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紡織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

2018-09-10 20:54張建磊陳羽潔劉蘊瑩程隆棣
絲綢 2018年8期
關鍵詞:投入產出紡織業新疆

張建磊 陳羽潔 劉蘊瑩 程隆棣

摘要: 文章利用投入產出模型及平衡關系式對2002—2012年新疆紡織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新疆紡織業與棉花種植、電力供應、物流業、貿易成本、建筑業關系密切,紡織產業鏈逐步在延長,棉花供應已成為影響新疆紡織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新疆紡織業的影響力、影響力系數明顯大于感應度、感應度系數,紡織業對地區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強于國民經濟對紡織業的拉動作用;凈流出對紡織業的促進作用最大,紡織業發展嚴重依賴紡織產品的凈流出,消費將成為驅動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投資對紡織業的貢獻依然偏小。

關鍵詞: 新疆;紡織業;產業關聯;產業波及;投入產出

中圖分類號: F427.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7003(2018)08-0060-08引用頁碼: 081111

Abstract: The industry linkage and industry spread of Xinjiang textile industry during 2002—2012 were studied with input-output model and balance formula. The results of study are as follows: Xinjiang textile industry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cotton crop farming, electric power supply, logistics industry, trade cost and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xtile industry chain has gradually extended; cotton supply has been the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textile industry. The influence and influence coefficient of Xinjiang textile industry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sensitive degree and sensitive degree coefficient, indicating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extile industry on regional national economy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national economy on textile industry. Net outflow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extile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of textile industry depends heavily on the net outflow of textile products; consumption tends to be an important force to drive its development;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nvestment to the textile industry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Key words: Xinjiang; textile industry; industry linkage; industry spread; input-output

新疆是中國重要的棉花主產區,棉花產量超過全國總產量的1/3,紡織業尤其是棉紡織業在新疆經濟發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2015年新疆紡織業的總產值為148.1億元,其中棉紡織業132.8億元,占比約89.7%。目前東部地區的紡織業面臨著勞動力、土地和原料成本逐漸攀升等一系列的困境,驅動紡織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特別是促使棉紡織業向新疆轉移?!耙粠б宦贰睉鹇园研陆ㄎ挥诮z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輔之以各項配套的產業轉移政策,新疆紡織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在此背景下,新疆紡織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了新一輪的研究熱點。

本文主要從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角度對新疆紡織業進行研究。產業關聯是指產業間以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為連接紐帶的技術經濟聯系。產業波及是指某一產業發生變化時,引起與之相關的產業部門的變化。研究產業間的關聯程度與波及程度,有助于分析產業部門的整體運行狀況、制定相關產業政策、促進產業發展。

國外學者對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的研究散布在投入產出理論的研究之中,較少見到系統、綜合的分析。Rong H C等[1]利用投入產出法研究了臺灣海事產業部門的產業關聯,但其研究未涉及到產業波及效果。Khanal B R等[2]分析了老撾旅游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效應,測算指標較為豐富。國內學者從國家和地區層面對某一產業部門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王莉莉等[3]對中國海洋產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和海陸聯動進行了分析。劉合光等[4]和楊依杭等[5]分別對比研究了中美農業與中德物流業、制造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在對中國旅游業的研究中,王麗等[6]、李江帆等[7]和張文建等[8]分別對甘肅、廣東和上海旅游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吳三忙[9]綜合梳理了各項指標,研究了1997—2007年間中國旅游業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效應,形成了較為系統全面的研究方法。

學術界對紡織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的研究較少,所取得的成果也較為有限。王江芳等[10]對2002—2007年中國紡織業的產業關聯及產業波及效果進行了分析,但所選取的指標較少。趙緒福[11]評估了農業紡織原料與紡織產業的關聯,認為農業紡織原料對紡織產業的作用趨于弱化。常利娜等[12]僅對中國紡織業的產業影響力進行了定量分析。盛龍[13]在對浙江紡織服裝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效應的研究中,選取的指標較為全面,但未能對紡織業的產業關聯與波及的演變趨勢進行分析。

鑒于新疆紡織業的重要地位,并且相關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本文以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新疆投入產出表為數據來源(投入產出表每5年發布一次,2017年的數據預計在2020年發布),綜合運用投入產出理論進行研究,定量分析新疆紡織業的產業關聯度與產業波及效果,探究其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及對國民經濟其他行業發展的影響,以促進新疆紡織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1新疆紡織業的產業關聯

