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師生觀

2018-09-04 14:08李慶友
西部論叢 2018年9期
關鍵詞:師生新課程課程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相互影響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起來的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隨著社會、科技、經濟的發展,我國學校以前的課程體系暴露出了種種弊端:如對書本知識的熱衷追求,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厭學情緒不斷加重,學生為考試而學,教師為考試而教等等。而新課程則強調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關注每位學生的生活實踐、心理體驗和個性發展,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教師要適應新課程的需要,努力轉變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實現角色的轉換,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它貫穿于整個教育活動,教與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師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新課程的特點要求教師角色轉變

新課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編制的,每個教師都要有一個深入學習、理解和適應的過程,都要經受新課程的洗禮。打破唯學生學業成績論教師工作業績的傳統做法。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由于新課程強調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強調教學中學生的中心位置,因而,也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和反思。教學過程中將出現一些無法預見的、甚至從未見過的教學情境,而這些情境一般具有挑戰性的。長期以來,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別人編寫成的,連教學參考書也齊備的教科書。而在新課程中,出現了課程資源的概念,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學校和教師應該是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力量,教科書越來越不可能成為惟一的課程資源了。教師應當學會主動地創造性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教師還應該成為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在對待教材、教科書的問題上,我們教師應該是“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隨著當代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教學實施要反映各學科的發展趨勢,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同時根據時代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更新。新課程呼喚綜合型教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變化。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教師的角色一旦確定,不少教師便畫地為牢,把自己禁錮在學科壁壘之中,不再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教師要想上好課,必須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領域。隨著新課程實驗推進,對這種綜合型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 當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時候,首先要求教師要有創新的精神。老師要有創意地進行教學,從滿足學生的需要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創造各種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體驗,讓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

二、新課程改革學生學習特點的變化

(一)自主合作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敢于提問、敢于質疑的學習方式,倡導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教師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應該相信學生的確是潛藏著巨大發展能量的,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前途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要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給予學生全面展現個性力量的時間和空間;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承認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學生和成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學生和成人之間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學生的觀察、思考、選擇和體驗,都和成人有著明顯的不同。

(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師要把學生當作具有獨立性的人來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他們的情況、條件、要求和思想認識的發展規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真實問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有助于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有助于掌握基本科學方法;有助于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強調與學生生活世界的密切結合。當前教學論思維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現就是把課堂教學目標局限于發展學生認知能力。我們需要課堂教學中完整的人的教育。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課堂教學的最終結果,不在教師“教”得如何,而在于學生“學”得如何。過去,我們的課堂常常被教師所主宰,導致學生失去親身探究實踐的機會,因而無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的著眼點,應該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形成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的潛能得到相應的發揮。

三、新課改需要構建和諧師生

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智慧的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必須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合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首先,要尊重學生家長,虛心傾聽學生家長的教育意見;其次,要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的、密切的聯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與方法上與家長保持從教育角度講,意味著學生是在教育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在教師指導下成長起來的。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是掌握在學校和教師手里的。學生是不是能生活得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學得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長,是不是幸??鞓?,都和他們所在的學校和遇到的教師有極大關系。敞開心扉與學生進行對話;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等。

總之,學校創造性實施國家課程、因地制宜地開發學校課程和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國實現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目標的必然要求。 作為實施新課程改革主體的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以轉變觀念為突破口,加強自身的修養,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創造出一種師生互相尊重、信賴、平等、和諧的氛圍,真正建立一種平等相處,互諒合作的關系,從而使師生心與心聯系在一起,推動教學活動的進展。

作者簡介:李慶友(1984-)男;學歷: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單位:長豐縣實驗高級中學。

猜你喜歡
師生新課程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作品展示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麻辣師生
自行車的發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