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如何成功轉型

2018-09-04 14:08孔令聞
西部論叢 2018年9期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轉型

孔令聞

摘 要: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及國內外媒體加速數字化轉型,大眾傳媒越趨多樣性和多元化,人們進入了融媒體時代。新聞及信息的傳播不僅僅限于傳統媒介(報紙、廣播、電視),普通受眾可以通過網絡、手機等自媒體平臺快速地發布信息并主動獲取新聞和資訊,大批“市民記者”應運而生。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生產和傳播新聞的主體人群——新聞記者,他們的地位面臨挑戰,那么新聞記者如何脫離這種困境,成功轉型,融合在全媒體環境中?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轉型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融媒體”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一個把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勢互為整合,互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科學方法,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和國內外媒體加速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我國媒體融合發展已是大勢所趨。

一、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生產傳播現狀

目前,無論從國家層面的戰略部署、宏觀政策,還是從各新聞單位的現實需要和發展實際,以及受眾信息獲取與溝通交流需求,都預示著我國融媒體發展時代已經來臨,且融合進程在不斷深入推進。關于媒體融合,學界的共識是它包括了體制、技術、管理、新聞生產等多方面的融合。其中最基本的融合當屬新聞生產,因為在新的媒介生態下,新聞生產的社會環境、職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新聞傳播生產的多元化

首先,從當前發展趨勢看,融媒體時代改變了傳統新聞學、大眾傳播學自上而下單一的傳播生態環境,呈現出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以多元化信息傳播為關鍵、以溝通互動分享為目標的“大傳播”方式,且這種方式還在持續不斷演變。比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突發新聞發布者變成事件親歷者或目擊者,他們只需在事件發生之初,將消息發布到這些社交媒體上就完成了簡單的報道。新聞記者的地位被大大弱化,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大批“市民記者”涌現各大媒介平臺?!笆忻裼浾摺睉{借個人好惡,通過手機或其他移動終端,可以隨心所欲地發布或傳播自己眼里的新聞,也就是說,新聞采寫已不再是職業記者的獨有權。

(二)多種媒介形態的聚合化

從本質看,媒體融合是多種媒介形態的聚合,它有別于融合的概念,不是以消除各種媒介形態的差別為目的,而是需要各種媒介形態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身特長,從各自的傳播語態和傳播理念出發,通過各自不同的表達方式,相互配合生產出多角度、多樣式的新聞產品。所以,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是聚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媒介形態,在保持各自原有的傳播語態和理念的前提下,選題、采訪方式、報道手段上均有不同,各有側重,表現出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大媒介”形態,包含了各種媒體優勢、媒介產品極其豐富的聚合化形態。

(三)傳統媒體個性特點趨于弱化

有專家認為,媒體融合使得“新聞從業者的業務精專不被強調、個性特點趨于弱化,對傳播活動的人文底蘊有所忽視”。過去在傳統媒體中,追求新聞作品個性化的重要標志是要求記者的新聞報道要有思想深度,有情感溫度,有獨特的角度,增強輿論引導的實效。而融媒體時代,因為傳統媒體融合了互聯網快速的特性,追求時效、點擊率成為慣例,新聞生產推送要符合受眾個性化需求,大量短小精悍的新聞作品在各大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占比較多,讓傳統媒體記者的個性優勢無法發揮,造成媒體話語影響力和引導力越來越弱。

二、融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成功轉型的具體措施

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中,新聞生產方式、多種媒介形態、時效性要求的提升,令記者的職業定位和角色不斷發生變化,面臨自身角色認知的困惑和全新的考驗。為順應這種變化,新聞記者,必然也要融合轉型。

(一)加強融媒體認知,培養綜合能力

“新”,可謂新聞業的基因。有人說,在報紙時代,“昨日”發生的就是新聞,而在網絡時代,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同步報道才叫新聞。自從互聯網“飛入尋常百姓家”,新聞傳播業態不斷改變,公眾媒介素養日益提升,人們對新聞傳播的觀念、態度和期待,也大為不同。凡此種種,都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賽場邊就已出現“背囊記者”。這些記者的背包里,裝備了錄音筆、攝像機、筆記本電腦等多媒體設備;他們不再被細分為文字、攝影或出鏡記者,而是同時承擔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工作任務。因為,新聞記者要成功轉型首先要從“專業寫手”向“全能型”“多面手”轉型,突破傳統的專業知識界限、專業技能界限,適用更加開放、兼容、多元的融媒體時代的需要,成為綜合素質過硬的全能型新聞工作者。

(二)重新定位角色,服務廣大受眾

2017年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這是關于中國互聯網市場整體發展情況的最權威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在我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與自治區中,網民規模已達到7.31億人,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3.2%;網民中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95億人,全年共計新增手機網民7550萬人。

據統計,忠實的報紙讀者年齡都在50歲以上,而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70、80、90后,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大部分來自于網絡。

隨著受眾群體的改變,傳統媒體都紛紛增設了新媒體部門,同時大批自媒體應運而生。融媒體時代下作為新聞記者,首先要了解傳播媒介在發生變化,受眾主體也在發生變化。在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必須突破在傳統新聞報道中工作慣性和認知障礙,從生產者向服務者轉型,弱化傳統的”傳播者“主體地位,強化服務意識,將受眾作為服務對象,以為受眾提供優質的內容服務為目標,提供新穎的、貼近性的新聞作品,來滿足受眾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

結語:

隨著網絡技術和平臺的發展,傳統的新聞采訪報道形式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受眾的信息需求,在這種大潮流的背景下,新聞記者必須轉變思想,增強創新意識,提高綜合業務素質。改革和創新是新聞自己轉型的核心,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應該緊跟時代步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以受眾的需求為目標,才能在融媒體時代得到不斷的發展和長足的進步。

猜你喜歡
融媒體時代新聞記者轉型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領取新聞記者證人員公示名單
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
我是新聞記者
融媒體時代,廣播如何挖掘音樂節的聲音價值
融媒體時代電視畫面的剪輯研究
融媒體時代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網建設的思考
公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