產業關聯按生產工序的前后可以分為前向關聯和后向關聯。前向關聯是從產出角度來分析某一產業對其他產業的關聯影響,即某一產業對那些將本產業的產品或服務作為中間投入的產業的影響。后向關聯是從投入角度分析某一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聯影響,指該產業對那些向其供應產品或服務作為其中間消耗的產業或部門的影響。

1.1新疆紡織業的后向產業關聯

后向關聯分析分為直接后向關聯分析和間接后向關聯分析。直接后向關聯分析一般采用直接消耗系數。直接消耗系數αij又稱為投入系數,其經濟含義是生產單價值j產品所消耗的i產品的價值量。其計算方法是依據投入產出表,將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種投入要素的分量。直接消耗系數反映了國民經濟各個產業部門之間的生產聯系,這些聯系是通過中間投入或中間消耗發生的;數值越大,就說明這兩個產業部門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越緊密。其計算公式為:

根據對式(1)和式(2)的計算,得到了2002—2012年新疆紡織業的直接后向關聯系數與完全后向關聯系數,如表1、表2所示,由此可以分析新疆紡織業的后向產業關聯。

新疆紡織業后向關聯的具體產業部門中,為紡織業提供中間消耗產品的前10位產業部門基本沒有變化,說明在這段時間內紡織業與這些產業部門保持了穩定的生產聯系。新疆紡織業直接消耗最多的前5位產業部門分別是農林牧漁業,紡織業,批發和零售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其中農林牧漁業一直處于首位,其余產業部門僅有位次的變化。紡織業完全消耗最多的前5位產業部門則發生了較大變化,到2012年分別是農林牧漁業,批發和零售業,紡織業,石油、煉焦產品和核燃料加工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其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批發和零售業退出前5,紡織業則是進入了前5,位居第3位。

從后向關聯度的演變趨勢來看,紡織業與農林牧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紡織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長期保持著較高的后向關聯程度。紡織業對農林牧漁業一直保持著最高的后向關聯程度,直接消耗系數與完全消耗系數在2012年分別達到了0.3912與0.5584;說明紡織業的每單位產出中,農林牧漁業提供了超過半數的中間消耗,對紡織業的生產貢獻最大。這主要歸結于棉紡織業在新疆紡織業中的主導地位,總產值占比約90%,為紡織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同時也反映出棉花種植業對新疆紡織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2—2007年,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的直接消耗系數基本維持在0.07左右,到2012年則降到0.057,說明紡織業在2007年以后,對能源的單位消耗開始有所下降,反映出紡織企業在節能減排、降低生產成本方面所做的努力。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及倉儲業的直接消耗系數的下降表明了紡織業貿易成本與物流成本的降低,有助于吸引東部地區的紡織企業向新疆投資發展。

1.2新疆紡織業的前向產業關聯

前向關聯分析分為直接前向關聯分析和間接前向關聯分析。直接前向關聯分析一般采用直接分配系數。直接分配系數rij表示i產業的產品分配給j產業作為中間產品使用的價值量占i產業產品總價值量的比重;數值越大,說明i產業向j產業提供的中間使用就越多,二者的經濟技術聯系也就越緊密。

新疆紡織業前向關聯的具體產業部門在排名上發生了較大變化,說明這一時期國民經濟各行業部門對紡織業中間產品的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紡織業與其產業自身、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化學工業和建筑業的關聯度則顯得較為穩定而密切,均在前5位之內。2012年,紡織業為其直接提供中間產品排名前5位的產業部門是紡織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化學工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紡織業為其直接與間接提供中間產品排名前5位的產業部門是紡織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建筑業,化學工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從前向關聯度的變化趨勢來看,紡織業對其自身的直接分配系數,從2002年的0.0483大幅增長到2012年的0.1199,說明紡織業越來越依賴于對其自身產品的旺盛需求。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社會服務業在2007年首次出現在紡織業直接分配系數的前5位之內,在2012年甚至超過紡織服裝鞋帽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與化學工業,位居第2位,說明服務業需求對紡織業的制約作用越來越大,今后應加大對其重視程度,并作為應對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方向之一。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的直接分配系數穩步上升,表明新疆紡織業正逐漸延長其產業鏈、擴展產品范圍、優化產業結構、改變棉紡織業一家獨大的局面。

