人,是有愧于自己的目標的,也就是喪失了羞恥心。

二、自然主義愛情觀的優缺點

(一)自然主義愛情觀的優點。盧梭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其著作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社會的轟動,單從這點就值得我們細細的研究其著作了。首先,自然主義愛情觀遵循了自然社會的發展規律,符合男女雙方的自然條件。男性生來就是強大的,僅僅從他們所擁有的身軀就可輕而易舉的做出判斷,他們能夠承受各種大強度的體力和腦力活動的壓力,從而創造出大量的物質財富。相比較而言,女人在這方面的能力卻顯得很遜色,這是生理原因造成的,也就是自然條件造成的。所以,將大強度的活動分配給男人去做,將相對優越的工作分配給女孩子很很有道理的。其次,盧梭的自然主義愛情觀主張男女雙方都要堅持自己原有的美德,而不能因為愛人的“命令"擅自改變自己原有的道德品質,這一點愛彌兒做的很好,其行為也是得到盧梭贊揚的。另外,盧梭的不做愛情的奴隸也成為他自然主義愛情觀中很耀眼的一部分。放縱在愛情的海洋中,人們很容易迷失自己前進的方向,如何才能在茫茫的愛情海洋中找到自己的目標呢,那么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時刻控制自己的欲望,具有最起碼的羞恥心,不能讓自己成為欲念的奴隸,這就是盧梭所說的理性。

(二)自然主義愛情觀的缺點。盧梭的《愛彌兒》成書于18世紀的法國,距今有300多年的時間,其時代的局限性必然會影想該書理論正確性,以發展的眼光來甄別其著作中的不足之處。首先,雖然盧梭認為人生來平等自由,但是他在論述愛彌兒的愛情時顯然并沒有遵從他自己提出來的這一主張。盧梭認為,大自然給予了男人巨大的力量,讓男人承擔繁重的勞動、殘酷的戰爭和永無止休的稅務,那么他們就是社會中的強者,所以,他們在生活中就應該占主導地位,而女人只能依附于他們,這點并沒有顯示“人人平等”的鐵律,所以跟他自己提出的主張相悖。另外盧梭的觀點是在愛情中女人能夠駕馭男人,也違背了“人人平等”的法則,試想一下,如果兩性之間真的能夠做到人人平等的話,就不存在誰駕馭誰的問題了,而是兩者相敬如賓和諧共處了。

三、自然主義愛情觀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三個世紀過去了,雖然站在封建王朝即將崩潰的法國大革命時代的盧梭深受封建思想的摧殘,但是其思想卻成為影響幾代人的先進思想,其本身也成為了世界各國的思想名人。我們今天都用敬仰的眼光看待我們昔日的偉人,他的自然主義愛情觀對今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一,愛情與生活??v覽當今社會,在愛情方面“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主流思想,人們在選擇自己伴侶時有極大的自主權,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如過度的開放使得年輕的孩子們不在乎真正的情,只享受欲的發泄,這一點從在婦產科醫院排隊等著做流產手術的少男少女身上就能夠得到印證。女孩子不知道怎么保護自己的身體,男孩子由于年齡小,在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怎么能夠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所以流產成為他們的必然選擇。社會問題已經存在了,如何解決問題就成為擺在當今世界的一道難題了。盧梭的所倡導的兩性之間都應該保持最近本的羞恥心正是解決問題的核心。他指出,由于男性身強力壯,精力充沛,欲望強烈,如果不控制自己的行為,沒有羞恥心的話,就會給自己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那么人類將會面臨滅亡的危險。只有在愛情面前保持理智,不做欲望的奴隸,才能在事業和家庭方面取得成功。

第二,愛情與美德。在愛情面前,年輕的孩子們總會缺少點理性,所以人們就會調侃說:戀愛中的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男女雙方都會因為對方而迷失自己,甚至就連自己奉為圭臬的原則就會很輕易的被拋棄。盧梭是及其反對這種成為欲念奴隸的行為的。愛彌兒在木匠家里當兼職工人,一天只能拿到二十個銅板,這些錢對本來就有財產的愛彌兒來說幾乎上是九牛一毛,但是他還是很認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是蘇菲和她目前來工廠里看他的情況下也沒有影響到他的工作進程,并且愛彌兒也拒絕了蘇菲母親的邀請,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已經和工匠訂立了契約,不能背信棄義。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盧梭對愛情持的一種態度,他雖然強調愛情的可貴,人應該追求愛情,但是在愛情和自己的美德相違背時,他一定會捍衛自己的美德。在他看來,愛情的最高境界就是找一個有美德,并且能夠理解自己,成為自己知己的人陪自己走完一生。

雖然盧梭時代已經過去,他的一些理論雖然保留時代的局限性,但是他在思想史上的光輝業績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他的自然主義愛情觀對今天社會主義和諧家庭的建設仍然有借鑒意義。

猜你喜歡
愛彌兒自然主義盧梭
人生的最高哲學
大師的彎腰
論盧梭《愛彌兒》的教育學思想
試論《愛彌兒》中的愛情觀教育思想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創作的獨特風格
自然主義的睡蓮
人性與教育
盧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
盧梭的絕交書
盧梭的“發現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