在紡織業的完全分配系數中,建筑業從2002年的第3位,一躍上升到2007年的第1位,甚至超過了紡織業,其完全分配系數更是從2002年的0.0313上升到2012年的0.0777,這意味著新疆建筑業越來越依賴紡織業的發展,反過來也說明建筑業對紡織業的制約程度正逐漸變大。農林牧漁業則從2002年的第2位跌到了2007年的第10位和2012年的第9位,完全分配系數也從2002年的0.0346下降到2012年的0.0181,說明了農林牧漁業對紡織業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小。

2新疆紡織業的產業波及

在國民經濟產業體系中,當某一產業部門發生變化時,這一變化會沿著不同的產業關聯方式引起與其直接相關的產業部門的變化,并且這些相關產業部門的變化又會導致與其直接相關的其他產業部門的變化,依次傳遞,影響力逐漸減弱,這一過程即產業波及。這種波及對國民經濟產業體系的影響就是產業波及效果,產業波及效果可以利用影響力、影響力系數、感應度和感應度系數等指標定量分析。

2.1新疆紡織業的影響力與影響力系數

產業影響力指的是某一產業部門最終需求的變化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總產出變化的影響能力。在投入產出理論中,完全需求系數矩陣每一列的合計∑nj=1bij(j=1,2,…,n)即是j產業部門的影響力,意為j產業部門的最終需求增加一單位時,對全社會總產出的需求。如果某一產業部門對其他產業部門的中間產品需求越大,則說明該產業部門的影響力越大。影響力系數rj是某一產業部門的影響力與國民經濟各產業影響力的平均值之比,說明該產業部門對社會生產的影響程度與社會平均水平的比較。

2002-2012指標2002年數值排名2007年數值排名2012年數值排名影響力2.687082.6931112.800314影響力系數1.177981.1080111.1001142002—2012年新疆紡織業的影響力分別為2.6870、2.6931和2.8003,略有上升,表示紡織業每增加單位(1萬元)最終產品的生產,將帶動地區國民經濟總產出分別增加2.6870萬元、2.6931萬元和2.8003萬元。影響力系數分別是1.1779、1.1080和1.1001,略有下降,表示紡織業的影響力分別是全部產業平均水平的1.1779倍、1.1080倍和1.1001倍,均高于平均水平。2002—2012年紡織業的影響力與影響力系數變化雖然不是很大,但產業間排名卻在逐步下降,從第8位下降到第14位。這說明紡織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并未隨著行業發展有較大提升,紡織業的發展速度不及其他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有所下降,這是值得注意的一個地方。

2.2新疆紡織業的感應度與感應度系數

產業感應度指的是當國民經濟各個產業部門最終需求的變化對某一產業部門總產出變化的影響。在投入產出理論中,完全需求系數矩陣每一行的合計∑nj=1bij(i=1,2,…,n)即是i產業部門的影響力,意為各個產業部門的最終需求都增加一個單位時,i產業部門應該做出的反應或感應。如果某一產業部門提供給其他產業部門的中間使用越多,則說明該產業部門的感應度越大。感應度系數si是某一產業部門的感應度與國民經濟各產業感應度的平均值之比,說明了該產業部門受各個產業部門最終需求的影響程度與社會平均水平的比較。

2002-2012指標2002年數值排名2007年數值排名2012年數值排名感應度1.4416260.5923251.624327感應度系數0.6319260.6552250.6381272002—2012年新疆紡織業的感應度分別是1.4416、0.5923和1.6243,表明地區國民經濟各個產業部門的最終需求都增加一個單位(1萬元)時,紡織業的總產出應分別增加1.4416萬元、0.5923萬元和1.6243萬元。感應度系數分別是0.6319、0.6552和0.6381,表示紡織業的感應度系數水平分別是全部產業平均水平的0.6319倍、0.6552倍和0.6381倍,略有上升,但大幅低于平均水平,說明紡織業受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弱。2002—2012年,紡織業的感應度與感應度系數在產業間的排名基本保持穩定且靠后,進一步說明了紡織業對其他產業部門的支撐作用較小,地區其他行業對紡織業的拉動作用較弱,

通過對比影響力、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感應度系數,可以看出新疆紡織業影響力、影響力系數明顯大于感應度、感應度系數,說明新疆紡織業對地區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強于地區國民經濟對紡織業的拉動作用,發展紡織業是帶動地區國民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3生產誘發度與生產依賴度

在投入產出理論中,最終需求由消費、投資及凈出口組成,其中消費包括農村居民消費、城鎮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投資由固定資本形成和存貨增加構成,凈出口則是出口與進口的差值(在省級投入產出表中一般以凈流出表示,以下均采用凈流出這一指標)。將完全需求系數矩陣每一行的數值bij分別與最終需求列向量相乘,則可以得到每一產業部門由各項最終需求所誘發的產值額。

2002—2012年,消費和投資的生產誘發額、生產誘發度和依賴度系數均在增長,凈流出的則呈現出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2002年紡織業凈流出所誘發的產值額最大,生產依賴度系數為0.7941,消費和投資的生產依賴度系數之和僅為0.2059。由于投入產出表中部分產業的投資為負,計算出投資的生產誘發額出現了負值,進而導致生產誘發度和生產依賴度系數也為負值。凈流出的生產誘發度為負值則是因為規定凈流出是流出與流入的差值,出現部分產業的流入大于流出所致。2007年紡織業最終需求的生產誘發額進一步增大,其中凈流出的最大;并且其生產依賴度系數和生產誘發度分別增加到了0.9281和0.3492,足以說明凈流出對這一時期紡織業的重要拉動作用。2012年新疆紡織業凈流出的生產誘發額較2007年下降了34.3%,說明這一時期凈流出對新疆紡織業的貢獻開始減小。同時,消費的生產誘發額較2007年大幅增加了436.9%,生產誘發度也增加了近一倍,意味著消費對促進紡織業拉動作用越來越大,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新疆紡織業的需求結構。

從新疆紡織業的最終需求結構來看,凈流出始終占據著最重要的位置,消費次之,投資最小。凈流出的生產依賴度系數分別為0.7941、0.9281和0.6782,雖然有所下降,但仍對紡織業有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新疆紡織業可以稱得上“出口”依賴型行業。其原因在于新疆是中國的棉花主產區,紡織業以棉紡織業為主,產業鏈較短,主要集中在紡紗階段,大量的紗線被運往疆外供下一道生產工序使用。消費的生產依賴度系數逐步增長至2012年的0.2881,說明紡織業對消費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加,消費將成為驅動新疆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并逐漸改變凈流出一家獨大的局面。投資的生產誘發額和生產依賴度系數都在增加,表明紡織業對投資的依賴作用逐步上升,也說明其他地區對新疆紡織業的投資正在逐步增加,這與東部地區紡織業向中西部地區尤其是新疆轉移的潮流較為吻合。

4結論

本文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新疆投入產出表研究了新疆紡織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第一,新疆紡織業的后向產業關聯與棉花種植、電力供應、物流、貿易成本關系密切;前向產業關聯與紡織業自身、建筑業、服裝業、化學工業的關聯度較為穩定。紡織業發展不但依賴于對其自身產品的旺盛需求,棉花供應也成為其關鍵制約因素。因此,在保持棉紡織業核心優勢的基礎上,應積極延長紡織產業鏈,優化紡織產業結構,拓展紡織產品種類,改變棉紡織業一家獨大的局面。同時應保持與前后向關聯產業的密切聯系,既能服務好紡織產業的發展壯大,又能節約紡織產業的生產經營成本。

第二,新疆紡織業的影響力、影響力系數明顯大于感應度、感應度系數,紡織業對地區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強于地區國民經濟對紡織業的拉動作用。因此,應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科技創新與管理創新,加強紡織業與國民經濟的經濟與技術聯系,進一步提高國民經濟對紡織業的拉動作用和紡織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

第三,新疆紡織業的凈流出在需求結構中始終占據著2/3以上的份額,紡織業的發展嚴重依賴凈流出。紡織業對消費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大至接近1/3,消費將成為驅動新疆紡織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投資對紡織業的貢獻依然偏小。因此,在鞏固凈流出在紡織業中重要地位的基礎上,應積極刺激消費對紡織業的貢獻,同時引導東部地區紡織企業向新疆轉移,擴大對新疆紡織業的投資規模,提高投資對紡織業發展的貢獻。

通過以上政策措施,既能優化新疆紡織產業結構、促進紡織業的可持續發展,又能提升新疆的國民經濟水平。

參考文獻:

[1]RONG H C, YU C L. The inter-industrial linkage of maritime sector in Taiwan: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2012(19): 337-343.

[2]KHANAL B R, GAN C, BECKEN S. Tourism inter-industry linkages in the Lao PDR economy: an input-output analysis [J]. Tourism Economics, 2014, 20(1): 171-194.

[3]王莉莉, 肖雯雯. 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中國海洋產業關聯及海陸產業聯動發展分析[J]. 經濟地理, 2016, 36(1): 113-119.

WANG Lili, XIAO Wenwen. Industry linkage of marine industry and marine-land industry linkage development-based on input-output model [J]. Economic Geography, 2016, 36(1): 113-119.

[4]劉合光, 潘啟龍, 謝思娜. 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中美農業產業關聯效應比較分析[J]. 中國農村經濟, 2012(11): 4-10.

LIU Heguang, PAN Qilong, XIE Sin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n the correlation effect of agriculture in both China and USA: based on the I-O model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2(11): 4-10.

[5]楊依杭, 鞠頌東. 德國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對中國的啟示:基于產業關聯視角的研究[J]. 國際貿易, 2015(10): 25-29.

YANG Yihang, JU Songdong. The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logistics industry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Germany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J]. Intertrade, 2015(10): 25-29.

[6]王麗, 石培基. 甘肅省旅游產業關聯及產業波及分析[J]. 地理與地理信息學, 2007, 23(1): 68-72.

WANG Li, SHI Peiji. An analysis on linkage and spread of tourism industry in Gansu [J].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2007, 23(1): 68-72.

[7]李江帆, 李冠霖, 江波. 旅游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分析:以廣東為例[J]. 旅游學刊, 2001, 16(3): 19-25.

LI Jiangfan, LI Guanlin, JIANG Bo. An analysis of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and enterprise spread in the tourist industry: taking Guangdong as an example [J]. Tourism Tribune, 2001, 16(3): 19-25.

[8]張文建, 闞延磊. 上海市旅游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分析[J]. 社會科學, 2003(8): 21-27.

ZHANG Wenjian, KAN Yanlei. An analysis on linkage and spread of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ghai [J]. Social Sciences Shanghai China, 2003(8): 21-27.

[9]吳三忙. 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效應研究:以中國旅游業為例[J]. 產業經濟研究, 2012(1): 78-86.

WU Sanmang. An analysis of enterprise relationship and enterprise spread in the Chinas tourist industry [J]. Industrial Economics Research, 2012(1): 78-86.

[10]王江芳, 林栩. 紡織服裝業的產業關聯及產業波及效果分析[J]. 科技和產業, 2013, 13(1): 19-54.

WANG Jiangfang, LIN Xu. Analysis on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pread of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2013, 13(1): 19-54.

[11]趙緒福. 農業紡織原料與紡織產業的關聯及其發展分析[J]. 四川紡織科技, 2003(4): 10-15.

ZHAO Xufu.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e textile material with textile industry [J]. Sichuan Textile Technology, 2003(4): 10-15.

[12]常利娜, 卓小芬. 中國紡織產業影響力的實證分析:基于投入產出法[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36(S2): 33-34.

CHANG Lina, ZHUO Xiaofe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based on input-output theory [J].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 36(S2): 33-34.

[13]盛龍. 紡織服裝業的產業關聯與產業波及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 科技和產業, 2012, 12(3): 24-27.

SHENG Long. An analysis on industrial association and industrial spread of textile and garment industry: a case of Zhejiang province [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2012, 12(3): 24-27.

猜你喜歡
投入產出紡織業新疆
透過世紀之窗再看中國南通紡織業
中國紡織品出口的問題與對策分析
淺談高職高專經濟數學投入產出分析教學改革
營改增對紡織業影響的研究
新疆多怪
新疆對外開放山峰
新疆對外開放一類口岸
新疆小巴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